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公园景观小品设计

2014-09-22 03:03华予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小品公园景观

华予

(淮阴工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论城市公园景观小品设计

华予

(淮阴工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景观小品是景观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景观作品的成败。被安置于现代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小品,相较于其他类型外环境中的小品,又有不尽相同的特点。本文从公园中景观小品的设计特点入手进行分析,阐述空间、文化、需求等要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结合当下景观小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对策,以期为相关公园景观小品设计提供些许参考。

城市公园 景观小品 文化 生态 设计

景观小品,一般是指室外景观环境中的环境雕塑、小型建筑物,还包括花池、树池、景墙、坐凳、灯具、标识牌等一系列的小型构筑物或装置,是景观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整个景观作品的成败,不容忽视。被安置于现代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小品,相较于其他类型外环境中的小品,又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必然要体现相当的文化,发扬向上的精神,遵循一定的原则。良好的景观小品设计对于改善公园环境,提升公园品位,吸引周边游客,最大化地发挥公园的功能都有良性促进作用。

一、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小品

(一)公园类型多样化与小品设计。

现代城市公园的种类丰富、尺度多样,其小品设计必然要求适应不同种类的公园环境。国内诸多景观小品其造型其内涵都堪称优秀,但是欣赏某些作品时,若再联系其周边外环境品味,却让人有突兀之感,作品本身没有做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融合,所以公园景观小品的设计必须考虑公园这个外部载体的特殊性。如综合性公园中,其场地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通常大型公园会有多种主题区域,例如滨水区、休憩区、生态休闲区、儿童活动区、运动休闲区等众多类型。不同风格的区域应有不同风格的小品,例如现代风格的入口广场可以设计硬朗简洁的造型;大型草坪上可以设置比较具象的小型雕塑;滨水栈道的休息区也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作品。相对于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或者街头游园之类的小型场地,由于其尺度特点,决定了其风格较为统一化,如果要设置小品则可以针对场地文化主题或者色彩风格配置一两处雕塑类小品。

(二)与公园的文化主题相结合。

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的文化对象众多是现代公园的突出特点。景观小品本身也可作为文化的载体,如果合理地和公园文化主题相结合,那么必定会有画龙点睛之效。所以景观小品对于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是相当有助益的。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是用景观小品表现某种文化物象,这种物象可以是城市的某个文化闪光点,让身处其中的游人感受到城市的古老文脉,作为城市公园本身主题之外的补充,让人感到公园内涵的丰富;第二个层面是景观小品的内涵与公园主题或者区域主题并列或承接,进而丰富公园整体的原有内涵。

(三)游客需求与小品设计。

现代公园具有开放性和服务对象众多的特点,决定了其中的景观小品也必须能够满足周边居民或游人的需要,包括使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1.使用需要。使用需要是最显而易见的外在需要,是和游客休戚相关的,是能够被游客感知的客体存在。因此,家具类景观小品的设计上应注重实用、以人为本,为游客提供安全和便利。要合理地安排道路周边的灯具,高杆灯、草坪灯、庭院灯等,不可过于稀疏,坐凳与垃圾箱要在人流密集处多多设置,除了数量要足够之外,其美观、舒适度都要符合游人的审美要求,直接影响人们对游览公园的整体评价,不可忽视。

2.精神需要。物质上的需求比较容易满足,而人类对于精神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公园的产生本质上就对应了这种需要。而置身于公园内的景观小品更应具备满足游客精神活动需要的功能,这种精神的需求涵盖小品的外部美和内涵实在。外部美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功能美、文化美、情感美,五花八门,数不胜数。但不管哪一种美,它的审美主体都是游人,都应该符合美学基本原理。而内涵实在的需求即是要求景观小品的主题性、文化性,这与景观小品设计应该与公园文化主题相结合不谋而合。

二、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艺术化趋势。

实际上雕塑类景观小品的概念及设计方法和环境雕塑存在交叉与重合,可以大胆借鉴雕塑学中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做法充实景观小品设计的研究。同时,建议雕塑创作要注重景观设计中强调的场地特征,两门艺术互相助益。随着我国景观学科的不断进步,景观小品的设计理念已然更加个性化,手法更加艺术化,展现了良好的设计面貌。第五届深圳园博会的金奖作品“武之魂”郑州园景观小品设计便是很成功的典范。设计者别出心裁地汲取了少林武术这一文化元素,对武术圣地、武术套路、武术器械等博大精深的物质元素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和概括,设计出嵩岳晨钟、石锁、石球、华夏图腾柱、武术浮雕、兵器陈列架等具体小品,将其艺术化地展现在游人面前,使人着实地领略到了少林武术的风采。

(二)生态化趋势。

如今,人们越来越倡导生态型的景观设计与建设,景观学科越来越强调作品的生态意义与功能,对景观空间中的景观小品也越来越要求其环保、节能和生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理念变成了“源于自然、归于自然、天人合一”。要求景观作品的空间布局、造型形式等诸元尽可能与周边的自然环境有所关联或呼应,同时石材、木材和植物等天然材料得到更多使用,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势。

(三)人性化趋势。

现代公园景观小品(尤其室外家具类小品)的设计在满足人们最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设计导向逐步人性化,在小品的造型、体量、数量等因素上更多考虑游客的心理需求[1]。有设计方会在已建成的公园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游人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对于公园目前的设施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在新建的公园设施中努力改善这些问题。某些公园由于灯具设置不足,到了夜间照明效果较差,容易产生过于阴暗的区域,还会造成视力较差的游人行动不便,甚至产生危险;某些公园的厕所和垃圾箱设置过于稀少,游人明显感到如厕不便,随手的垃圾也无法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在日益发展的今天都逐步得到了解决。公园座椅、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的设计更多地考虑方便不同人群,包括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儿童等的使用,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等设施。

(四)综合技术化趋势。

传统景观小品在造型与制作工艺上都有一定标准,各自的功能定位也比较明确,但是技术与工艺显得老旧。与传统景观小品等功能单一性相比,当今有相当部分的景观小品具有综合属性,其设计制造元素能够与新技术相关联。2013年北京园博会内的大型花坛设计就充分体现了景观小品设计的综合技术化发展趋势。首先运用了品种繁多的时鲜植物作为主要材料,在造型上别出心裁,在体量上力求夺目,又大力运用了声音、激光、电磁等科技元素,将植物、构造、平面设计、雕塑学、声响、布景等相关学科与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大胆结合使用,展现出独特而新颖的景观效果,为游人所称道[2]。

三、当前小品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特色不明显,作品多有雷同。

某些作品的主题特色、文化特色、形象特色及材质特色都不够鲜明。很多小品在主题上含糊不清,和外部环境没有做到有效呼应,甚至存在主题冲突的现象。再者,很多小品作品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存在相互模仿、题材雷同的现象,导致其文化表述不明确。而生搬硬套最明显的缺陷就在于小品形象的相似,一些设计师把某处作品在形式上稍加改动即搬到另外一处安置,导致千篇一律的作品出现在景观环境中。最令人叹息的现象是目前有成批量生产的不锈钢雕塑类景观小品,常常安置于某些景观节点上,这些作品在造型与内涵层面都极其粗糙,动辄以不锈钢板材塑造一些曲线或球体等不知所谓的抽象造型,令人反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二)空间布局失当,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目前景观小品在空间布局上常见的问题包括位置安排不合理及尺度设计不合理两方面。主要小品没有安排在重点位置上,或是在次要景观节点上安排重要作品。某些空间中的小品体量过于庞大,其高度的2倍大于人的视点到小品的距离,观者的仰视角偏大,会产生压抑、紧迫的负面观感[3];某些空间中的小品体量又过于微小,其影响力、感染力都会大大减弱,与环境空间无法协调。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人们在感知小品的审美过程中本应该产生的愉悦心理状态。

(三)艺术手法与制作手段有待丰富。

小品创作的艺术手法包括具象、抽象及意向三种,制作手段包括雕刻、塑造、锻造、合成等。良好的具象类景观小品因为不与具体事物形象脱离,故表达的主题十分明确,可以让观者觉得其情节生动、形体准确,其传达的内容也较为单纯,和观者的交流十分直接。而抽象景观小品具有形态上的凝练性、视觉传达上的广泛性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等优点。抽象作品大多透过一切事物的客观表象而直接抓住其本质内在特征与结构,运用符号语言表达涵义,并且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是其内涵的宽泛性可以被更多的观者接受。其多采用点、线、面、体块的形态语言更容易与周边环境的形态融合[4]。好的意向景观小品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其造型形式与语言都极其丰富,其视觉传达的结果也是耐人品味的。采用多方面的制作手段可以使景观小品的形象富于变化感、新奇感,给观者以视觉上的丰富体验。当今的公园景观小品在表现的艺术手法上及制作手段类型上都有待丰富,如果能在这些方面进行深一步的挖掘,相信对于景观小品设计理论和方法会有相当大的助益。

(四)实用性欠缺,管理养护不到位。

还有的景观小品设计过分重视形象,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忽略了功能性要求,缺乏亲切感和实用性。人文关怀不足,忽略了设计者、公园环境与游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好好考量游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和精神活动规律,使得设计出的作品缺乏人情味。对特殊人群的针对性设计也不够充分,缺少无障碍设计,在细节上考虑不周,多见于建筑类小品。还有很多已建成公园的小品设施损坏严重,缺乏养护措施,影响公园整体形象,多见于室外家具类小品。

四、设计对策

设计需要创新精神,设计的精髓就是创新。在提倡创新精神的今天,任何设计类型,故步自封、一成不变是没有出路的。景观小品也应该不断吸收各种设计流派、艺术形式的优点,不断地为自身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达到自身的发展。艺术、技术的创新也好,造型、内涵的创新也罢,景观小品的创新定然有着广阔空间。生搬硬套、处处雷同的作品不应该再频频出现在现代公园的优美环境中。

1.更深入地关注文化、挖掘文化。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等都可以用设计手段融入作品中,通过景观小品得以呈现。若以景观小品体现地域文化,观者对于其所生活的城市应有着较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景观小品本身及其安置的环境都是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人们来到这片场地进行游赏活动,景观小品可以使观者留下持久深刻的文化记忆,用其承载的地域文化内涵打动观者。如果小品作品只有造型而无文化内涵,那么必然会使观者觉得空洞无物、索然无味,连同周边的场地环境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无法给游览者留下深刻印象。

2.要考虑生态。生态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大热门,虽然生态学原先属于生物学,但是如今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性的各学科都在联系生态学进行自身研究,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生态即生物的生存状态,取决于生物间的关系、非生物的状况和环境状况。生态化要求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概念表现生态化的理想状态。现代公园是都市中的绿肺,是市民们的绿色乐园,市民们在其中接近自然、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着眼于公园景观小品上,笔者认为,如选用天然的木材进行创作的方法,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作品和自然的联系。还可以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作为景观小品的配景,利用植物的优秀特性体现生态。再者可以利用原有地形空间进行小品的空间上的考量,减少改动幅度,多做加法,在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同时美化环境,提高环境品质,一举两得。还有些设计者提倡在设计材料上,利用废旧材料创作,彰显生态和环保概念,发人深省,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思想在这些方面得到体现。

3.要注重以人为本。历史上所有宫殿、庭园都是为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所设,从来没有为平民百姓服务的园林,而现代公园则从本质上改变了这一现象。从前的景观小品,或者说是雕塑,不是宫殿里的装饰物就是寺庙中的神像,而如今的公共景观小品已然是为大众所设计,装点了民众的生活,丰富了民众的情趣。所谓以人为本,不但要让观众一饱眼福,更应该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优秀的小品可以做到与各类欣赏者进行无声的对话而不用在意是否有语言的限制。所以,提倡人性化,就是要在功能上和艺术上总是把小品的使用主体——人放在首位。

4.在空间方面仔细斟酌。开放性的公园空间有别于很多其他类型空间。其空间特点鲜明,包含的空间种类也较为繁多。景观小品作为其中美化环境、强化环境的空间要素,应该针对其复杂多样的空间类型进行巧妙合理的构思与安排,努力做到在平面、立面、尺度上与周边环境最大程度地协调。

5.尽可能考虑小品制作材质的多样性。不同材质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不同的,在设计时从材质的特性、材质的制造方式、材质的造型、色彩及材质的构造特点等方面着手研究,从而达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强化景观小品的设计效果[5]。

以上所提出的解决对策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限于个人学识的局限性,还有诸多考虑不足之处。总体来说,当今的景观设计师和雕塑家必须理性思考,对症下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公园景观小品的设计对策,进而付诸实践,解决景观小品的题材、体量、空间、材质、手法、风格、使用等一系列问题。

[1]张琰,毕庆坤.浅论园林小品设计的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10).

[2]曾丽霞.浅谈园林景观中小品的设计[J].南方农业,2012(04).

[3]于俊峰.环境雕塑的空间建构[J].美术研究,2010(2).

[4]许正龙.雕塑学[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5]刘雅丽.论雕塑的材质美[D].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论文,2007.

猜你喜欢
小品公园景观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