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初制技术研究与探讨

2014-09-22 17:49汪祥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绿茶

汪祥鹏

摘 要:简述了绿茶初制研究与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制茶的原料—鲜叶;制茶技术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绿茶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茶;初制技术;研究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137-02

茶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鲜叶的质量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根据,制茶技术则是茶叶形质转化的外在条件。

1 制茶的原料—鲜叶选择

从茶树新梢上采摘下来供作制茶原料的芽叶,称为鲜叶。它是茶树新梢顶端芽、叶、梗的总称。

1.1 鲜叶的采摘与质量 鲜叶质量包括鲜叶嫩度、匀度、新鲜度3方面。嫩度是鲜叶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任何一方面对鲜叶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1)嫩度。鲜叶的嫩度是指芽叶生育的成熟度。一般说,同一品种、同样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所采鲜叶,1芽1叶比1芽2叶嫩,1芽3叶初展比1芽2叶开展嫩,对夹2叶比对夹3叶嫩。嫩度高的鲜叶制出的茶叶形质兼优,嫩度低的鲜叶采用同等技术制出同等茶叶品质则较次。

鲜叶的嫩度是鲜叶内含各种化学成分综合的外在表现。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一些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相应改变。芽叶组成与嫩度有着密切关系。鲜叶柔软度是指叶质的软硬程度,它与嫩度密切相关。当用手触摸鲜叶,如感觉柔软似丝绸,则是鲜叶嫩度好;如感到硬而锯齿刺手则是粗老叶。一般说,鲜叶柔软度好,嫩度高;鲜叶柔软度差,嫩度低。制茶过程中的造形、加压大小、时间长短等,很大程度上都必须依据鲜叶柔软程度决定。同时嫩度受采摘时间、季节的影响很大。一般说以清明、谷雨前后采摘的茶叶为最好,夏茶次之,秋茶更次。

(2)匀度。鲜叶匀度是指一批鲜叶理化性状的一致性程度。影响鲜叶匀度因素很多,如采摘粗放、茶园品种混杂、鲜叶运送和管理不当等,都会造成老嫩叶混杂、雨露水叶与无表面水叶子拌和、不同品种鲜叶掺杂和进厂时间不同的叶子混放。在生产实践中最突出的是老嫩混杂,这对初制操作和茶叶品质影响最大。如同一批鲜叶老嫩不一,则内含成分不同,叶质软硬程度不同,给初制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老嫩不同的鲜叶要求初制操作技术有所不同,如老嫩叶混杂,就会造成杀青老嫩生熟不一,在揉捻中嫩叶断碎,老叶不成条,干燥中则出现干湿不匀,茶末、碎茶过多的现象,而且还会使毛茶精制复杂化,特别是给连续化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目前生产中,解决鲜叶老嫩混杂的措施是加强采摘和贮青管理;坚持分期分批留叶采,防止开园一次光、老嫩一把抓的做法;鲜叶进厂做好验收、分级工作,分级摊放;不同时间进厂、不同地区鲜叶,分别摊放。不仅能使鲜叶老嫩基本上达到一致,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制茶设备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要建立纯种采叶茶园,既保证鲜叶理化性状一致,又为机械化采茶打下基础。

(3)新鲜度。新鲜度是指离体鲜叶保持原有理化性状的程度。一般说,鲜叶新鲜度高,毛茶质量好,因此要求鲜叶现采现制或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付制。

保持鲜叶新鲜度是鲜叶管理的核心问题,特别是生产高峰期显得尤为重要。鲜叶新鲜度以感观就可以判断:一看叶色有无红变,即使只有少量红变,也要标明该批鲜叶已有劣变;二嗅香气,新鲜度好的鲜叶具有兰花清香或清爽香,若嗅到浓浊气味,标明新鲜度属中等,若嗅到酒精气味或恶气或腐烂气味都标明不新鲜或变质。根据上述鲜叶色香变化不同程度,降级或作为级外叶处理,严重的应作为劣变叶处理。

1.2 鲜叶的运送 导致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升高、通风不良、机械损伤等3个方面。因此采下的鲜叶要及时运送进厂,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在运送中必须注意:(1)根据老嫩不同、品种不同及表面水含量多少分别装篓;(2)装篓时不能压紧,防止机械损伤和烈日曝晒;(3)鲜叶不宜久堆,否则,篓内叶子易发热,引起红变,装好篓立即运进厂;(4)鲜叶篓应是硬壁,有透气孔。

1.3 鲜叶的贮存管理 鲜叶进厂验收分级后,应立即进行付制。因为从采摘到初制,相隔时间愈长,鲜叶新鲜度愈差,内含有效成分损失愈多,所以,要尽量做到现采现制。若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及时付制时,就必须采用低温贮存。鲜叶贮存应选择阴凉、湿润、空气流通、场地清洁、无异味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可设贮青室。贮青室面积一般按每m2摊20kg鲜叶计算,房子要求座南朝北,防止太阳直接照射,保持室内较低温度。地面最好有一定倾斜度,以便于冲洗。鲜叶摊放不宜过厚,一般15~20cm,雨露水叶要薄摊通风。鲜叶摊放过程中,每隔1h翻拌1次,每隔65cm左右开1条通气沟。在翻拌时动作要轻,切勿在鲜叶上乱踩,尽量减少叶子机械损伤。

2 制茶技术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绿茶的制作程序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3道工序。

2.1 杀青对品质的影响 杀青是提高绿茶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是杀青的3条原则。

(1)杀青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氧化络合,保持绿茶绿叶绿汤品质特征;二是利用高温蒸发水分,降低细胞的膨压,使叶质变软,便于揉捻;三是利用高温,使叶内具有青臭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高沸点芳香物质香气显露,增进茶香。

(2)杀青技术。根据酶对温度的敏感性,刚开始掌握锅温在220~280℃左右,2~3min内便彻底破坏酶的活性,不使叶子产生红变的温度为宜,才有利于绿茶化学成分的变化。在掌握高温杀青时,要求先高后低,不能高温到底。因为杀青后一阶段,酶活性已被破坏,,主要是继续散发青草气和蒸发水分,使杀青达到最适度的标准,所以这一阶段不需要200℃以上的锅温。若锅温太高,容易使芽尖和叶缘炒焦,而且叶内可溶性糖类、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有效成分也会遭到损失,影响品质。

(3)杀青程度。杀青程度直接影响杀青质量和下道工序的进行。准确地判断杀青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杀青适度的标准: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萎卷、折梗不断,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带粘性,青臭气散失,显露清香。endprint

2.2 揉捻对品质的影响 揉捻是绿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绿茶外形的主要工序。

(1)揉捻目的。在机械力的作用下,揉紧茶条,为形成炒青绿茶紧结的条索打下基础;使叶细胞适量损伤,茶汁挤出附着在叶表面,冲泡时溶解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同时也耐冲泡。

(2)揉捻技术。揉捻技术的关键在于外力大小的调节,对揉捻压力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以及“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解块筛分,分次揉捻”等原则。

(3)揉捻程度。揉捻适度的叶子,要求嫩叶成条率达90%以上,低级粗老叶成条率在60%以上。细胞损失率45%~65%。如高于70%,则芽叶断碎严重,滋味苦涩,茶汤浑浊,不耐冲泡;低于40%,虽耐冲泡,但茶汤淡薄,条索不紧结。因此,细胞损伤率要掌握适当,匀整度以70%以上为好。揉捻过后要立即进行解块干燥。

2.3 干燥对品质的影响 干燥是绿茶整形,固定茶叶品质,发展茶香的重要工序。

(1)干燥目的。利用适度高温继续蒸发叶内水分,使毛茶充分干燥,其含水量降到6%以下,防止霉变,便于贮运;彻底破坏叶中残余酶的活性,形成汤清叶绿的品质特点,继续散发青臭气,促进一些内含成分的变化,巩固和发展茶香,增进滋味醇浓;在揉捻成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成紧结、匀整的条形。

(2)干燥技术。分3次进行。即烘湿坯—毛火—足火。干燥首先要进一步破坏残余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氧化,同时在较高的锅温下大量蒸发水分,促进叶内化学变化,使茶条紧缩,固定揉捻叶呈条形。因此需要较高温度条件来完成。但“烘坯”阶段的“高温”,不可过高,一般掌握在150℃左右。过高叶子水分汽化过快,表面很快干硬,梗脉水分来不及运输到叶面,结果造成“外干内湿”的现象,严重影响毛茶品质。

干燥是在一定温度下完成的,但湿热则是损害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湿热的条件下,叶绿素被破坏,促进多酚类的氧化,低沸点芳香物质逸散受阻,从而使叶色变黄暗,香气低闷不爽,味涩,带水闷气。这些不利于绿茶品质的转化,随着湿气闷热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深刻。因此,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配以良好的通风设备,如锅炒时炒手不断抖散叶子,滚筒炒干机装配风扇,及时排出水蒸汽。在毛火阶段投入叶量不宜过多,否则热蒸汽散发困难,干燥时间延长。总之,干燥工序必须掌握温度先高后低、高温快速烘坯和低温长炒足干的原则,这是提高干燥质量的重要环节。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茶
不同揉捻工艺对绿茶浸出率的影响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从养生角度探析不同体质人群对红茶、绿茶的取舍之道 红茶VS绿茶 你喜欢哪一样?
红樱绿茶两相欢
提神缓解疲劳绿茶粥
红茶与绿茶有什么区别?
绿茶禅
绿茶枸杞不是最佳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