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2014-09-25 03:08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6期
关键词:规划区城市绿地总体规划

黄 承

(重庆九禾园林规划设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目的旨在通过通过对城市自身的绿化实现其同大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城市自身的居住环境质量予以改善,使得广大居民生存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所以,绿地规划系统工作将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在此,就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谈一些我的理解。

1 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其将“城市规划区”定义为对市区以及近郊区以及在城市行政区域内需要发展和建设的规划区域总和。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绿地系统及仅仅是城市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是在城市未来二十年城市建设发展的用地范围,这仅仅是一个预期的建设范围。它能够满足城市规划用地管理的需求,但是对于城市未来的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市民的休闲娱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一部分学者专家认为扩大规划区面积是实现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城市规划法》直接规定出城市人民政府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的规划应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1)系统分析原则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其实就是从当地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衍生出来的一个子系统,首先应对该子系统的地位关系以及意义予以了解掌握后,才能很好地融入到绿地系统之中,并同其他部分相结合,保持绿地系统的整体性,确保发挥绿地系统应有的作用。

(2)因地制宜原则

加强对以往所呈现的原始状况进行分析汇总,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掌握,进而有效的把握城市的建设情况,准确的把控好预测分析工作,很好地将预测工作、措施工作以及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

(3)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关阶段的绿地规划工作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离开了人这个主题一切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切实对绿地系统的规划的实际构成予以界定,确保相关方面的功能予以实现。

3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措施

(1)树立良好的规划观念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观:当前城市环境建设的评价基本标尺的核心就在于以人为本,这是对公众利益的照顾。

其次,树立空间和生态协调发展的自然观:城市建设与自然的发展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自然观的发展演变认识过程,同时也左右着未来人们资环环境结构的认识水平。在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共存。

再次,环境资源的保护发展观:这一观念不再单单指的是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包含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实现城市形式以及城市历史的双重保护。

(2)明确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方面的规划必须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重点规划体系当中并加以落实。一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实际上对于未来城市绿地规划的未来发展已经进行的计划,所以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受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城市总体规划期间应对城市绿地规划系统进行融合技术型以及战略性规划。

(3)规划内容层次化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包含城市内部空间、城市外部空间以及城市群体空间三个层面。所以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工作必须依次对应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市域大环境生态规划、规划区层次规划以及规划建成区层次规划。

(4)规划结构系统化

结构系统化的目的旨在实现有序的结构形式,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整合,这是城市绿地将来的发展趋势。变以往的结构局部被动化、填充式发展为主动化、系统化,形成紧密地网络连接形式。

4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

第一,市内绿地分布方式改为均匀化、立体化以及小型化。当前对于人均绿地面积或者绿化覆盖率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直接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使是上述指标相接近,绿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均匀化程度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的差别非常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多、小、匀以及立体化等方面俨然已经成为未来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二、郊区可以实现成片的模式进行发展,可以在市区的外围构成连续的绿色城墙,尤其是那些自然条件的城市,一定要对郊区的坡地、山地或者特殊地形地貌进行充分的利用,建设出良好的风景区、森林公园,做好苗圃养护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集中进行绿地开发,实现城市周围形成规模大,层次多、立体化的绿色走廊;如果其自身的自然条件不是很好,那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绿化工作,大规模的人为建设绿化工作,实现绿化带的形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憩场所。

第三、将更多的楔形绿地融入其中,确保绿网、路网以及水网等有序的组织在一起,将市区以及外围郊区绿地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注意对优质农田的保存,规划工作逐渐从郊区延伸到市区,逐渐形成良好的楔形绿色长廊,再多风季节对其进行改造,确保其在多风季节与风向相平行;不同类型的楔形同市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成为生态走廊、城市绿地以及水网生态系统的连接脉络,确保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形成。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工作当中,我国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发展历史,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累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整体上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研究工作起步晚,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并不完善,这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总结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为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存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1]余蓉.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3.

猜你喜欢
规划区城市绿地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
城市规划区重叠现象的几个法律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