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活动造成大学生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
----以沈阳工程学院学生运动创伤为例

2014-09-22 01:34
关键词:课外运动体育

田 海 燕

(沈阳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 沈阳 110136)

课外体育活动造成大学生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
----以沈阳工程学院学生运动创伤为例

田 海 燕

(沈阳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 沈阳 110136)

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的背景下,各高校全面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同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和意外的发生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和访谈座谈等研究方法,针对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创伤的情况逐一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创伤产生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与建议,为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减少受伤的几率,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健身运动中来,同时也为更好地研究运动创伤的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调查的结果显示运动项目上有身体接触的项目受伤几率较大,创伤性质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损伤,创伤易发部位在四肢的踝、膝、肘、腕,创伤发生的环境多为室外硬地等。

课外体育活动; 大学生; 运动创伤; 调查分析

对伤者病后的随访中发现,伤愈后一些学生较长时间不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产生了对体育运动的畏惧心理,形成了一种不敢活动的惰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2011年9月1日—2013年7月31日对沈阳工程学院在体育锻炼中不同程度受伤的712名伤者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容易引起创伤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与建议,为更好地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沈阳工程学院在体育运动中受过运动创伤的71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577例,女生135例,平均年龄20.1岁。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学生体质、锻炼方式及运动创伤的有关内容及相关资料;

专家访谈法:走访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运动创伤方面的教师、教练与医师;

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730份,回收问卷726份,有效问卷7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5%;

数理统计法,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创伤的人数统计分析

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方针指导下,工程学院规定各二级学院必须保证学生每天出早操,每周要有2~3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发现,课外体育活动的受伤比例最高占到了29.4%,其次是学生各种体育协会组织的活动占22.5%。在没有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体育锻炼中,受伤的人数最多。

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没有受过太多的专项训练,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大多都是随意地进行运动项目的锻炼,因而在进行运动时,由于学生运动水平不高,动作技能掌握的粗糙,再加上要比平时活动的量大,强度负荷增加,容易违反身体结构机能的特点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创伤。还有课外体育活动缺少有体育专业的教师指导,因而发生运动创伤的人数比例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而学生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不受组织纪律的约束,缺乏组织领导与体育教师参与,很多练习无人帮助、保护,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进行超负荷练习,再加上不认真做准备活动,基本是在无教练的情况下,学生自己组织的竞赛与练习,故极易造成创伤。

2.2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创伤的项目统计分析

目前,学校共开设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轮滑、搏击、健美操等必修课程,定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参与人数达到94.7%。对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创伤所参与的运动项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排在前二位的为篮球28.71%和足球22.01%。而网球8.61%、排球7.66%和羽毛球6.70%等属于隔网性运动项目,相互冲撞的机会较少,因此受伤的几率要比篮球和足球少。但参与锻炼的学生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规范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等,也易引发运动创伤。武术类(跆拳道、柔道)是现在广为流行的运动项目,创伤率为8.13%。轮滑、健身操等,由于技巧性强,动作难度不大,但要求有很好的协调性,若思想不集中或动作技术掌握不到位,也会发生运动创伤,虽然目前损伤的比例小,仍然要引起重视。

2.3对发生运动创伤性别的统计分析

在209名病例中,男生共169例,占总创伤的80.86%;女生40例,占19.14%;男女之比为4.23∶1。其中皮裂伤男女之比为4.42∶1;骨折男女之比为7∶1;脱臼男女之比为5∶1。

通过调查表明,发生率高的几项运动都是男生喜欢的对抗性质比较强的体育运动。而女生更多参与以网球、跑步和羽毛球等对抗性和强度比较小的运动项目,其他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2.4对运动创伤的性质与部位的统计分析

在209病例中,软组织损伤中皮裂伤65例,占31.1%,以膝、肘、手掌等居多;关节、躯干韧带损伤的共82例,占39.23%,其中踝关节韧带扭伤43例、膝关节韧带扭伤12例、手腕关节扭伤11例。调查发现肌肉拉伤、挫伤48例,占总创伤的22.97%。其中主要为小腿腓肠肌、大腿后肌群拉伤29例、臂部拉伤10例、腰背部拉伤或撞击伤5例、膝创伤性滑膜炎3例等;骨折8例,占总创伤的3.83%;脱臼6例,占总创伤的2.87%,其中肩关节3例、肘关节3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脱臼。运动创伤的部位遍及全身,主要是踝部和膝部,各占到21.5%和17.2%。说明下肢的关节部位是创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

2.5课外体育活动发生创伤的环境统计分析

目前学校运动场馆总面积57 735.88 m2,在校生总数近11 000人,生均运动面积为5.25 m2。其中室外运动场53 962 m2,生均4.91 m2,室内运动场3 773 m2,生均0.34 m2。按照教育部规定:室外运动场生均4.7 m2,室内运动场生均0.3 m2,虽然学校的体育场馆生均面积均已达标,但体育馆在周末和课余时间段是收费的,学生的运动场所主要在室外硬地上进行。调查中发现,运动创伤的易发场所主要集中在室外硬地上,占调查总数的53.8%。运动场地不够宽畅,地面硬、滑,篮球场地大部分为水泥地面,足球场地缺乏平整,学生运动时足、胫及膝等位置和肌腱、关节承受力较大而导致损伤。某些练习器械松动、设置不规范等,潜伏着导致受伤的因素,如果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经验,便很容易受伤。

2.6大学生发生创伤的原因统计分析

对创伤原因调查统计发现,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运动创伤人数最多,占27.27%;技术动作错误占23.92%;自身素质、视力差的占15.31%;组织欠缺、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的占12.92%;场地器材问题占8.13%;逞强好胜造成超负荷运动的占6.70%;心理因素差占3.35%;气候光线不良占2.39%等是造成运动创伤的主要原因。

2.6.1 缺少必要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运动创伤人数最多,占27.27%。由于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关节肌肉僵硬,运动技巧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易受伤。

2.6.2 技术动作不规范

运动技术动作不规范造成的运动创伤为50人,占总数的23.92%。说明普通大学生没有受过太多专门训练,大多都是随意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对体育专项动作知识了解较少。在体育活动时,特别是在重复错误技术动作过程中易造成损伤。众多的运动医学文献报道认为许多损伤是由于运动技术错误造成的,这与本文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2.6.3 学生体能与生理问题

肌肉力量、肌肉柔韧性和心肺耐力状况欠佳的学生,运动时受伤的机会较高。另外,还有身体结构和生理上先天不足,如高度近视、扁平足、脊椎骨过于弯曲等也是造成运动创伤的因素。

2.6.4 时间因素

调查中发现,春季和秋季(5、6、9、10月)是运动创伤的多发期,这是因为此时天气凉爽,运动锻炼的人数最多,但主要是皮裂伤和软组织伤。放假期间的受伤率明显低于在校期间的受伤率,说明学生假期参与运动锻炼的次数减少。由于室内运动场所有限,冬季虽然参加锻炼的人数和受伤学生少,但由于天气寒冷,四肢关节准备活动不充分,易发生骨折脱臼、肌肉撕裂等较重的损伤。

2.6.5 超负荷运动

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掌握不好,局部负荷过量,容易导致运动创伤。同时,如若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安排超越了部分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也易诱发运动创伤。

2.6.6 心理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3.35%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心理因素造成的损伤。在对抗性项目中,遇到比自己水平高的学生,自信心下降,神经处于长时间的紧张状态,致使动作变形,肌肉僵硬而造成损伤。

2.7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程度的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见表1)和交谈发现:懂得一点运动损伤知识的学生受伤后能进行正确的简单处理,而大部分学生受伤后却不能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反而使伤情加重。这说明学生缺少对身体构造的知识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如若学生能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防治知识,遇到突发事件,就能及时处理,减轻伤者的疼痛,缩短康复时间。

表1 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N=712)

3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统计,得出如下结论:

1)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创伤项目发生率较高的项目依次是篮球、足球、网球、武术类等,多为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强的竞赛项目以及对技术动作要求较高、或在做爆发性和强迫性的拉伸动作过程中运动创伤发生率较高的项目。

2) 大学生运动损伤易发部位在四肢的踝、膝、肘、腕。

3)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性质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损伤。

4) 运动损伤发生的环境多为室外硬地,时间多为课外体活时间。

5) 学生发生运动创伤的原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身体素质差、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运动场地器材不良、局部负荷过重等。

6) 调查表明学生运动损伤急救和康复知识缺乏,使其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延长了康复的周期。

对课外体育运动造成大学生运动创伤,提出如下建议:

1) 针对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要提高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同时也要强调遵守运动项目的规则,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

2) 踝、膝部是易伤部位,因此教育学生加强对小腿、踝和膝关节周围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同时,在易伤部位,如踝关节、膝关节、手腕关节处提倡使用护具。

3) 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监测,合理锻炼。特别是在运动创伤发生后,体育教师应及时与伤者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根据伤者情况合理安排康复锻炼。

4) 建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加大对室内场馆的建设与投入力度,对不规范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要注意及时维修或更换。运动场所和器材要定期检查,减少硬地运动场所的数量,冬季早晚主要运动场所要安置照明设备。特别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安排体育教师进行全程督导。

5) 针对学生不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体育教师应把“防治运动创伤”作为专题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不做准备活动的伤害性以及运动创伤所带来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以防受伤。注意自我监督,如在运动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6) 加大普及大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常见运动伤病的防治知识的力度,培养自我保护和自我防治的能力。以便一旦受伤能作出正确处理,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防伤的根本。

[ 1 ]袁伟民. 体育科学词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96.

[ 2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 运动医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273.

[ 3 ]姚鸿恩. 体育保健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44.

[ 4 ]黎鳌. 现代创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564-582.

[ 5 ]任凯. 运动损伤相关因素分析:理科大学生568人调查[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3(12):6558-6560.

[ 6 ]严小虎.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10,32(2):78.

[ 7 ]夏成木.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29(1):95.

[ 8 ]曲绵域,高云秋,浦均京,等. 实用运动医学[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431-859.

[ 9 ]谭军,史绍蓉.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创伤调查现状[J]. 山西体育科技, 2004,24(1):43-46.

[10]李淑芳.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创伤的分析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11):1509-1510.

[11]刘倩. 辽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 辽宁体育科技, 2013,36(1):180-183.

[12]唐春芳,刘传信.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推行运动处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23(2):7-8.

[13]张春美,李惠玲. 对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处理[J]. 医生的话, 2005(3):42-43.

[14]罗志胜. 学生体育运动创伤201例病例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2(2):176.

StudentsextracurricularsportsactivitiessportsinjuriescausedInvestigation----In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sports injuries case

TIAN Haiy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110136, China)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arrying out “Sunshine Sports” program.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sports injuries and accidents while guid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physical exercise for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Through literature study, investigation with questionnai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s talks, this paper probed into cases of student injuries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for various cause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hus to reduce injuri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further studies. Survey results showed: injuries are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contact sports; injuries are mainly closed soft tissue injury; ankle, knee, elbow and wrist are the most vulnerable parts of body; injuries mostly happen on outdoor hard surfac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injur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2013-09-12。

辽宁省社科联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3Lslktzijys-45)。

田海燕(1965-),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

1673-5862(2014)02-0277-04

G804.3

: A

10.3969/ j.issn.1673-5862.2014.02.032

猜你喜欢
课外运动体育
小满课外班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