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反腐”的狂欢

2014-09-22 06:22刘洪波
新民周刊 2014年37期
关键词:情妇报案被盗

刘洪波

“小偷反腐”,不是新近才有,但近期似乎相当集中。

8月,陕西房云云和湖南唐水燕两名女贼因盗窃2名合肥厅官百多万元未被追究,舆论大哗。本月初,河南正阳县委书记赵兴华被盗100多万元,又为媒体奉献热点。此事激起的媒体兴奋未及消散,大连两名局长各被盗百多万元,又被曝光。

被同一伙人侵财的大连两官员是财政局长李圣君、食药监局长徐立新。李圣君被盗巨额财物未报案,徐立新被抢巨额财物还被绑架妻子,只得报案,才致犯罪团伙落网。报道说,网上曾有两局长被盗财物的信息,但帖子已无法找到。这隐约表明不欲此情为人所知的,不止官员本人。现在,事情又热闹起来了,当地纪委表示已对二人立案调查。

河南驻马店王胜利盗窃团伙不仅暴露了一堆官员被盗后不报案的怪状,还引发了官员纷纷要求缩减被盗金额的热潮:正阳县委书记被盗100余万,改为6000多元;西平县委张某被盗90万,改为3万元;平舆县委王某被盗30多万,改为300元;唐河县委刘某被盗20万并金条、玉石等大量物品,改为被盗11万元、金砖13万余元。争向小偷说“失窃少”的情景,完全可用以撰写新时代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或《官场现形记》。

近些年的“小偷反腐”史,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委实不少。山西焦煤集团头号人物白培中家中被劫,报案300万元,传言数千万元,查证1078万元(仅84万余元财物涉及违纪)。这大概是官员被窃中最扑朔迷离的一起,白培中当时仅被免职、留党察看一年。现有报道说,白培中案是引发山西政商贪腐系列案连锁反应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而且“两名涉案劫匪被带至北京接受问话”。

小偷偷官,原本是小偷拿准被偷官员不敢报案,安全系数高,现在是被捉后官员还要为小偷减轻罪行。可想而知,小偷对贪官之操行有了新的了解,对其人格有了更多的鄙视。这种做法,甚至还妨碍了小偷自首立功,所以小偷也不时表示不满。天下之大,物之相生,真是奇妙。

在“小偷反腐”的狂欢之后,媒体评论不断告诫人们,指望小偷反腐既不靠谱也不正义。诚然,诚然。只是,人们何曾认为过“小偷反腐”有终极意义上的正义可言,最多不过是以为相比于“盗官”的行为,“官劫”更加不正义、危害更加大罢了。

很少有人会相信“小偷反腐”有“替天行道”的意义,只是官员因腐败被小偷准确拿捏,“不敢报案”成为小偷下手的软处,在人们痛恨“窃钩者”但尤其痛恨“窃国者”的心理下,大家从“小偷反腐”中看到腐败官员的狼狈,并以之一哂,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

至于指望“小偷反腐”不靠谱,更应属射箭无靶。没有人认为反腐可以指靠小偷,相反正是因为人们深知小偷不可以成为反腐的指望,而贪官却经常要由小偷、情妇等不可指靠的角色来举发,人们见此反讽材料而佯作娱乐,不过表达了对正常反腐渠道的不满意而已。与其说人们是在指望小偷反腐,不如说人们是在以无奈的方式催促反腐机制的有效作为。

“小偷反腐”之类的狂欢后面,人们其实在提出严肃的问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表现在哪里?贪官之“自毙”,靠“多行不义”而不是“伸手必被捉”,本已不是好现象,而又至于“多行不义”还不会“自毙”,非得在“多行不义”之后再辅之以靠不住的小偷和情妇来偶然带出,这就是更加可悲的事情。

误读了“小偷反腐”、“情妇反腐”引起的热烈反应,就像人们真的在寄希望于小偷和情妇,而不知人们其实是对反腐机制的无奈、讥刺、戏谑和倒逼,板板正经地教育人们“反腐不能靠小偷”,实在是隔靴掻痒、言不及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妇报案被盗
“警界精英”携情妇“免分免罚”受贿上千万
做我的情妇吧
卖地的契约
被情妇“打”翻的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