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9-26 10:22黄广顺宫盼盼
山东青年 2014年8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黄广顺 宫盼盼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教育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培养。形势与政策课程需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手段,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对待“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今年时值《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执行十周年之际,纵观这十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总体要求,结合地方、高校实际进行形势政策课教育教学相关课题的立项研究。为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育的体制机制、新媒体的应用、实效性等方面研究取得了相对较多的成果。虽然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立项较多,对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实效性等方面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仅限于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的改变上探究,鲜有涉及“形势与政策”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课程涉及的专题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性,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相连,往往都是我国大学生关注度较高,影响较为深远的问题,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加之当前网络等新型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如果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没有能够获得一个正确的引导和解释,往往就有可能产生对某些问题片面化理解和认识,甚至错误的判断,严重的可能造成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怀疑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因而当代大学生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和理解,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本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面对国际国内变幻莫测的环境,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组成部分,它的特殊在于和时下的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连,因而教育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即819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2]高校形势政策课理应成为充分发挥其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播社会正能量,帮助当代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的阵地,而每一个思想政治教师都应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心,因而以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研究“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已开设多年,并在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形势与政策”改革与发展,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各个高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总体上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组织管理上随意性较大,考核形式单一,只重考核的最后结果,忽视考核的过程教育。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时效性较一般课程,与时事紧密相连,形式上授课内容改变较大,因而目前在全国各个高校仍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化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往往使得各个高校在组织管理本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时不能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那样有特定的相对不变的授课内容,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各个高校根据总的要求,结合各高校的实际安排相关专题内容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甚至在个别高校将“形势与政策”仅仅作为一种任务在其他主要课程的间隙补充完成,而课程的考核上更不用说存在单一课程结束一篇简单论文考查。

其次,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未能形成统一的选拔“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基本机制,教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队伍相对不固定。众所周知,“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知识,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科学等知识外,往往一个专题的内容还会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形势与政策”课程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往往相对于其他课程对教师而言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更加重视。而在调研中,我们常常发现个别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课教师并非各个都是水平较高的,拥有个学科综合的素养,甚至在个别高校中因为课酬少,在高校教学中不被重视等原因,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给本科生上“形势与政策”课,使得“形势课”变成了“形式课”,更无从谈起“形势与政策”课程如何在当代大学生中发挥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

第三,课程专题时效性不够,学生兴趣低,不重视,低年级和高年级差距较大,高年级更加流于形式化,这里表现最为明显的尤其以理工科背景学生为甚。在网络通讯等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能获得信息的渠道众多,往往很多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事件的新闻与报道,专题选择上时效性不够,甚至脱离时效的旧闻,往往无法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最为直接的表现便是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大学生思想上的引领作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作用和地位。以上因素加之教学形式以课堂授课为主单一,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等原因,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等大打折扣,消弱了课程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意识形态功能的对策

解决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组织管理与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不足,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

第一,需要从全局与战略的高度树立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只要在高校“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组织管理者与授课者牢固树立起了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

第二,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力度。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强化考核的力度,一是强化课程教学的考核。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一个过程,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要强调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将认同性与认知性相结合,尤其针对人文素养相对缺乏的理工科院校专业背景的学生更应如此。没有认知性的积累,根本无从谈起认同性,这就好比是对一个事物一无所知就让人去喜爱一样荒谬。以考核认知性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对党和国家的相关理论方针政策及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性。当然,对于课程的考核我们要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视,改变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认同感的培养。

第三,解决时效性,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强化实效性。“由于‘形势与政策是一门针对性和时代感非常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而主讲教师每学期都应该针对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讲授,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3]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与时代要求,直面重大理论和实践性问题,不刻意回避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教学中坚持摆事实、讲道理,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课程涉及交叉学科知识,因而要求教师的多学科背景知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体系,还应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背景作为支撑,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研究上体现学科交叉融合,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向学生解答实际发生的现实问题,才能深化该课程的内涵建设,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4]改变以往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团队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吸纳不同背景教师参与备课中,提高课程教学中的备课效果,针对性备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度,从而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强化该课程的实效性。

第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加强微博、微信等网络自媒体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作用。“通过有效使用微博等第一时间抢占学生的思想阵地,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解答学生随时可能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把潜在的风险和负面舆论消解在萌芽状态。”[5]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强化在自媒体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体制机制,定期收集统计,高度关注学生群体关注的舆论热点,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做好舆论引领与疏导,在引领与疏导中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主动占领校园文化与网络阵地,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舆论监督与引导,打造立体化,多层次,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真正发挥出该课程应有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e_772/201001/80567.html.

[2]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8/20/c_117021464.htm.

[3]赵海月,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热点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6.

[4]张小峰等,学科交叉视域下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82.

[5]付宏东,论微博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有效性运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600—602.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