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普通中小学教师评价要恰当处理的三个问题

2014-09-22 23:32罗万忠
黑河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科学性心理健康基层

罗万忠

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是判定教师素质、能力水平、履行职责和工作绩效情况的最重要依据。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最近几年,一些单位和个人相继研究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大量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在广大普通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程度仍然不够高,有关普通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关键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一、关于评价理念

以往,在部分地区、部分中小学校,实施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给教师排队,选定的最主要的评价内容就是被评价教师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直接将排队结果作为晋职、评优、发放福利的最主要依据。受这种落后理念的影响,在以往的中小学教师评价实践中,一部分基层学校的领导选择了比较简单的评价行为:或者找几位学生家长给教师划划票,组织全班学生集中为任课教师划划票,就算是实施了教师评价;或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开个碰头会,交流一下大家对每一位教师的印象,甚至由一把手一个人决定每位老师的评价结果。如此操作,由于存在着评价内容欠缺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建立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缺乏公开透明性,评价结果使用不够合理,被评价对象欠缺发言权等问题,因而很少能够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同,为此引发校领导和教师之间冲突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如此评价,看似奖优罚劣,实则是在保护一小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损害了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与实施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因为教育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专业技术工作,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内容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还包括促进学生的心智进步和人格完善,且后者更为重要。再者,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绩效受到环境条件、学生、教师三大方面众多具体因素的制约。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绝对不能使用简单排队的方式实施评价。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各学校应该牢固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借助评价,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养成善于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准确把握自身工作中的成绩和长处,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关于评价内容

身心健康水平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绩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理论上讲,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然而,这种设想在实际操作时会遭遇到相当大的困境和阻力。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均没有对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身心健康水平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如果基层学校坚持将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列为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内容,必然会面临违法的困境。第二,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民的个人隐私,不适宜作为公开评价的内容,如果基层学校坚持将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列为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内容,必然面临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困境。第三,评价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难度极大的工作,需要评价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目前,国内的心理健康评价工作尚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不容易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如果基层学校坚持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列为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内容,必然面临无法保证其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困境。鉴于以上三点,我建议,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暂时不要出现涉及教师身心健康水平的内容,待将来主客观条件成熟后,再将身心健康水平列入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三、关于评价主体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学校设计了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专家“五位一体”的评价主体。从理论上讲,为了使评价更加全面,这一思路无可厚非;但是,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这一思路就很值得商榷。首先,学生、家长中很少有人掌握从事评价工作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容易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其次,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很不完善,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中,在进行像评价这样的高利害关系的活动时,每增加一个评价主体,确保活动过程及结果客观性和公正性的难度就会相应增加;第三,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地区,教育评价实践的普及程度不高,专业化程度也不高,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评价机构,也缺少专业的教育评价工作人员,更没有构建起完备的教育评价运行机制,尤其是县城、乡镇内的学校很难将专家评价真正落到实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各基层学校在选择中小学教师评价主体时,给前述五类评价主体确定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在总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权重要各不相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评价主体因知识、能力、心态等原因给评价工作带来的干扰,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总之,实施中小学教师评价尚有许多关键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以维护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发挥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中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科学性心理健康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基层在线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