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4-09-25 14:27俞卫甫等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水果

俞卫甫等

摘 要 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目前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等分析。结合余杭农业发展之思路,以”四换三名”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优化布局,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等举措,结合余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家庭农场(农家乐),积极发展农业旅游经济,打造余杭(水果采摘)生态旅游,实现余杭水果产业走上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 水果;产业发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2

1 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 333 hm2,主要集中在余杭西部地区(如鸬鸟、瓶窑、百丈、塘栖及良渚等地)。2013年,总产量达28 973.4 t,总产值25 478.95万元,相比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蜜梨891 hm2,产量9 556.7 t,产值6 213.94万元;枇杷990 hm2,产量4 823.5 t,产值6 817万元。有水果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科技示范户100余家;规模型园区23家(面积在33 hm2以上),是浙江省枇杷、梨等鲜销水果主产区。

表1 2013年杭州市余杭区水果生产统计

2 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余杭区水果种植户主要集中在余杭中西部,以家庭经营为主。小、弱、散的问题不利于水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散户很难把握市场的需求和导向同时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二是,散户家庭型经营规模偏小,果农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运作情况较差,总体服务能力不强。

2.2 农户盲目发展,布局结构不合理

目前,余杭区传统水果发展,仍处于追求产品的数量为主,属粗放型阶段,品种结构单一,早中晚熟品种分配不均,一些比较效益高、受市民喜爱的品种(如樱桃、葡萄、猕猴桃、草莓等),又盲目发展,2012年余杭区葡萄发展面积超过100 hm2,猕猴桃种植面积也从2012年的2.71 hm2到2013年的35.3 hm2;20113年新发展葡萄面积20.7 hm2、猕猴桃20.1 hm2,且有面积继续扩大的趋势,导致产品过剩,区块经济发展不明显。

同时,余杭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本投资余杭区现代园区建设。20余家水果类规模型园区以农业休闲旅游(水果采摘)为主,品种上以樱桃、草莓、葡萄及枇杷等为主,导致出现果树品种种植过度集中,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了鲜果集中大量上市,使得水果市场供大于求而出现滞销情况,果农利益受到影响。

2.3 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

自古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余杭区虽属经济较发达地区,但部分果园选址都是山区,基地设施较差,机械化等不高,农户建设的标准低,又缺乏资金进行日常维护,造成现有果园的基础设施薄弱,老化陈旧;排灌等水利建设也相对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如2013年出现了50年一遇的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造成部分果树枯死、大面积减产,其中梨减产19.47%,桃减产15.03%;10月7日,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水造成草莓大面积被淹,产量减少250余吨。

高温、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对果树生长也不利,如梨树易出现落叶、早期黄叶等异常现象,对来年的产量和产品品质都会带来影响,减少果农的经济收入,打出果农的积极性。

2.4 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效应不明显

余杭区虽然有“花果之地”之美称,近年来,也拥有了“塘栖枇杷”、 “天堂鸟”蜜梨等一批知名品牌,但千家万户的经营模式,散户缺乏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一味追求产量,市场过剩后相互之间压价销售,销售模式单一(路边销售为主),做不到优质优价销售,也不能真正体现名优特水果的品牌效应,生产管理上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包装粗放,配套、保鲜(贮藏)设备落后,已不适应新时期发展。

3 规范提升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余杭区水果产业要确保面积、产量稳定;合理优化布局,突显区块特色经济,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水果类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组织化提升等,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余杭水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1 优化产业布局

以余杭区目前传统优势水果品种为主,发展特色小水果为辅,合理布局,改良和更新品种、加大名优、高效品种推广力度,整合资源,发展特色基地。

3.1.1 大力提升塘栖枇杷基地

“塘栖枇杷”是隋唐贡品,是余杭区传统优势水果,是中国驰名商标。原产地保护区域内主要集中在塘栖、仁和、崇贤等地。对现有6个枇杷规模基地,通过品种改良、老园改造等措施提升,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在原产地保护区域内,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园区,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扩大基地面积、优化品种结构,结合农业休闲采摘等途径,做大做强塘栖枇杷产业。

3.1.2 大力培育精品蜜梨基地

蜜梨产业是余杭区优势水果,也是浙江省优势主导水果产业。一是要加大现有资源的改造与开发。通过品种结构改良,适当增加早、中熟和适于加工的梨品种比例,延长生长采摘;二是做好提升蜜梨品质这篇文章。如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生态有机、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基地等措施,在源头上确保蜜梨品质;同时,政府与果农还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蜜梨节等节庆活动加大了余杭蜜梨知名度。

3.1.3 大力培育水蜜桃基地

瓶窑大观山水蜜桃在杭州地区享有盛名,区块经济明显。近年来,余杭区良渚、百丈等地也发展较快,发展水蜜桃要结合地方气候选择合适品种,大力推广黄桃和蟠桃等新优品种,注重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采用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加强配套及耐贮运设施的建设,提高果品质量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endprint

3.1.4 大力发展特色小水果基地

余杭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比邻上海、杭州等地,发展樱桃、蓝莓、葡萄等特色小水果种植,有利于周边城市自驾游采摘。目前,在良渚、瓶窑、仁和、塘栖等近效发达乡镇以及余杭、径山镇等生态旅游强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小水果产业格局,时鲜小水果调节了水果供应空档,更成为都市一簇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场所。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以现有“塘栖枇杷”、蜜梨等种质资源,通过 “引、育、繁”水果资源,加快余杭区优质良种繁育建设。2013年在种质资源圃和颐果庄园开展塘栖枇杷设施栽培研究与示范,通过示范连栋温室、单体大棚+塑料薄膜、单体大棚+防虫网12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8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60目等设施结构,对枇杷树体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一系列严格测定和试验,筛选出适合余杭本土的品种,同时要以丰产、大果、优质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范围田间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植株,积极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水果新品种。

3.3 实行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和生产模式图,如《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余杭蜜梨生产技术规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蜜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三品”认证,截止2013年底,全区水果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693 hm,绿色食品认证160 hm2,有机果园面积达到133 hm2。

加强机械化设施建设,对山区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通过推广喷、滴、灌等节水措施;加强果园基地路、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基地抗旱、排涝能力,同时,要加强果园田间地头生产管理,大力推广省工省时等生态栽培模式。

3.4 提升组织化程度

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散、弱、小的果农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农业”等方式,规避果农的风险,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的思路,加强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合作社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方面的带头作用,做好“五化四统一”的生产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和供应,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政府应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风险共同体,着力培育一批示范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

3.5 打造余杭水果品牌

强化打造余杭本土水果品牌意识,加大水果品质提升和品牌宣传力度。按照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商标使用等实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模式,加强质量监管,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政府举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余杭蓝莓节等节庆活动,参加省、市有关品评会等赛事,进一步提升塘栖枇杷、“天堂鸟”牌蜜梨、“贝莱特”蓝莓等余杭品牌水果影响力。如2013年,成功举办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等节庆活动,宣传品牌,打开销路,使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召开塘栖枇杷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局相关专家,区部各有关部门,合作社、企业代表与会座谈,各界人士共同出谋划策,促进塘栖枇杷产业转型升级。

3.6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打造生态旅游农业

农家乐、现代农业园区、农庭农场等农业休闲采摘是城市白领自驾游喜爱节目,余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经济。余杭水果产业发展要与农业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把余杭特色水果发展融入余杭生态休闲旅游之中,建设农业观赏型、娱乐型、生态采摘型等现代农业园区,把农业生产的元素调整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生活元素,由此形成动静结合、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余杭水果产业多元化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3.1.4 大力发展特色小水果基地

余杭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比邻上海、杭州等地,发展樱桃、蓝莓、葡萄等特色小水果种植,有利于周边城市自驾游采摘。目前,在良渚、瓶窑、仁和、塘栖等近效发达乡镇以及余杭、径山镇等生态旅游强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小水果产业格局,时鲜小水果调节了水果供应空档,更成为都市一簇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场所。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以现有“塘栖枇杷”、蜜梨等种质资源,通过 “引、育、繁”水果资源,加快余杭区优质良种繁育建设。2013年在种质资源圃和颐果庄园开展塘栖枇杷设施栽培研究与示范,通过示范连栋温室、单体大棚+塑料薄膜、单体大棚+防虫网12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8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60目等设施结构,对枇杷树体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一系列严格测定和试验,筛选出适合余杭本土的品种,同时要以丰产、大果、优质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范围田间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植株,积极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水果新品种。

3.3 实行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和生产模式图,如《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余杭蜜梨生产技术规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蜜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三品”认证,截止2013年底,全区水果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693 hm,绿色食品认证160 hm2,有机果园面积达到133 hm2。

加强机械化设施建设,对山区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通过推广喷、滴、灌等节水措施;加强果园基地路、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基地抗旱、排涝能力,同时,要加强果园田间地头生产管理,大力推广省工省时等生态栽培模式。

3.4 提升组织化程度

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散、弱、小的果农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农业”等方式,规避果农的风险,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的思路,加强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合作社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方面的带头作用,做好“五化四统一”的生产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和供应,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政府应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风险共同体,着力培育一批示范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

3.5 打造余杭水果品牌

强化打造余杭本土水果品牌意识,加大水果品质提升和品牌宣传力度。按照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商标使用等实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模式,加强质量监管,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政府举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余杭蓝莓节等节庆活动,参加省、市有关品评会等赛事,进一步提升塘栖枇杷、“天堂鸟”牌蜜梨、“贝莱特”蓝莓等余杭品牌水果影响力。如2013年,成功举办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等节庆活动,宣传品牌,打开销路,使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召开塘栖枇杷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局相关专家,区部各有关部门,合作社、企业代表与会座谈,各界人士共同出谋划策,促进塘栖枇杷产业转型升级。

3.6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打造生态旅游农业

农家乐、现代农业园区、农庭农场等农业休闲采摘是城市白领自驾游喜爱节目,余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经济。余杭水果产业发展要与农业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把余杭特色水果发展融入余杭生态休闲旅游之中,建设农业观赏型、娱乐型、生态采摘型等现代农业园区,把农业生产的元素调整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生活元素,由此形成动静结合、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余杭水果产业多元化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3.1.4 大力发展特色小水果基地

余杭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比邻上海、杭州等地,发展樱桃、蓝莓、葡萄等特色小水果种植,有利于周边城市自驾游采摘。目前,在良渚、瓶窑、仁和、塘栖等近效发达乡镇以及余杭、径山镇等生态旅游强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小水果产业格局,时鲜小水果调节了水果供应空档,更成为都市一簇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场所。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以现有“塘栖枇杷”、蜜梨等种质资源,通过 “引、育、繁”水果资源,加快余杭区优质良种繁育建设。2013年在种质资源圃和颐果庄园开展塘栖枇杷设施栽培研究与示范,通过示范连栋温室、单体大棚+塑料薄膜、单体大棚+防虫网12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8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60目等设施结构,对枇杷树体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一系列严格测定和试验,筛选出适合余杭本土的品种,同时要以丰产、大果、优质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范围田间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植株,积极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水果新品种。

3.3 实行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和生产模式图,如《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余杭蜜梨生产技术规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蜜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三品”认证,截止2013年底,全区水果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693 hm,绿色食品认证160 hm2,有机果园面积达到133 hm2。

加强机械化设施建设,对山区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通过推广喷、滴、灌等节水措施;加强果园基地路、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基地抗旱、排涝能力,同时,要加强果园田间地头生产管理,大力推广省工省时等生态栽培模式。

3.4 提升组织化程度

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散、弱、小的果农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农业”等方式,规避果农的风险,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的思路,加强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合作社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方面的带头作用,做好“五化四统一”的生产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和供应,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政府应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风险共同体,着力培育一批示范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

3.5 打造余杭水果品牌

强化打造余杭本土水果品牌意识,加大水果品质提升和品牌宣传力度。按照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商标使用等实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模式,加强质量监管,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政府举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余杭蓝莓节等节庆活动,参加省、市有关品评会等赛事,进一步提升塘栖枇杷、“天堂鸟”牌蜜梨、“贝莱特”蓝莓等余杭品牌水果影响力。如2013年,成功举办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等节庆活动,宣传品牌,打开销路,使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召开塘栖枇杷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局相关专家,区部各有关部门,合作社、企业代表与会座谈,各界人士共同出谋划策,促进塘栖枇杷产业转型升级。

3.6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打造生态旅游农业

农家乐、现代农业园区、农庭农场等农业休闲采摘是城市白领自驾游喜爱节目,余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经济。余杭水果产业发展要与农业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把余杭特色水果发展融入余杭生态休闲旅游之中,建设农业观赏型、娱乐型、生态采摘型等现代农业园区,把农业生产的元素调整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生活元素,由此形成动静结合、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余杭水果产业多元化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水果
水果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我爱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