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提篮桥社区糖尿病病人眼病调查

2014-09-27 17:57亓德云李香亭赵蓉等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眼病眼科医师

亓德云 李香亭 赵蓉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及疾病谱的变化,眼病引起视残的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屈光不正等仍为眼科致盲的主要疾病\[1-2\]。为探索社区与二、三级医院糖尿病眼病筛查模式,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于2013年4月对321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眼部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调查以提篮桥社区实际管理的糖尿病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筛查前准备① 明确筛查对象。② 知情同意:社区医师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健康宣教,取得其筛查的知情同意。③ 筛查地点及环境设置:选取单独的可简单改为暗室的房间(需进行眼底摄片)。④ 物品准备。⑤ 筛查对象准备。⑥ 调查队成员: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眼科验光师、裂隙灯检查及眼底摄像技师各1名,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眼科医师2 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6名。

1.2.2筛查过程管理对前来检查的糖尿病病人的基本情况登记于筛查三联单,并依次为病人进行日常视力、小孔视力检查,计算机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最后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询问眼病史,现场进行初步阅片、分级,完成眼科检查。

1.2.3筛查随访管理① 筛查结果分三联,病人1份,社区1份,医师1份。眼科医师根据第1 次眼底检查结果决定随访方案。② 眼科医师根据眼底照相确定病人有无糖尿病视网膜(DR)及其他眼部病变,详细记录当次检查结果,向病人、社区提供书面检查结果并告知下次随访时间。③ 随访方法:由病人带转诊通知单及初次筛查记录单,按期去眼科医院检查。

1.3视力损伤分级

视力分级按照WHO的视力损伤分级标准:按日常生活视力分类时,盲指视力较好眼的日常生活视力<0.05,低视力指视力较好眼的日常生活视力≥0.05但<0.3。

1.4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登记、整理和保管由专人负责。每次调查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完成表格。将资料统一用Epidata软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321人,平均年龄73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94岁。<50岁2人,50~59岁39人,年龄集中于60~79岁,共232人,≥80岁48人。糖尿病患病时间<6年154人,占48.0%;6~10年86人,占26.8%;11~15年29人,占9.0%;16~19年10人,占3.1%;≥20年42人,占13.1%。

2.2日常生活视力

双眼盲5人,患病率为1.6%;双眼低视力25人,患病率为7.8%。盲与低视力的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病程分布见表1。

2.3眼部疾病情况

321例糖尿病病人中,1人患有青光眼,2人患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29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占40.2%。

2.4转诊及随访率

通过对321例糖尿病人的眼底照相进行读片诊断,需要转诊者有85人。 85人均因白内障造成视力损伤,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1人需要做白内障手术,17人因屈光不正造成视力损伤。

社区医师对需转诊的85人全部发放转诊通知单,转诊通知率100.0%,去医院进一步随访的有20人,随访率为23.5%。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在引起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中,白内障居首位,其次是屈光不正,与糖尿病有关的眼部疾病只有2人,这与黄燕等\[3\]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这可能与选择人群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本次调查的糖尿病患病时间小于6年者占48.0%,10年以上者占25.2%。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常见病患,其直接后果是视力损伤,甚至致盲,其中以DR的视力损害最为严重,是糖尿病血管性病变在眼部的特征性反应。DR是高发的糖尿病眼病,国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DR的患病率为20.5%~46.9%\[4-5\]。DR导致的盲属于“难治盲”,但DR导致的盲仍属于“可避免盲”,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早期接受定期DR筛查和随访,同时给予合理的生活行为调节和必要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DR的发展,降低晚期DR发生的可能,从而减少严重视力损伤的危险\[6\]。

虹口区目前有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部分均无眼科门诊,只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五官科门诊,缺乏必要的眼科检查设备。调查人群日常接触到的是内分泌科或全科医师,能正确诊断DR并进行合理治疗的医师极少,并普遍缺乏使用检眼镜等专业设备的检查经验,更无法作出DR的专业诊断,使得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心不足,这是造成本次调查的随访就诊率只有23.5%原因之一。其次,调查对象多为老年人群,转诊到专科医院路程较远,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就近就诊,交通不便是造成随访就诊率较低的又一原因。另外,部分病人因经济原因,未能及时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

本次现场调查是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专业人员下到社区,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仪进行眼病筛查,读片、转诊也是采用较传统的方式,将眼底照片带回医院读片,耗费人力、时间,不利于全人群的眼病筛查。

良好的筛查方法及模式是糖尿病眼病筛查的重要保证,以非散瞳数码眼底照相为基础的社区糖尿病筛查模式是可行的,但防盲治盲还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应从技术、社区、疾病3方面整合资源,健全组织,改善社区设备条件,增强社区眼防人员队伍力量,加强对社区眼防人员的指导和培训。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结合糖尿病管理,将眼科检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糖尿病管理范围,并逐渐实现远程数字化管理\[7\]。

4参考文献

[1]马晓芸,吴建华,卢慧敏,等.上海市卢湾区社区老年人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2012,16(8):658-660.

[2]赵欣,田碧琪,郝云鹤,等. 社区中老年人群致盲与低视力眼病调查\[J\].眼科研究,2009,27(12):1 126-1 131.

[3]黄燕,孙嘉禧,童晓维,等.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现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8):453-454.

[4]Simon J Glover,Philip I Burgess,Danielle B Cohen,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cataract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subSaharan Africa\[J\]. J Brit Ophthalmol,2012,96(2):156-161.

[5]Xinzhi ZHANG, Jinan B,Saaddine,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he United States,2005-2008\[J\].JAMA,2010,304(6):649-656.

[6]许迅,邹海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筛查和防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5):276-279.

[7]刘菊红,韩琤琤,任学焘,等.数字化远程医疗模式在社区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1 484-1 486.

(收稿日期:2014-02-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及疾病谱的变化,眼病引起视残的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屈光不正等仍为眼科致盲的主要疾病\[1-2\]。为探索社区与二、三级医院糖尿病眼病筛查模式,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于2013年4月对321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眼部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调查以提篮桥社区实际管理的糖尿病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筛查前准备① 明确筛查对象。② 知情同意:社区医师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健康宣教,取得其筛查的知情同意。③ 筛查地点及环境设置:选取单独的可简单改为暗室的房间(需进行眼底摄片)。④ 物品准备。⑤ 筛查对象准备。⑥ 调查队成员: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眼科验光师、裂隙灯检查及眼底摄像技师各1名,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眼科医师2 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6名。

1.2.2筛查过程管理对前来检查的糖尿病病人的基本情况登记于筛查三联单,并依次为病人进行日常视力、小孔视力检查,计算机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最后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询问眼病史,现场进行初步阅片、分级,完成眼科检查。

1.2.3筛查随访管理① 筛查结果分三联,病人1份,社区1份,医师1份。眼科医师根据第1 次眼底检查结果决定随访方案。② 眼科医师根据眼底照相确定病人有无糖尿病视网膜(DR)及其他眼部病变,详细记录当次检查结果,向病人、社区提供书面检查结果并告知下次随访时间。③ 随访方法:由病人带转诊通知单及初次筛查记录单,按期去眼科医院检查。

1.3视力损伤分级

视力分级按照WHO的视力损伤分级标准:按日常生活视力分类时,盲指视力较好眼的日常生活视力<0.05,低视力指视力较好眼的日常生活视力≥0.05但<0.3。

1.4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登记、整理和保管由专人负责。每次调查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完成表格。将资料统一用Epidata软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321人,平均年龄73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94岁。<50岁2人,50~59岁39人,年龄集中于60~79岁,共232人,≥80岁48人。糖尿病患病时间<6年154人,占48.0%;6~10年86人,占26.8%;11~15年29人,占9.0%;16~19年10人,占3.1%;≥20年42人,占13.1%。

2.2日常生活视力

双眼盲5人,患病率为1.6%;双眼低视力25人,患病率为7.8%。盲与低视力的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病程分布见表1。

2.3眼部疾病情况

321例糖尿病病人中,1人患有青光眼,2人患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29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占40.2%。

2.4转诊及随访率

通过对321例糖尿病人的眼底照相进行读片诊断,需要转诊者有85人。 85人均因白内障造成视力损伤,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1人需要做白内障手术,17人因屈光不正造成视力损伤。

社区医师对需转诊的85人全部发放转诊通知单,转诊通知率100.0%,去医院进一步随访的有20人,随访率为23.5%。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在引起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中,白内障居首位,其次是屈光不正,与糖尿病有关的眼部疾病只有2人,这与黄燕等\[3\]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这可能与选择人群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本次调查的糖尿病患病时间小于6年者占48.0%,10年以上者占25.2%。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常见病患,其直接后果是视力损伤,甚至致盲,其中以DR的视力损害最为严重,是糖尿病血管性病变在眼部的特征性反应。DR是高发的糖尿病眼病,国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DR的患病率为20.5%~46.9%\[4-5\]。DR导致的盲属于“难治盲”,但DR导致的盲仍属于“可避免盲”,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早期接受定期DR筛查和随访,同时给予合理的生活行为调节和必要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DR的发展,降低晚期DR发生的可能,从而减少严重视力损伤的危险\[6\]。

虹口区目前有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部分均无眼科门诊,只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五官科门诊,缺乏必要的眼科检查设备。调查人群日常接触到的是内分泌科或全科医师,能正确诊断DR并进行合理治疗的医师极少,并普遍缺乏使用检眼镜等专业设备的检查经验,更无法作出DR的专业诊断,使得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心不足,这是造成本次调查的随访就诊率只有23.5%原因之一。其次,调查对象多为老年人群,转诊到专科医院路程较远,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就近就诊,交通不便是造成随访就诊率较低的又一原因。另外,部分病人因经济原因,未能及时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

本次现场调查是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专业人员下到社区,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仪进行眼病筛查,读片、转诊也是采用较传统的方式,将眼底照片带回医院读片,耗费人力、时间,不利于全人群的眼病筛查。

良好的筛查方法及模式是糖尿病眼病筛查的重要保证,以非散瞳数码眼底照相为基础的社区糖尿病筛查模式是可行的,但防盲治盲还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应从技术、社区、疾病3方面整合资源,健全组织,改善社区设备条件,增强社区眼防人员队伍力量,加强对社区眼防人员的指导和培训。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结合糖尿病管理,将眼科检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糖尿病管理范围,并逐渐实现远程数字化管理\[7\]。

4参考文献

[1]马晓芸,吴建华,卢慧敏,等.上海市卢湾区社区老年人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2012,16(8):658-660.

[2]赵欣,田碧琪,郝云鹤,等. 社区中老年人群致盲与低视力眼病调查\[J\].眼科研究,2009,27(12):1 126-1 131.

[3]黄燕,孙嘉禧,童晓维,等.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现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8):453-454.

[4]Simon J Glover,Philip I Burgess,Danielle B Cohen,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cataract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subSaharan Africa\[J\]. J Brit Ophthalmol,2012,96(2):156-161.

[5]Xinzhi ZHANG, Jinan B,Saaddine,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he United States,2005-2008\[J\].JAMA,2010,304(6):649-656.

[6]许迅,邹海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筛查和防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5):276-279.

[7]刘菊红,韩琤琤,任学焘,等.数字化远程医疗模式在社区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1 484-1 486.

(收稿日期:2014-02-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及疾病谱的变化,眼病引起视残的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屈光不正等仍为眼科致盲的主要疾病\[1-2\]。为探索社区与二、三级医院糖尿病眼病筛查模式,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于2013年4月对321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眼部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调查以提篮桥社区实际管理的糖尿病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筛查前准备① 明确筛查对象。② 知情同意:社区医师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健康宣教,取得其筛查的知情同意。③ 筛查地点及环境设置:选取单独的可简单改为暗室的房间(需进行眼底摄片)。④ 物品准备。⑤ 筛查对象准备。⑥ 调查队成员: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眼科验光师、裂隙灯检查及眼底摄像技师各1名,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眼科医师2 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6名。

1.2.2筛查过程管理对前来检查的糖尿病病人的基本情况登记于筛查三联单,并依次为病人进行日常视力、小孔视力检查,计算机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最后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询问眼病史,现场进行初步阅片、分级,完成眼科检查。

1.2.3筛查随访管理① 筛查结果分三联,病人1份,社区1份,医师1份。眼科医师根据第1 次眼底检查结果决定随访方案。② 眼科医师根据眼底照相确定病人有无糖尿病视网膜(DR)及其他眼部病变,详细记录当次检查结果,向病人、社区提供书面检查结果并告知下次随访时间。③ 随访方法:由病人带转诊通知单及初次筛查记录单,按期去眼科医院检查。

1.3视力损伤分级

视力分级按照WHO的视力损伤分级标准:按日常生活视力分类时,盲指视力较好眼的日常生活视力<0.05,低视力指视力较好眼的日常生活视力≥0.05但<0.3。

1.4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登记、整理和保管由专人负责。每次调查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完成表格。将资料统一用Epidata软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321人,平均年龄73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94岁。<50岁2人,50~59岁39人,年龄集中于60~79岁,共232人,≥80岁48人。糖尿病患病时间<6年154人,占48.0%;6~10年86人,占26.8%;11~15年29人,占9.0%;16~19年10人,占3.1%;≥20年42人,占13.1%。

2.2日常生活视力

双眼盲5人,患病率为1.6%;双眼低视力25人,患病率为7.8%。盲与低视力的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病程分布见表1。

2.3眼部疾病情况

321例糖尿病病人中,1人患有青光眼,2人患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29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占40.2%。

2.4转诊及随访率

通过对321例糖尿病人的眼底照相进行读片诊断,需要转诊者有85人。 85人均因白内障造成视力损伤,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1人需要做白内障手术,17人因屈光不正造成视力损伤。

社区医师对需转诊的85人全部发放转诊通知单,转诊通知率100.0%,去医院进一步随访的有20人,随访率为23.5%。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在引起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中,白内障居首位,其次是屈光不正,与糖尿病有关的眼部疾病只有2人,这与黄燕等\[3\]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这可能与选择人群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本次调查的糖尿病患病时间小于6年者占48.0%,10年以上者占25.2%。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常见病患,其直接后果是视力损伤,甚至致盲,其中以DR的视力损害最为严重,是糖尿病血管性病变在眼部的特征性反应。DR是高发的糖尿病眼病,国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DR的患病率为20.5%~46.9%\[4-5\]。DR导致的盲属于“难治盲”,但DR导致的盲仍属于“可避免盲”,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早期接受定期DR筛查和随访,同时给予合理的生活行为调节和必要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DR的发展,降低晚期DR发生的可能,从而减少严重视力损伤的危险\[6\]。

虹口区目前有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部分均无眼科门诊,只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五官科门诊,缺乏必要的眼科检查设备。调查人群日常接触到的是内分泌科或全科医师,能正确诊断DR并进行合理治疗的医师极少,并普遍缺乏使用检眼镜等专业设备的检查经验,更无法作出DR的专业诊断,使得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心不足,这是造成本次调查的随访就诊率只有23.5%原因之一。其次,调查对象多为老年人群,转诊到专科医院路程较远,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就近就诊,交通不便是造成随访就诊率较低的又一原因。另外,部分病人因经济原因,未能及时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

本次现场调查是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专业人员下到社区,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仪进行眼病筛查,读片、转诊也是采用较传统的方式,将眼底照片带回医院读片,耗费人力、时间,不利于全人群的眼病筛查。

良好的筛查方法及模式是糖尿病眼病筛查的重要保证,以非散瞳数码眼底照相为基础的社区糖尿病筛查模式是可行的,但防盲治盲还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应从技术、社区、疾病3方面整合资源,健全组织,改善社区设备条件,增强社区眼防人员队伍力量,加强对社区眼防人员的指导和培训。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结合糖尿病管理,将眼科检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糖尿病管理范围,并逐渐实现远程数字化管理\[7\]。

4参考文献

[1]马晓芸,吴建华,卢慧敏,等.上海市卢湾区社区老年人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2012,16(8):658-660.

[2]赵欣,田碧琪,郝云鹤,等. 社区中老年人群致盲与低视力眼病调查\[J\].眼科研究,2009,27(12):1 126-1 131.

[3]黄燕,孙嘉禧,童晓维,等.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现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8):453-454.

[4]Simon J Glover,Philip I Burgess,Danielle B Cohen,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cataract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subSaharan Africa\[J\]. J Brit Ophthalmol,2012,96(2):156-161.

[5]Xinzhi ZHANG, Jinan B,Saaddine,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he United States,2005-2008\[J\].JAMA,2010,304(6):649-656.

[6]许迅,邹海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筛查和防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5):276-279.

[7]刘菊红,韩琤琤,任学焘,等.数字化远程医疗模式在社区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1 484-1 486.

(收稿日期:2014-02-17)

猜你喜欢
眼病眼科医师
提升眼科机械清洗合格率的护理方法及成效探究
临床实习医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眼睛太突出可能是病
三缺一
TOP10遗传性眼病防治应引起重视
中国医师节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
眼开眼闭查眼病
当心药物致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