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成语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

2014-09-22 03:03王凌卿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成语词语

王凌卿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试论成语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

王凌卿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成语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教学能够非常高效地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帮助达到教纲要求,让学生在词语积累、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思想水平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语教学 语文素养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一、成语的特点及四字格特色

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短语,是汉语言的精华,成语从产生到定型到普及使用,经过不断的积淀和锤炼,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成语是沟通古今的重要桥梁,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成语中较为普遍也是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四字为一词,这种“四字格”的形式非常符合汉语平仄和谐、节奏鲜明的语音特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形》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字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纵观大学语文课程涉及的文言文,很多句式都由“四字格”成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词语极具概括性,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学生熟读成诵。

如《出师表》中第四段“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四字一句,长短结合,读来节奏分明,朗朗上口。如此实例在大学语文文章中比比皆是。由此可看出,一些并未收入到成语词典中,但在现实生活中一直约定俗成使用的四字词语也具备成语的一些特点。对于这样的词汇,我们需要重视并引导学生积累,以便学生创造性地使用。

当前语文教学实践基本把成语归类到修改病句及抄写词语方面,并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研究成语教学,也没有认真研究如何利用成语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语文课文中有大量成语及符合成语韵味的四字词语,需要学生好好地积累。而很多老师没有做到细研文本,从文本中汲取菁华素材。如《心声》中没有被收录到课后的四字词语就有:神情恍惚、窸窸窣窣、结结巴巴、干干脆脆、毛毛刺刺、嘟嘟囔囔、痛痛快快、不知不觉、完完整整。这些“AABB”结构的四字格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是学生积累运用的良好素材,如果不加以注意而一扫而过,实在令人可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成语教学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成语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程在教纲“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成语是汉语的“活化石”,不仅在语言层次上吸收了汉语言的各种菁华,很大程度上还表达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哲学内涵、审美趣味等。而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成语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成语的这些特点,同时又符合上述所提要求。为进一步说明成语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本文从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思想观念方面论述成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成语的自然美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开启

自然美包括山水之美、园林之美、虎啸猿啼之美、日月星辰之美等。欣赏自然美可以提高人们对美的认识能力。

“性本爱天然”。自然美是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审美体验,是学生感受天地万物与自我联系的纽带。感受自然之美,可以让学生提升个人对美的感知,可以丰富个人情感,可以说自然之美是开启学生审美意识的钥匙。大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有很多都是可以让学生感知自然之美的。我们可以在《与朱元思书》中感受“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惬意。也可以在《三峡》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中体会“良多趣味”。当学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因为这些词句的积累和引导,使得他们将心中的感受用词句表达出来。知道如何将“美”具象化,如何将“美”形象化,知道怎样形容“美”和诠释“美”。对于自然美,要时刻以一种审美态度体验、感知,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能开启。

(二)成语的诗意美对学生文化品位的提高

彭庆达在其论文《诗化成语——试论中华诗词与汉语成语的互动》中提供了一组数据——《汉语成语大词典》收录了15700个成语,其中由诗词歌赋语句积淀演变下来的有1400多个,约占10%。这些诗化了的成语很多都体现了古人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观点。

大学语文课文中亦有一些诗化成语,如《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曲径通幽”,《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行路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乘风破浪”。此诗情画意之美蕴含了古人恬然幽淡的哲学思考和对于人生价值的追问。可见成语自身就具备教育功能,学生通过背诵诗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化成语,就等于吸收了中国诗词独有的精华。我们的情感体验很多时候都靠接收词语,由少积多。再从接收的词语中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进行再次的审美体验。通过中国诗歌特有的意境,学生的审美体验从量变走向质变,能分出雅俗,品出高下,从而提高文化品位。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于映潮老师的 “美文美教”理念,指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美感,通过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上《夸父逐日》时,可以尝试运用于映潮老师的教学创意,让学生从原文的关键字词上进行积极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举一反三,用成语印证词义。原文中“与日逐走”的“逐”联想出“逐鹿中原”,“走”联想出“不胫而走”、“走为上计”。“渴”字延伸出“望梅止渴”和“求贤若渴”,此模式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象联想能力。

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现代语文教学也要拓宽思路,寻找适合当代学生的方法,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在掌握基本语文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熟练、灵活地运用出来,这样的学生才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成语的艺术美对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除了文学之外,还有绘画、音乐、戏曲、舞蹈、书法等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类型,在成语中有非常集中的体现。如和音乐、乐器有关的成语有高山流水、一鼓作气、旗鼓相当、晨钟暮鼓、曲高和寡、余音绕梁、弦外之音;与书法有关的成语有入木三分、鸾漂凤泊;与舞蹈有关的轻歌曼舞、歌舞升平;与绘画有关的成语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等。这样的成语表达是一种对于艺术美的极致追求,这种对于美的体验,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渗透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艺术生活中。学习、掌握成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激情,丰富他们的审美途径,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一个系统的成语教学步骤及学法指导。在大学语文课程前4周开始举行“课前两分钟讲故事”,主要让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课余时间播放关于成语的动画片,定期开展成语接龙、猜成语等系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在每次上新课前,作为预习的重要环节,都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同学读书并圈出成语和四字词语让他们积累在本子上。积累成语,就是在品味、赏析语言。每课十分钟,一年积累几百个成语、四字词语不成问题。从第五个教学周开始,除了继续坚持勾画圈点成语的预习习惯外,平时还要写作文、日记,硬性要求他们必须使用十个以上的成语、四字词语。同时专题讲授成语的使用及成语误用举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纠正。在教学细节上,刻意在教学语言中使用大量成语、四字词语,给学生作文写批语时尽量使用一些成语。在言传身教之下,学生的语言积累及运用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到最后几周,不需要刻意要求,学生已经很习惯在作文中使用成语,同时学会了自创四字词语,语文素养有了较大提高。

(四)成语的人文精神美对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成语作为词汇中的精华,保留了丰富的中国历史人文知识,当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从成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标准汇中可以找到现代人面临的许多价值、道德追问的最佳答案。

如表现爱国情怀的:根据《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演变来的“忧国忧民”;由《孟子二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提炼的“舍生取义”;《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临危受命”;《邓稼先》中的“马革裹尸”等成语。并由此引申出精忠报国、赤心报国、忠心耿耿、投笔从戎、碧血丹心等表现爱国思想的成语。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渐渐从成语中体会到中国脊梁的坚强,中国文化的厚重,民族道德的崇高,进而树立起基本的爱国主义思想。而爱国主义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最核心的思想。

又如表现个人修养和志向的:《陈涉世家》中的“鸿鹄之志”,《论语十则》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等。在传统文化中,追求真理、坚持原则,从修身开始,进而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中国人终身的奋斗轨迹和目标。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教育很多时候就蕴藏在这一个一个鲜活的成语、四字词语中,需要每个老师的重视。

成语蕴含汉语文化的精华,承载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载体。让学生在掌握成语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让学生懂得善恶美丑,明是非、知荣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余映潮.这样教语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成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猜成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