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用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2014-09-27 18:30张敏
水禽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公鹅母鹅种鹅

张敏

种鹅在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目标是:体质健壮、高产稳产,种蛋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完成育种与制种任务,有较好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效益。

1 产蛋母鹅的营养需要及配合饲料

种鹅由于连续产蛋和繁殖后代,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能量、蛋白质、钙、磷等。因此,饲料营养水平的高低、是否均衡直接影响母鹅的生产性能。种鹅在产蛋配种前20d左右开始喂给产蛋饲料。由于我国养鹅以粗放饲养为主,南方多以放牧为主,舍饲日粮仅仅是一种补充。因而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和鹅在各生长、生产阶段营养要求因地制宜并充分考虑母鹅产蛋所需的营养设计饲料配方。

在以舍饲为主的条件下,建议产蛋母鹅日粮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0.88~12.3MJ/kg,粗蛋白14%~16%,粗纤维5%~8%(不高于10%),赖氨酸0.8%,蛋氨酸0.35%,胱氨酸0.27%,钙2.25%,有效磷0.3%,食盐0.5%。根据试验,采用按玉米40%、豆饼12%、米糠25%、菜籽饼5%、骨粉l%、贝壳粉7%的比例制成的配合饲料饲喂种鹅,平均产蛋量、受精蛋、种蛋受精率分别比饲喂单一稻谷提高3.1个、3.5个和2%。

另外,国内外的养鹅生产实践和试验都证明,母鹅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对提高母鹅的繁殖性能有良好影响。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于繁殖期多喂些青绿饲料。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每天补充精料150~200g,分3次喂给。

2 饮水

种鹅产蛋和代谢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供给产蛋鹅充足的饮水是非常必要的,要经常保持舍内有清洁的饮水。产蛋鹅夜间饮水与白天一样多,所以夜间也要给足饮水,满足鹅体对水分的需求。我国北方早春气候寒冷,饮水容易结冰,产蛋母鹅饮用冰水对产蛋有影响,应给予12℃的温水,并在夜间换一次温水,防止饮水结冰。

3 产蛋鹅的环境管理

3.1 适宜的环境温度 鹅的生理特点是:羽绒丰满,绒羽含量较多;皮下有脂肪而无皮脂腺,只有发达的尾脂腺,散热困难,所以耐寒而不耐热,对高温反应敏感。夏季天气温度高,鹅常停产,公鹅精子无活力;春节过后气温比较寒冷,但鹅只陆续开产,公鹅精子活力较强,受精率也较高。母鹅产蛋的适宜温度是18~25℃,公鹅产壮精的适宜温度是10~25℃。在管理产蛋鹅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温度,特别是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

3.2 适宜的光照时间 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下,给鹅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量。采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每日应不少于15h,通常是16~17h,一直维持到产蛋结束。目前,许多种鹅的饲养大多采用开放式鹅舍、自然光照制度,光照时间不足,对产蛋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提高产蛋率,应补充光照,一般在开产前1个月开始较好,由少到多,直至达到适宜光照时间。增加人工光照的时间分别安排在早上和晚上。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所需光照不同,如我国南方的四季鹅,每个季度都产蛋,所以在每季所需光照也不一样。应当根据季节、地区、品种、自然光照和产蛋周龄,制定光照计划,按计划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舍饲的产蛋鹅在日光不足时可补充电灯光源,光源强度2~3W/m2较为适宜,每20m2面积安装1只40~60W灯泡较好,灯与地面距离1.75m左右为宜。

3.3 合理的通风换气 产蛋期种鹅由于放牧减少,在鹅舍内生活时间较长,摄食和排泄量也很多,会使舍内空气污染,氧气减少,既影响鹅体健康,又使产蛋下降。为保持鹅舍内空气新鲜,除控制饲养密度(舍饲1.3~1.6只/m2,放牧条件下2只/m2),及时清除粪便、垫草外,还要经常打开门窗换气。冬季为了保温取暖,鹅舍门窗多关闭,舍内要留有换气孔,经常打开换气孔换气,始终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

3.4 搞好舍内外卫生,防止疫病发生 垫草一定要洁净,不霉不烂,以防发生曲霉菌病。污染的垫草和粪便要经常清除。舍内要定期消毒,特别是春、秋两季结合预防注射,将料槽、饮水器和积粪场围栏、墙壁等鹅经常接触的场内环境进行一次大消毒,以防疫病的发生。

4 母鹅的配种管理

4.1 合适的公母比例 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除考虑种鹅的营养需要外,还必须注意公鹅的健康状况和公母比例。在自然交配条件下,合理的性比例和繁殖小群能提高鹅的受精率。一般大型鹅种公母配比为1:3~4,中型1:4~6,小型1:6~7。繁殖配种群不宜过大,一般以50~150只为宜。鹅属水禽,喜欢在水中嬉戏配种,有条件的应该每天给予一定的放水时间,以多创造配种机会,提高种蛋受精率。

4.2 合适的配种环境 鹅的自然交配多在水上进行,掌握鹅的下水规律,使鹅能得到交配的机会,这是提高受精率的关键。要求种鹅每天有规律地下水3~4次。第一次下水交配在早上,从栏舍内放出后即将鹅赶入水中,早上公母鹅的性欲旺盛,要求交配者较多,应注意观察鹅群的交配情况,防止公鹅因争配打架影响受精率。第二次下水时间在放牧后2~3h,可把鹅群赶至水边让其自由交配。第三次在下午放牧前,方法如第一次。第四次可在入圈前让鹅自由下水。如舍饲,主要抓好早晚两次配种。配种环境的好坏,对受精率有一定影响,在设计水面运动场时面积不宜过大,过大因鹅群分散,配种机会少;过小,鹅群又过于集中,致使公鹅相互争配而影响受精率。人工辅助配种可以提高受精率,但比较麻烦,公鹅需经一段时间的调教,只适合在农家散养及小群饲养情况下进行。

4.3 人工辅助受精 在大、小型品种间杂交时,公母鹅体格相差悬殊,自然配种困难,受精率低,可采用人工辅助配种方法,此也属于自然配种。方法是先把公母鹅放在一起,使之相互熟悉,经过反复的配种训练建立条件反射,当把母鹅按在地上、尾部朝向公鹅时,公鹅即可跑过来配种。

人工授精是提高鹅受精率最有效的方法,还可大大缩小公母比例,提高优良公鹅利用率,减少经性途径传播的疾病。采用人工授精,l只公鹅的精液可供12只以上母鹅输精。一般情况下,公鹅1~3d采精一次,母鹅每5~6d输精一次。

5 母鹅的产蛋管理

鹅的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鹅一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南方为10月份至翌年的5月份,北方一般在3~7月份。母鹅的产蛋时间大多数在下半夜至上午10时以前。因此,产蛋母鹅上午不要外出放牧,可在舍前运动场上自由活动,待产蛋结束后再放出放牧。

鹅产蛋有择窝的习性,形成习惯后不易改变。地面饲养的母鹅,大约有60%母鹅习惯于在窝外地面产蛋,有少数母鹅产蛋后有用草遮蛋的习惯,蛋往往被踩坏,造成损失。因此,要训练母鹅在窝内产蛋并及时收集产在地面的种蛋。一般在母鹅临产前半个月左右,应在舍内墙周围安放产蛋箱,训练鹅在产蛋箱产蛋。蛋箱的规格是:宽40cm、长60cm、高50cm,门槛高8cm,箱底铺垫柔软的垫草。每2~3只母鹅设一产蛋箱。母鹅在产蛋前,一般不爱活动,东张西望,不断鸣叫,这些是要产蛋的行为。发现这样的母鹅,将其捉入产蛋箱内产蛋,以后鹅便会主动找窝产蛋。

种蛋要随下随拣,一定要避免污染。每天应捡蛋4~6次,可从凌晨2时以后,每隔lh用蓝色灯光(因鹅的眼睛看不清蓝光)照明收集种蛋一次。收集种蛋后,先进行熏蒸消毒,然后放入蛋库保存。产蛋箱内垫草要经常更换,保持清洁卫生,以防垫草污染种蛋。

6 就巢鹅的管理

一旦发现母鹅有恋巢表现时,应及时隔离,转移环境,将其关到光线充足、通风好的地方,进行“醒抱”。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将母鹅围困到浅水中,使之不能伏卧,能较快“醒抱”;二是对隔离出来的就巢鹅,只供水不喂料,2~3d后喂一些干草粉、糠麸等粗料和少量精料,使之体重下降,“醒抱”后能迅速恢复产蛋;三是应用药物,如给抱窝鹅每只肌注25mg的丙酸睾丸酮,一般1~2d就会停止抱窝,经过短时间恢复就能再产蛋,但对后期的产蛋有一些负面影响。

7 休产期母鹅的饲养管理

母鹅每年产蛋至5月左右时,羽毛干枯,产蛋量减少,畸形蛋增多,受精率下降,表明鹅进入休产期,此期大约持续4~6个月。

7.1 休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这一时期的工作要点是逐渐减少精料用量、人工拔羽、种群选择淘汰与新鹅补充。停产鹅的日粮由精料为主改为粗料为主,即转入以放牧为主的粗饲期,目的是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促使母鹅体内脂肪的消耗,促使羽毛干枯,容易脱落。此期喂料次数逐渐减少到每天1次或隔天1次,然后改为3~4d喂1次。在减少饲喂精料期,应保证鹅群有充足的饮水,促使鹅体自行换羽,同时也培养种鹅的耐粗饲能力。经过12~13d,鹅体消瘦,体重减轻,主翼羽和主尾羽出现干枯现象时,则可恢复喂料。待体重逐渐回升,大约放牧饲养1个月后,就可进行人工拔羽。公鹅应比母鹅早20~30d强制换羽,务必在配种前羽毛全部脱换好,可保证鹅体肥壮,精力旺盛,以便配种。

人工拔羽就是人工拔掉主翼羽、副主翼羽和主尾羽。处于休产期的母鹅比较容易拔下,如拔羽困难或拔出的羽根带血时,可停喂几天饲料(青饲料也不喂),只喂水,直至鹅体消瘦,容易拔下主翼羽为止。拔羽应选择温暖的晴天在鹅空腹下进行,切忌寒冷雨天进行。拔羽后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一般要求1~2d内应将鹅圈养在运动场内喂料、喂水、休息,不能让鹅下水,以防毛孔感染引起炎症。3d后就可放牧与放水,但要避免烈日曝晒和雨淋。

种群选择与淘汰,主要是根据前次繁殖周期的生产记录和观察,对繁殖性能低,如产蛋量少、种蛋受精率低、公鹅配种能力差、后代生活力弱的种鹅个体进行淘汰。为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和生产计划的连续性,还要及时培育、补充后备优良种鹅,一般地,种鹅每年更新淘汰率在25%~30%。

7.2 休产中期的饲养管理 当鹅主副翼换羽结束后,即进入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此期的目的是使鹅尽快恢复产蛋的体况,进入下一个产蛋期。因此,在饲养上,要充分利用种鹅耐粗饲的特点,全天放牧,让其采食野生牧草。农作物收获后的青绿茎叶也可以用作鹅的青绿饲料。只要青粗料充足,全天可以不补充精料。管理上,放牧时应避开中午高温和暴风雨恶劣天气。放牧过程中要适时放水洗浴、饮水,尤其要时刻关注放牧场地及周围农药施用情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鹅群损害。这一时期结束前,还要对一些残次鹅进行一次选择淘汰。

7.3 休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种鹅的驱虫防疫、提膘复壮,为下一个产蛋繁殖期做好准备。为保障鹅群及下一代的健康安全,前10d要选用安全、高效广谱驱虫药进行一次鹅体驱虫,驱虫1周内的鹅舍粪便、垫料要每天清扫,堆积发酵后再作农田肥料,以防寄生虫的重复感染。驱虫7~10d后,根据当地周边地区的疫情动态,及时做好小鹅瘟、禽流感等一些重大疫病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夏季过后,进入秋冬枯草期,种鹅的饲养管理上要抓好青绿饲料的供应和逐步增加精料补充量。可人工种植牧草,如适宜秋季播种的多花黑麦草等,或将夏季过剩青绿饲料经过青贮保存后留作冬季供应。精料尽量使用配合饲料,并逐渐增加喂料量,以便尽快恢复种鹅体膘,适时进入下一个繁殖生产期。管理上,还要做好种鹅舍的修缮、产蛋窝棚的准备等。必要时晚间增加2~3h的普通灯泡光照,促进产蛋繁殖期的早日到来。

猜你喜欢
公鹅母鹅种鹅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和鹅打架
提高种鹅受精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鹅,鹅,公鹅
种母鹅不同阶段的饲养和管理措施
大公鹅勇士
地方良种——马岗鹅
鹅生蛋
种鹅的选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