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普及教育中的若干问题
——致琴童的家长们

2014-09-22 03:03赵钢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学琴考级练琴

赵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钢琴普及教育中的若干问题
——致琴童的家长们

赵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随着中国城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成为学习钢琴的主体,钢琴普及教育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为使孩子们在学琴过程中少走弯路,早一些达到预期的目标,作者对钢琴普及教育中教师的选择、家长的作用、练琴习惯、舞台实践、考级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希望对习琴中的学生家长有所启发和帮助。

钢琴普及教育 问题 对策

钢琴在西方传统乐器中,被尊称为“乐器之王”,它以宽广的音域、动听的音响、高雅的演奏和格调,成为大众追捧和梦想的音乐修习对象。随着中国城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重视精神文化生活,许多家长早早地为孩子购买了钢琴,千百万计的少年儿童已成为学习钢琴的主体,钢琴普及教育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成了我国音乐艺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 “钢琴热”家长们对孩子学琴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那么,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多数家长对孩子学琴已经有了一个正确认识,他们变得理智了,那就是:让孩子学琴并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或者是 “音乐神童”,而是作为一种素质、一种兴趣爱好培养。通过学习钢琴,把音乐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中,让钢琴所传递的音乐之美滋润他们的心灵,使孩子们由此进入音乐的天地,获得美的陶冶和愉快的体验,提升他们的审美敏感,拓展他们的审美想象,让他们更热爱艺术、人生、社会和自然。另外,在练琴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认真、细心、勤奋、用功的良好习惯及演奏中的专注力、自信心和成就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后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训练,主动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就会达到我们心中期待的目标。那么,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学琴之路的第一步——教师的选择

由于钢琴普及教育的迅速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生源,钢琴专业教师感到应接不暇,各种钢琴培训遍地开花,许多其他专业的音乐教师见此情形也转教钢琴,甚至一些非音乐教育领域的人士也汇入钢琴教学队伍之中,学生数量的激增和专业教师的缺乏迅速成为钢琴普及教育面临的最大矛盾。如何在基层师资良莠不齐的情形下为孩子找到理想的钢琴老师,尤其是孩子学习钢琴的第一位教师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为孩子找到合适的钢琴教师,钢琴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和要求呢?我认为:钢琴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熟悉和掌握大量的钢琴文献,懂得钢琴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热爱音乐、热爱教育,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有责任心,不以赢利为目的。在教学中善于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兴趣的培养,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和学生沟通,不用自己的威严和所谓的“必须”捆绑学生的手脚,使学生愿意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来与老师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交流,更是对学生综合品质的关照和培养。在钢琴教学中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材选择和教学进度安排上能根据孩子阶段的身心发育特点及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气质、爱好、接受能力综合考虑,做到因才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和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

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第一位老师尤为重要,家长应从多方获取老师的信息,从而为孩子找到最合适的老师。

二、家长要当好老师的助手

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扮演了恰当角色,积极地配合老师,孩子就会少走弯路,进步就比较快。许多后来成名的钢琴家,他们除了有一个好的老师加上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外,家长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那么,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家长首先应该当好老师的助手,尤其是孩子的启蒙阶段,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协助老师共同完成孩子早期阶段的钢琴教育。因为在学琴的孩子中,有些年龄较小,才四、五岁,他们对老师的要求、练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往往搞不清、记不住,这时就需要家长把老师上课时的要求、练习的方法、练习的重点、难点、课后作业等记录下来,回去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使孩子能够正确地进行练习。家长不一定会弹琴,但理解力较强,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为孩子提供帮助。家长辅导孩子应以启发、引导、提示为主,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包办代替只能养成孩子依赖的思想。有些孩子上课时不动脑筋、不注意听课,对老师的要求、乐谱上的音符、记号根本不记忆,完全依赖家长,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练琴,没有一点自学能力。还有一些家长,懂得一点乐理知识,为了让孩子学得多一些、快一些,自己在家教孩子新曲子,结果问题百出,音符、节奏、指法、手型、弹奏方法都有问题,导致老师上课时不停地改毛病,反而影响了正常教学。可见,过多的干预,反而欲速则不达,起不到好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长完全不闻不问、袖手旁观、放任自流也不行。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孩子正确耐心的引导和严格要求,那他的孩子肯定比一个不闻不问的家长的孩子问题少、学得好、进步快。

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帮助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学习的进步慢慢地放手,要培养孩子独立听课、练琴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

孩子练琴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否则,以后想把错误的方法和不良的练琴习惯纠正过来是很困难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1)孩子每天的练琴时间要基本固定,让孩子养成按时练琴的习惯。对于主动练琴的孩子,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2)练琴时思想要集中,不要老是想着其他事情。如果练琴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上厕所,或者边练边看钟、只注意遍数,是无法练好琴的。任何无诚意的、思想不集中的、粗心大意的反复练习,只能是浪费时间。每天的练习要完成规定的任务,要有所进步。(3)弹琴时眼睛不要老是盯在手上或键盘上,要养成看谱弹琴的习惯,长期停留在模仿和口传心授上是不行的,要慢慢提高孩子的读谱能力、视奏能力。事实证明,四、五岁的孩子是可以接受认谱的训练的。(4)不要急于双手的配合,否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合”上,而忽视了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手形和触键方法,应该等分手练熟后再慢慢配合起来,这样就不会顾此失彼了。(5)要学会慢练,有的学生不管练什么曲子,一上来就弹得很快,已经形成了习惯。结果老是停顿、中断,始终不能完整地演奏。因此,要学会慢练,慢练可以看清乐谱,仔细体会触键方法、动作要领,使音乐保持连贯、顺畅。孩子年龄小,刚开始练琴,可采取“少吃多餐”的办法,每次练琴的时间可以短一些,十分钟、二十分钟都可以,每天练2~3次,不断重复和巩固,使孩子能够轻松地完成作业,提高练琴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程度的提高,再逐渐延长练琴时间。

四、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钢琴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乐器,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有一颗长远心,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不行的。有的孩子学了一两年钢琴,遇到了困难坚持不下去,放弃了,过了一两年心血来潮,或是受了别人的影响,又学了起来。断断续续、学学停停、反复好几次,这样肯定是学不好的。还有的家长频繁给孩子换老师,两三个月就换一位老师,不在自身找问题,总在老师那里挑毛病,安不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这也是不好的。我们说,老师、家长、孩子之间应该建立在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坦诚、平等、友好相待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相互了解和适应。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关键是看你在这位老师那里能否学到东西。记得有一位钢琴家说过,只有当你感到跟这位老师已经学不到东西或者完全不能适应他的教学时,可以考虑换老师。

五、重视舞台实践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舞台表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多种形式的舞台实践是检验钢琴学习效果的最好手段,同时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表演欲望,为了登台表演的那一刻,他们更加勤奋地练习,在得到掌声鼓励的那一刻,胜过平时的千百次嘱托。舞台实践也是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勇气,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方之一。一次简单的登台表演,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便有些紧张、有些失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会树立信心,为下一次表演做好充分准备而努力学习。艺术实践会使孩子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六、正确地对待考级

考级从9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历时二十多年,从社会反映情况看,有利有弊。由于考级有统一的教材与规范及对教师的客观评价,使钢琴教学,尤其是业余钢琴教学逐步规范化。学生可以通过考级检验自己的实际水平,正确地评价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考级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对“教”与“学”双方都有很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但在选择报考级别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级别和曲目,切不可盲目地攀比和拔高,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要求老师给孩子考多少级,在几年内实现几级的目标,目的就是获得考级通过的一纸证书,希望成为步入重点中、小学或名牌大学的“敲门砖”。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期望过急、过高。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或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争取更多的生源,也盲目地给学生拔高,一跳就是好几级,教材仅限于考级内容,更没有其他教材的介入练习,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使不少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练琴中感觉不到一点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本来是想通过考级激发孩子练琴的积极性,由于选择的级别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演奏中力不从心,根本无法驾驭所考曲目,一旦没有通过,反而大大挫伤孩子学琴的积极性,给孩子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有的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放弃了学琴,前功尽弃,非常可惜。这样的例子不少,我们绝不能有太多的功利思想,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级,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样考出的成绩才能真正名副其实。

在准备考级的过程中,除了要精练几首必考曲目外,同级别的其他一些曲子也应该广泛地浏览和练习,从不同的曲目中汲取“营养”,就像著名钢琴教育家杨峻先生讲的那样,要让孩子们长得像枝叶茂密的大树,而不要像竹竿。

我们相信,经过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充分尊重儿童钢琴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孩子学琴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孩子们在美妙的琴声中快乐成长。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2.

[2]刘小龙.中国钢琴艺术发展60年.钢琴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3]聂娜.以音乐引领技术.钢琴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1.

猜你喜欢
学琴考级练琴
孔子学琴
练琴记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练琴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