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悠远的爬山歌

2014-09-24 14:01白羽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海海大青山爬山

白羽

有时候,单纯的东西可能最有魅力,原生态民歌即是如此,它好就好在真挚、纯朴,几乎不需要任何修饰或伴奏,抒发情感自然诙谐,随想随唱,自由发挥,有一种超自然的亲近感。

爬山调,也称爬山歌或山曲儿,是内蒙古汉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山歌题材,主要流传于大青山地区,河套平原和土默川一带,有山区类和平原类之分。爬山歌不仅在形式上和山西的山曲儿、陕北的信天游相似,而且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爬山调的句式比较自由,歌曲的结构短小富有变化,两句为一段,两个乐句大都是变化重复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完全不变的重复。常用赋、比、兴,反复重叠和夸张,或加衬、加垛和把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等手法,使乐句的句幅延伸,结构扩充,增加其表现力,使旋律高亢奔放,开阔舒展,不加丝毫遮掩,渐臻完美。

爬山调的传唱之境,是广袤无垠的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弘而又深藏着清峻。数百年来,这种民歌形式以其独具的魅力,潜在影响着山区人民的情感、民俗和民风,以及民众的性格与文化。正如爬山歌中所唱的“大青山呀乌拉山,海海漫漫土默川”,这苍凉、洒脱的歌声,在这地瘠偏僻,交通不便的山沟沟里,成了民众抒发感情的最好方式,它是发自人们心底的歌声。

爬山歌置身于民间,山脊沟谷、道路村舍、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听到牧羊人、赶车人、耕种人、收割人以及妇女们那高亢悠扬的歌声。这些民歌由民众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铭刻下深深的乡土印记,成为汉族根源文化的一部分。爬山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属于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间的交融促进了民歌的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爬山调曾以它简单的艺术形式和通俗易懂的唱词内容,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蘑菇营起身乌兰不浪住,井儿沟是游击队常走的路。大青山海海漫漫山连山,游击队艰苦奋斗去抗战”。建国后,广大人民即兴编创了许多新词,在民间广为传唱。如“朝阳阳开花向太阳,人人歌唱共产党”等。

爬山调的节奏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流行于平原地区的河套调和土默川调,节奏比较规整,旋律起伏舒展,听起来优美深情,体现了平原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美好的内心情感。后山调的节奏拖腔悠长、音域宽广,听起来高亢挺拔,自由开阔,体现了山区风貌和人民的质朴。爬山调的词曲关系有些是固定的,但大多数是不固定的,可以触景生情,即兴填词。歌词纯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越唱越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爬山调的语言生动传神,不是简单的生活语言照搬,而是讲究传统的诗歌韵律,是百姓语言的提炼和升华。爬山调的内容,大多是根据歌者的亲身感受即兴创作,朴实无华,既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这个地区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写照。大青山一带曾是革命根据地,因此有不少民歌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方言土语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山野之风。一些代表作如《大黑牛》、《割莜麦》、《海海漫漫土默川》、《谁也比不上妹妹好》、《想亲亲》等,一直流传于民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享用不尽的文化大餐。

“一对对鸳鸯一对对鹅,一对对毛眼眼口哥哥”。“趴在那墙上口哥哥,细沙沙打了眼窝窝”。很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已成为劳动人民抒发自己思想情感,寄托自己喜怒哀乐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田头牧场,赶车骑马,人们都要以唱助兴,以歌抒情。每逢春节、元宵节,更是他们集中活动的时侯。若遇娶聘祝寿,更要请来歌手,举办座唱会,大家兴高采烈地唱至深夜,通宵达旦也不肯散去。这种传统习俗,在后山农村至今仍然保持着。爬山调那种高亢苍凉、情深悠远、沁入心肺的原生态性,使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是劳动人民情感与智慧的缩影。☆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本栏编辑/胡丽莉)

有时候,单纯的东西可能最有魅力,原生态民歌即是如此,它好就好在真挚、纯朴,几乎不需要任何修饰或伴奏,抒发情感自然诙谐,随想随唱,自由发挥,有一种超自然的亲近感。

爬山调,也称爬山歌或山曲儿,是内蒙古汉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山歌题材,主要流传于大青山地区,河套平原和土默川一带,有山区类和平原类之分。爬山歌不仅在形式上和山西的山曲儿、陕北的信天游相似,而且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爬山调的句式比较自由,歌曲的结构短小富有变化,两句为一段,两个乐句大都是变化重复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完全不变的重复。常用赋、比、兴,反复重叠和夸张,或加衬、加垛和把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等手法,使乐句的句幅延伸,结构扩充,增加其表现力,使旋律高亢奔放,开阔舒展,不加丝毫遮掩,渐臻完美。

爬山调的传唱之境,是广袤无垠的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弘而又深藏着清峻。数百年来,这种民歌形式以其独具的魅力,潜在影响着山区人民的情感、民俗和民风,以及民众的性格与文化。正如爬山歌中所唱的“大青山呀乌拉山,海海漫漫土默川”,这苍凉、洒脱的歌声,在这地瘠偏僻,交通不便的山沟沟里,成了民众抒发感情的最好方式,它是发自人们心底的歌声。

爬山歌置身于民间,山脊沟谷、道路村舍、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听到牧羊人、赶车人、耕种人、收割人以及妇女们那高亢悠扬的歌声。这些民歌由民众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铭刻下深深的乡土印记,成为汉族根源文化的一部分。爬山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属于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间的交融促进了民歌的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爬山调曾以它简单的艺术形式和通俗易懂的唱词内容,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蘑菇营起身乌兰不浪住,井儿沟是游击队常走的路。大青山海海漫漫山连山,游击队艰苦奋斗去抗战”。建国后,广大人民即兴编创了许多新词,在民间广为传唱。如“朝阳阳开花向太阳,人人歌唱共产党”等。

爬山调的节奏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流行于平原地区的河套调和土默川调,节奏比较规整,旋律起伏舒展,听起来优美深情,体现了平原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美好的内心情感。后山调的节奏拖腔悠长、音域宽广,听起来高亢挺拔,自由开阔,体现了山区风貌和人民的质朴。爬山调的词曲关系有些是固定的,但大多数是不固定的,可以触景生情,即兴填词。歌词纯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越唱越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爬山调的语言生动传神,不是简单的生活语言照搬,而是讲究传统的诗歌韵律,是百姓语言的提炼和升华。爬山调的内容,大多是根据歌者的亲身感受即兴创作,朴实无华,既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这个地区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写照。大青山一带曾是革命根据地,因此有不少民歌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方言土语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山野之风。一些代表作如《大黑牛》、《割莜麦》、《海海漫漫土默川》、《谁也比不上妹妹好》、《想亲亲》等,一直流传于民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享用不尽的文化大餐。

“一对对鸳鸯一对对鹅,一对对毛眼眼口哥哥”。“趴在那墙上口哥哥,细沙沙打了眼窝窝”。很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已成为劳动人民抒发自己思想情感,寄托自己喜怒哀乐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田头牧场,赶车骑马,人们都要以唱助兴,以歌抒情。每逢春节、元宵节,更是他们集中活动的时侯。若遇娶聘祝寿,更要请来歌手,举办座唱会,大家兴高采烈地唱至深夜,通宵达旦也不肯散去。这种传统习俗,在后山农村至今仍然保持着。爬山调那种高亢苍凉、情深悠远、沁入心肺的原生态性,使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是劳动人民情感与智慧的缩影。☆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本栏编辑/胡丽莉)

有时候,单纯的东西可能最有魅力,原生态民歌即是如此,它好就好在真挚、纯朴,几乎不需要任何修饰或伴奏,抒发情感自然诙谐,随想随唱,自由发挥,有一种超自然的亲近感。

爬山调,也称爬山歌或山曲儿,是内蒙古汉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山歌题材,主要流传于大青山地区,河套平原和土默川一带,有山区类和平原类之分。爬山歌不仅在形式上和山西的山曲儿、陕北的信天游相似,而且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爬山调的句式比较自由,歌曲的结构短小富有变化,两句为一段,两个乐句大都是变化重复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完全不变的重复。常用赋、比、兴,反复重叠和夸张,或加衬、加垛和把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等手法,使乐句的句幅延伸,结构扩充,增加其表现力,使旋律高亢奔放,开阔舒展,不加丝毫遮掩,渐臻完美。

爬山调的传唱之境,是广袤无垠的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弘而又深藏着清峻。数百年来,这种民歌形式以其独具的魅力,潜在影响着山区人民的情感、民俗和民风,以及民众的性格与文化。正如爬山歌中所唱的“大青山呀乌拉山,海海漫漫土默川”,这苍凉、洒脱的歌声,在这地瘠偏僻,交通不便的山沟沟里,成了民众抒发感情的最好方式,它是发自人们心底的歌声。

爬山歌置身于民间,山脊沟谷、道路村舍、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听到牧羊人、赶车人、耕种人、收割人以及妇女们那高亢悠扬的歌声。这些民歌由民众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铭刻下深深的乡土印记,成为汉族根源文化的一部分。爬山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属于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间的交融促进了民歌的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爬山调曾以它简单的艺术形式和通俗易懂的唱词内容,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蘑菇营起身乌兰不浪住,井儿沟是游击队常走的路。大青山海海漫漫山连山,游击队艰苦奋斗去抗战”。建国后,广大人民即兴编创了许多新词,在民间广为传唱。如“朝阳阳开花向太阳,人人歌唱共产党”等。

爬山调的节奏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流行于平原地区的河套调和土默川调,节奏比较规整,旋律起伏舒展,听起来优美深情,体现了平原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美好的内心情感。后山调的节奏拖腔悠长、音域宽广,听起来高亢挺拔,自由开阔,体现了山区风貌和人民的质朴。爬山调的词曲关系有些是固定的,但大多数是不固定的,可以触景生情,即兴填词。歌词纯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越唱越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爬山调的语言生动传神,不是简单的生活语言照搬,而是讲究传统的诗歌韵律,是百姓语言的提炼和升华。爬山调的内容,大多是根据歌者的亲身感受即兴创作,朴实无华,既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这个地区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写照。大青山一带曾是革命根据地,因此有不少民歌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方言土语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山野之风。一些代表作如《大黑牛》、《割莜麦》、《海海漫漫土默川》、《谁也比不上妹妹好》、《想亲亲》等,一直流传于民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享用不尽的文化大餐。

“一对对鸳鸯一对对鹅,一对对毛眼眼口哥哥”。“趴在那墙上口哥哥,细沙沙打了眼窝窝”。很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已成为劳动人民抒发自己思想情感,寄托自己喜怒哀乐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田头牧场,赶车骑马,人们都要以唱助兴,以歌抒情。每逢春节、元宵节,更是他们集中活动的时侯。若遇娶聘祝寿,更要请来歌手,举办座唱会,大家兴高采烈地唱至深夜,通宵达旦也不肯散去。这种传统习俗,在后山农村至今仍然保持着。爬山调那种高亢苍凉、情深悠远、沁入心肺的原生态性,使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是劳动人民情感与智慧的缩影。☆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本栏编辑/胡丽莉)

猜你喜欢
海海大青山爬山
巍巍大青山
毛莠莠
大青山颂
难忘那次爬山
爬山
爬山
和海海去放羊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
有趣的爬山
蚁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荣县生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