还原真实的语文

2014-09-22 08:03陈静明兴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外延育人世界

陈静 明兴华

年幼时,觉得语文就是那本语文课本;稍长一点,渐渐觉得语文的世界很广阔。至少,它不只是一本语文课本,还有很多活动;再到后来,自己做了一名语文教师,才知道语文的世界与生活的世界相等。

但现实中的语文并非如此。

在高一学生的第一堂语文课上,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自己至今也不甚明了的问题:何为语文?学生当时的窘相可想而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呈现出他们所遭遇到的“语文”,那便是语文书、语文教师和语文考试。当然,也有其他的回答,但这三点是他们所讲内容的核心。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换句话说,语文的世界与生活的世界相等。

语文到底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如果说语文太抽象,不好给出具体的界定,那么生活应该是可摸可触的吧。什么是生活呢?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因为它与一个人的具体生活和对生活的认知有关。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与一个囊中羞涩的贫民所理解的生活是不同的。正因如此,生活的世界应该是多元而复杂的:既有灿烂的阳光,也有晦暗的阴霾;既有醉人的甜蜜,也有灼人的苦涩。

正如一首歌唱道: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歌名叫做“苦乐年华”。

儿时听这首歌,只觉得好听,喜欢之余也就记住了。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再回首听这首歌,才真正觉得词作者张黎写出了生活的本色。

如果语文的外延真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本色的语文就应该等同于本色的生活(当然还应该高于)。然而,这似乎只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已,时下的诸多因素将原本“丰满”的语文变得“骨感”起来。在讲究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理念面前,在残酷的升学压力面前,有多少语文教师还愿意痴痴地将“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等呢?于是,语文的外延等同于语文考试的外延,语文的世界被缩水为“三个一”:一本语文书、一位语文教师、一张语文试卷。

人们在缩小语文世界的同时,还缩减了对语文的情感。换句话说,语文被净化了,被纯化了。于是,语文仅仅成了一轮松间朗照的明月,成了石上静静流淌的清泉……

面对学生纯洁的心灵,我们应该用美好的童话去教他们懂得爱,用温暖的阳光去照射他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孩子。语文教育对小孩的教育,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孩子的童年生活打上温暖的精神生活底色,让他们懂得爱、向往美,让他们的心灵变得善良、阳光、温暖。

然而,当学生渐渐长大,成为一个个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语文教育应该给其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如果语文教育仍然如小学一样,老师依然用银铃般的声音给孩子讲格林童话、讲安徒生童话,而摒弃生活中那些“晦暗”的地方,不让学生接触一些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不重视思辨地认识生活,永远让学生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那会怎样呢?

笔者以为,如果将语文教育的着眼点放在立人上,那是一点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这应该是语文教育的分内之事。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而语文教育恰恰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前提。没有成功的语文教育,要想完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永远不可能的。或许,这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有过于夸大语文教育作用之嫌疑,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十分郑重地说,语文教育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是第一位的。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得不尽如人意,这正是中国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

语文教育到底存在怎样的问题?

我想,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语文是“死语文”。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在学生那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成了“死语文”。因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开始接触作文,在作文的第一课上,许多语文老师就将学生带向了与语文教育相反的方向。就在那样的课堂上,小小的孩子开始追求一些美丽的句子,编造一些悲伤的故事,抒发一些公共的情感。从那个时候开始,自我在整齐划一的程序中消失了,孩子的童真没有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似乎在说:原来格林童话是假的,安徒生也在骗人。孩子不再相信真,也不再追求善和美。

就这样,一次次的作文练习,彻底摧毁了孩子心中的美好愿望。从此,他们不再相信那些美丽的童话。当然,也不再相信语文老师那些“美丽的谎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文教育,将孩子心中求真、求善、求美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讨厌语文,而真正的元凶正是一些不懂语文教育的语文教师。

中学的语文教师,想救起这群失去语文本性的孩子,但能坚持去做的却并非主流。相反,在激烈的升学压力之下,他们往往变本加厉,空洞地说教、疯狂地编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流,那些表面看来光鲜的活动,往往也是经过无数次排练的结果。学生在这个阶段更加坚信了对语文尤其是作文的认识,那就是一个字:假。

不可否认,我们的现实生活存在着不少虚假的东西,如官员造假、商家作假等等。然而教师在追求真、善、美的课堂上,有组织、有纪律地教学生造假——假作文,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也许,是因为笔者曾经在小学的语文课堂站了四年,在初中的语文课堂站了六年,在高中的语文也经历了九年,才有了上述的认识,才明白孩子从走进学校与走出学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也许,是源于自己价值观的不断改变,从而导致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理解迥异于前。

我常常想,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该不该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生活,我们到底要“骗”他们到什么时候?几多思索,我终于明白,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何谓“脚踏实地”,那就是着眼真实的生活,着眼现实,还他们一个真实的语文世界。在我们的语文教育里,既要有真、善、美,还要有假、恶、丑,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作者单位:永川萱花中学校)

猜你喜欢
外延育人世界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