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水稻机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

2014-09-25 14:21眭丽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水稻

眭丽丽

摘 要 近年来,江苏省丹阳市水稻生产发展迅速,水稻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高产配套技术也随之发展。由此,详细论述了介绍了丹阳市机插水稻发展水平及标准化育秧、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

关键词 水稻;机插;高产技术集成;江苏省丹阳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3

为促进江苏省丹阳市水稻机插技术快速发展,在2010年建立了标准化水稻新品种与机插秧集约化高产优质栽培示范区2.6万hm2,2011年2.7万hm2(占丹阳市水稻总面积的75%),2012年,丹阳市农业委员会围绕机插水稻标准化育秧、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开展了以高产优质品种为基础、精确定量栽培为中心、安全标准化栽培为保证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推广项目。

1 完成情况

项目组完成水稻机插推广面积2.8万hm2,平均产量656.8 kg;33 hm2核心方6个,平均742.5 kg。3.3 hm2攻关方2个,平均每667 m2产量786.6 kg。平均每667 m2节本增效107.3元,其中镇稻10号订单种植每667 m2节本增效264元。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30%,节水23%,肥料利用率提高8.2%。编制了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手册,绘制了水稻机插标准化育秧工艺流程图,制作了标准化育秧技术光盘一张。组织观摩6次,培训1 100个核心户,带动2.16万个示范户。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

2 实施的工作措施及技术创新

2.1 工作措施

2.1.1 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实施氛围

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关键是要转变农民“懒种田”的习惯,为了确保水稻机插面积落实到位,丹阳市坚持采取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技术拉动、效益驱动等综合措施,强势推广机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是制定购机补贴和推广激励政策,借助中央和各级政府强农惠农的东风,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重点对农民购买大中拖、秸秆还田机和插秧机进行补贴,对推广力度大的镇(区)还给予适当的技术培训补贴和奖励,调动广大农户和农技人员应用和推广机插秧的积极性。二是大力营造有利于推广机插秧技术的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把推广机插秧技术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各类现场会、技术培训班。

2.1.2 精心组织谋划,扎实推进项目区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

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丹阳市近几年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在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主抓典型、梯度发展、辐射带动”的原则,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程度较高和机插秧推广积极性高的乡镇作为全市的典型来抓,资金重点扶持,加大舆论宣传,扩大影响,提升辐射带动效果,对难度较大的乡镇通过示范引导,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

2.1.3 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试验研究

为充分发挥水稻机插秧的增产、增效优势,各镇(区)认真开展了机插秧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丹阳市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认真开展了机插秧高产栽培相关试验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经科学梳理分析,掌握了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特性,明确了高产栽培策略,制订了水稻机插秧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阶段群体量化指标和优化调控配套技术措施,编制了机插秧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化育秧工艺图,为大面积因种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在稻作栽培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上有许多创新点,加快了品种、技术、知识更新步伐,促进了大面积水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水稻单产名列镇江市前茅。

2.1.4 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模式

在水稻机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中,丹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充分发挥现有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群众应用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积极性,使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使水稻高产普及化。一是坚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促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努力提高科技入户率和应用到位率,发挥科技在增产、增效中的作用。二是坚持开展水稻创高产示范竞赛活动,明确“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布局、提升品质、保障供给”的水稻生产总体思路,鼓励各镇大力建设高产示范方。三是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机插水稻专业化服务水平。2011年,丹阳市按照“专业化队伍、机械化化装备、市场化运作”机制,组建了305个专业队,机插秧作业面积达2.7万hm2,作业服务收入5 304万元,统防统治面积达3万hm2,并进行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试点,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辐射农户95 000个,实现了农机手和农户共赢,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收。

2.2 技术创新

2.2.1 创新集成了机插秧标准化壮秧培育、精确定量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机插超高产700~750 kg生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稳定重演。针对机插水稻播种迟、秧龄小、个体弱、单位面积移栽苗数多,易造成群体穗数多、穗型小、产量低等突出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初步形成了每667 m2产量700 kg以上的配套农艺。一是筛选明确了适合丹阳市机械化栽培方式的镇稻11号、镇稻10号、武运粳23号等。二是着重研究明确了机插水稻提高秧苗素质与秧龄弹性的要求,以及少本匀插技术。三是研究明确机插水稻吸氮规律与肥料运筹技术。①氮素高效利用和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氮肥运筹方式,建立了基蘖肥与穗肥比6∶4(或5.5∶4.5)、穗肥在倒4叶施用的高效施肥新模式。打破了中期严格控氮禁区,不仅利于高产优质协调,而且氮素利用提高5~8个百分点,为大面积水稻生产氮素的精确施肥提供了基本依据;②基于顶4叶顶3叶叶色差随机插水稻氮素营养不同而改变的特征,创建了通过叶色差实时实地诊断的机插水稻穗肥(N肥)施用技术,可以依据倒4叶与倒3叶的叶色差来调节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氮素施用量。endprint

2.2.2 探明了机插水稻超高产形成规律

一是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产量的显著增加,主要是源于高的库容量及其高的光物质积累量。二是不同水稻品种颖花量增加的途径有一定差异:武运粳23号在单位面积足够穗数的情况下,提高单穗颖花量而增加群体颖花量,达极显著水平(r=0.7918﹡﹡),明显高于增穗增颖花量的效应(r=0.4 502);镇稻11号增加总颖花量的途径且相反,在单位颖花量足够(128.5~145.5粒/穗)情况下,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来增加总颖花量效应极显著(r=0.8972﹡﹡),明显大于增每穗粒数来增加总颖花量的效应(r=0.1326)。三是每穗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协同增加是实现大穗型的机理所在。四是中后期物质积累量大,占总干物质比例高,具有茎鞘积累大和转化利用率高的突出优势。五是足够数量的光合源是机插水稻超高产群体在确保产量库大幅扩增条件下的库源协调而获得高产。

2.2.3 集成了适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

一是机械切断麦草旋耕并均匀分散是前提。麦草长15 cm与30 cm的一次耕整埋草率分别为86%和62%,两者相差达24%,麦草未均匀分散的田块,麦草聚集处理草率仅50%左右,不仅作业质量下降,而且埋草进度减缓。二是及早上水泡田是保障。据调查,上水泡田1 d、2 d及3 d的机械作业工效和埋草质量均随泡田时间的延迟而提高。泡田3 d的“冬瓜轮式”作业机械每台每天可作业2 hm2左右,耕整埋草率可达85%左右,而上水泡田1~2 d的,由于土硬上板,旋耕深度不够,每台每天仅作业0.5~0.6 hm2,而且耕整埋草率仅60%左右。三是选择机型,调整耙齿,增加旋耕深度是关键。在浅旋范围内,旋耕深度5 cm、10 cm、15 cm 3个处理,随着旋耕深度的增加,泥土和麦草的混合效果提高,埋草率由66%提高到86%。四是土壤沉淀是浅插匀插的保证。据典型调查,旋耕埋草后即机插田的栽插深度为4~5 cm,漏插率9.6%,漂秧率4.5%,倒苗率2.8%。与此同时,栽培上还需因苗及时调整策略。一是提高秧苗素质,适当增加基本苗。针对麦草适量还田,栽后没有足够时间让秸秆腐烂发酵,水稻有效分蘖与秸秆腐烂期相同,而且腐烂发酵产生的有毒物质对秧苗的影响、时间与还草数量有很大联系。二是调整水浆管理技术,缓解毒害影响。首先早上水泡田,缩短栽后麦秸腐烂时间;其次水稻分蘖期适时脱水通气,排毒促根,避免僵苗发生。尔后排水分次搁田,坚持踩土灌水,延长搁田时间,谨防根倒发生。三是调整肥料运筹,满足秸秆发酵和水稻分蘖期的需肥。重点适量增加磷钾肥利用,减轻秸秆腐烂对根系和稻苗的不良影响,并适当增加基肥、分蘖肥的施用量,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多发,确保足够的穗数。

3 经济效益

3.1 经济效益

据踩点调查,项目区机插水稻平均每667 m2产量656.8 kg,比非项目区平均每667 m2增稻谷33.2 kg,2.7万hm2机插水稻新增稻谷13 545.6 t;按2014年市场稻谷收购价2.80元计,项目区机插水稻平均每667 m2新增效益92.3元,加之机插实际成本较其他栽培方式低15元,每667 m2节本增效107.3元,项目区机插水稻累计节本增效4 377.84万元。其中1 053 hm2订单收购的镇稻10号新品种平均每667 m2产量达670 kg,米业公司收购价为3.0元/kg,每667 m2产值达2010元,比非项目区水稻平均每667 m2增效益263.9元,效益十分显著。

3.2 生态效益

通过集成示范精确定量播种、秸秆还田、精确定量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降低了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投入量,大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及水体的富营养化,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有效改善,促进了有益微生物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资源良性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效益显著。

4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重点开发领域

4.1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还需进一步修正与完善

机插稻高产的生育规律和手栽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分蘖规律、分蘖阶段的生长和吸肥特性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完全掌握机插稻高产栽培规律,才能在密肥水的调控措施上有新突破。由于机插稻研究的时间较短,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充实和完善。

4.2 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研究推广

这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重点解决3方面问题:一是生产厂家要进一步优化机插秧的性能、质量和价格问题;二是农艺部门要研究和完善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育秧技术和密肥水的调控措施,对关键措施要反复试验研究,提出完善的技术规范,尽快向农民推广成熟的农艺措施;三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农机具栽插前后的维修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把好机手的栽插质量关,确保栽插穴数和基本苗。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My Faithful Father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收益
水稻生理病害的防控措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浅谈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分析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