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李氏杆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4-09-27 18:48许英民
水禽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李氏雏鸭曲霉菌

许英民

曲霉菌病在雏鸭常有发生,李氏杆菌病在鸡、猪均有感染,而雏鸭曲霉菌与李氏杆菌混合感染的报道尚属少见。笔者在2012年5月遇到一起病例,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与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为李氏杆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伊春市某林业局一林业经营所王某,于2012年5月25日,饲养的1000只20日龄雏鸭开始发病。于早晨6时饲喂时发现死亡11只,另见有26只雏鸭不食,呆立于舍的一角,排白绿色稀便,随后又死亡18只。自行采取氟哌酸饮水,土霉素拌料进行治疗,均不见效,在一周内共死亡雏鸭153只,死亡率15.3%。据了解和实地考查,王某喂雏鸭用的玉米是放置多年的陈化粮,表面看只是发暗,其实脐部已变黑发霉。经诊治,一周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2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停食,缩颈呆立,闭眼似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气喘,发出“呼噜呼噜”声。有少数病雏鸭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怕光,流泪。有的下痢,排出白绿色稀便。运动失调,步态不稳,严重者卧地,抽搐,口吐白沫,呈游泳状。皮肤呈暗紫色,并很快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雏鸭尸体消瘦,皮下发紫;肺脏有大量黄色、粟粒大至绿豆大的结节,气囊增厚,混浊,气管、气囊膜也有淡黄色小结节;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脾、肾肿大,剖开肾脏有黄色液体流出;整个肠道严重出血、瘀血,皮肤呈暗紫色,肌肉呈紫红色,血液凝固不良。

4 实验室检查

4.1 曲霉菌检查

4.1.1 曲霉菌紫外线检查 分别取饲料玉米、麦麸、豆饼,置于紫外线灯下幅射,在玉米上发出黄绿色莹光,可认定玉米含有曲霉菌。

4.1.2 压片镜检 取病死雏鸭肺部与气囊上的结节于载玻片上,压碎滴加10%氢化钾溶液,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菌丝和分生孢子。

4.1.3 霉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用剪刀剪下少量肺脏、肝脏及气囊上的结节,置于沙堡劳氏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2~3d后长出浓密的霉菌。菌落最初为白色绒毛状,后变为黑色、棕色,2~3d后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孢子和菌丝。

4.1.4 饲料霉菌检查 取玉米、麦麸、豆饼各1g样品,置于沙堡劳氏琼脂培养基上,在37℃恒温箱中培养,而后进行曲霉菌菌落和菌丝检验,玉米呈阳性,而麦麸、豆饼则呈阴性,说明玉米被曲霉菌污染。

4.2 李氏杆菌检测

4.2.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雏鸭的肝、脾、血液、脑脊髓液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多单个,有的排列成V字形,还有的排列呈栅栏状或平行排列,肝、脑组织中含量较高。

4.2.2 细菌培养分离 无菌采取病死雏鸭肝、脾、脑脊髓液病料划线接种于0.5%葡萄糖羊血清琼脂平板上,置于37℃含5%~10%二氧化碳低氧环境中观察18~24h,可见圆形、湿润、光滑的小菌落,反光观察菌落呈淡蓝色,培养48h后,菌落增大,其色灰暗,在菌落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形成后再次进行纯培养,得到纯培养物,并挑取单个存在的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与上述一致的小杆菌。

4.2.3 生化试验 该菌能使葡萄糖、鼠李糖、杨苷在24h内产酸,不产气。能发酵单乳糖、棉实糖、山梨醇及木糖。不产硫化氢和靛基质,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石蕊牛乳在24h内微酸变色,但不凝固牛乳。M.R.试验(+)、V-P试验(+)。

4.2.4 动物实验 无菌采取病死雏鸭的肝、脾、肾组织小块,放入乳钵中研碎,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并过滤,取上清液滴入被试鸭眼内,经24h后出现结膜炎,不久很快死亡。剖检病死雏鸭,其肝、脾有小坏死灶,用病料涂片、细菌分离培养均与上述病例中病原体特征相同。

4.3 药敏试验 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高敏,对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中敏,对氟哌酸、青霉素低敏。

5 防治措施

5.1 停喂现有的饲料,立即更换新鲜饲料;清除舍内垫料、粪便和垃圾,运到远离鸭舍的地方堆积发酵,做无害化处理。

5.2 饲槽、饮水器用2%的火碱彻底刷洗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

5.3 用强力霉素拌料,按300mg/kg饲料,每天2次,连用3~5d;制霉菌素拌料,每公斤饲料100万IU,一天2次,连用3~5d。鸭群一天喂4次,前两次拌入强力霉素,后两次拌制霉菌素。

5.4 用1:3000的硫酸铜饮水,一天2次,其它时间饮水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含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等)25g兑水100L,每天2次,连饮3~5d。同时加入电解多维227g加水150L和0.1%的VC作辅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和康复后,于饲料中添加3%的红酒酵母多糖(含黄芪多糖、菊花多糖、木聚糖、果寡糖、OPC、UGF等),可增强雏鸭的抵抗力,使其早日康复。

经上述综合治疗,发病雏鸭明显减少,除淘汰26只没有治疗价值的雏鸭外,不再出现雏鸭死亡,一周后基本康复。

6 讨论与小结

6.1 曲霉菌病是雏禽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气囊。以3~10日龄为流行高峰,以后逐渐减少。本病中雏鸭,主要是饲喂发霉玉米,发病时正是夏季,天气炎热,舍内潮湿,饲养密度大,营养不良,上述诸多因素促成发病的。

6.2 李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对公共卫生造成很大危害,且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李氏杆菌的传染源很多,病原体随带菌动物(鼠类)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皮肤而感染,加之环境条件的不利因素,是暴发此次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使其发病快、死亡率高。

6.3 养鸭场要加强饲料、饮水、用具及设备的卫生管理,坚持常年监测饲料的质量,发霉及质量差的饲料坚决不能用;并且要开展经常性的灭鼠工作,坚持日常的饮水消毒、带鸭消毒、鸭舍和环境消毒。加强雏鸭的营养,注意鸭舍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清新,坚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为雏鸭提供一个安静、卫生、干燥的环境,及时挑选病鸭,做到隔离、严格消毒和及时治疗。

猜你喜欢
李氏雏鸭曲霉菌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