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14-09-27 19:09陈永亮等
水禽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摘要:收集沛县具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的34份病死鸭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总共得到18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A),从中随机选取10株RA进行生化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经确认后使用本地区常见的抗菌药进行了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发现RA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棒酸等药物敏感度较好,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度很低。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默氏杆菌(RA);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沛县作为我国生态肉鸭养殖第一县,伴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增,以鸭传染性浆膜炎为代表的肉鸭疾病在该地区的发生也越来越常见,已成为目前严重影响当地养鸭业的因素之一。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体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其血清型众多,相互间基本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再加上用药的不合理,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了当地RA的耐药性日益严重,限制了本地区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从而给本地区养鸭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利用走访调研机会,对沛县RA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期了解该地区RA的耐药情况,从而为该地区药物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 病料来源于2013年7至11月份徐州市沛县的具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变的病死鸭,共34份,其中死鸭16份,病鸭18份。品种都为樱桃谷,日龄为16~38d,分别来自于沛县的鹿楼、朱寨、大屯和大沙河等肉鸭养殖较集中的4个乡镇。

1.1.2 材料 试验选用的普通琼脂、胰酪胨大豆琼脂、血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培养基均为单位实验室自配。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管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试纸购自上海生物化学试剂公司,选用本地区养鸭生产中常用的12种药物。

1.1.3 试验动物 1日龄樱桃谷雏鸭购自沛县森磊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饲养管理于某家庭肉鸭养殖场,15日龄后健康者供动物回归试验使用。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与镜检 参照文献[1]方法操作。无菌采样病死鸭心与肝脏,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胰酪胨大豆琼脂、血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培养基各2块,一组置于蜡烛缸内,连同另一组同在37℃温箱培养48h。挑选胰酪胨和血琼脂培养基上的可疑菌落作纯化培养后保存,同时在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平板接种上述可疑菌落培养并观察其生长与否。最后将纯化培养的单个菌落涂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按常规方法分别进行瑞氏与革兰氏染色并镜检,观察其形态特征。

1.2.2 生化试验 取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分别做吲哚、M.R.、V-P、枸橼酸盐试验、明胶液化、硫化氢、尿素酶试验、接触酶试验,同时进行糖发酵试验。37℃恒温箱培养,连续观察7d。具体操作参照文献[2]进行。

1.2.3 回归试验 随机从18株细菌中选取10株按文献[3]方法进行。首先刮取纯化培养的菌株制成生理盐水细菌悬浮液,再按0.5ml/只皮下接种18日龄肉鸭腿部,同时设立灭菌生理盐水对照组。接种后每日观察记录鸭的精神、饮食、粪便、运动及死亡情况,并对死亡鸭进行病理剖检,取死鸭的心血、肝组织按上述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1.2.4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确定为RA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将所分离出的所有菌株分别均匀划线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置37℃烛缸中培养48h,观察结果抑菌圈直径。判断标准为:直径小于10mm为不敏感,10~15mm为中敏,15mm及以上为高敏。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 通过培养从上述采集的病料中分离到的18株疑似RA,其在厌氧条件下的胰酪胨和血琼脂平板上,均可长出直径1~2mm的微隆起菌落,呈光滑、圆形、奶油状,而在麦康凯、普通琼脂平板上不生长。

2.2 染色鉴定 对分离到的细菌涂片并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两端钝圆的小杆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可见阴性、无芽孢的小杆菌,以单个、成对或单链状存在。

2.3 生化试验结果 18株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结果完全一致,菌株对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乳糖等均不发酵,吲哚、M.R.、V-P、枸橼酸盐利用及硫化氢试验皆呈阴性,液化明胶、尿素酶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呈阳性。

2.4 回归试验结果 健康的18日龄雏鸭在接种细菌后,22~86h内全部出现精神沉郁、缩颈、不能站立、眼鼻有分泌物等症状,并陆续出现死亡。对病死鸭剖检发现心包、肝脏、气囊均覆盖有大量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部分脾脏肿大,其症状与自然感染鸭相似。再取心血和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作镜检,形态特征与接种菌株完全一致。

2.5 药敏试验结果 从药敏试验结果(表1)可见,10株RA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棒酸敏感率为90%,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都为80%,利福平则为70%,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阿奇霉素等药物则表现出严重的耐药性,敏感率仅有20%。

3 小结与讨论

沛县是我国肉鸭养殖比较集中的地区,由于养殖规模大、管理技术相对缺失,也是各种鸭病常发流行地区。课题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5个乡镇共13个养鸭场(户)的34例具有典型“三炎”症状的病死鸭体内都分离到细菌,经临床检查与实验室鉴定,确定18株为RA,5个地区几乎所有养鸭场均有检出,这也说明鸭传染性浆膜炎这一肉鸭常见病目前在徐州地区大范围流行。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原因多样而复杂,但是当前防治该病的主要方法还是使用抗生素,针对各种类抗生素的防治效果随流行菌株耐药性的影响而不尽相同,非常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乃至不同鸭场开展RA流行菌株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从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抗生素,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最终降低疾病对肉鸭养殖效益的影响。

本文仅对沛县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部分进行了药敏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当地RA分离菌株对利福平、头孢噻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棒酸等药物的敏感率很高,而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阿奇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5种药物的敏感率都在30%以下,由此可见,在本地区RA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据2011年陈永亮等报道[3],徐州地区分离株对磷霉素、阿莫西林+棒酸、氧氟沙星等敏感性较高,本研究从徐州所辖沛县近期分离的10株RA对上述后两种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90%和80%,敏感率依旧很高,但中度敏感比例有所增加,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随着本地区RA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多,各种抗生素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效果可能会逐年走低,且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药物残留,既影响鸭肉产品的质量,更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建议本地区肉鸭养殖场(户)应该立即革新疾病防治观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选择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抗生素替代药物,如此,方是防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汪铭书,程安春,陈孝跃,等.血清8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25(1):47-49.

[2] 韩文瑜,何昭阳,刘玉斌,等.病原细菌检验技术[M].吉林:吉林科技出版社,1992:305-308.

[3] 陈永亮,戚邦帅.徐州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畜牧与兽医,2012(3):81-83.

Abstract: Eighteen strains of bacteria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irty-four samples with serositis collected from Peixian. According to b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imal inoculation test, ten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 Antibiotic sensitivity of isolated strains were detected with local common kinds of antibiotic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isolated strains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Cefotaxime, Ofloxacin, Amoxicillin add clavulanic acid, and were not so sensitive to Florfenicol, Amikacin, Azithromycin. All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provided well foundation for the medicinal therapy of 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 in Peixian.

Key words: duck infectious serositis;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猜你喜欢
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烟粉虱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草鱼肠道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五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
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2015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引起奶牛关节炎的牛支原体病原的分离鉴定
绍兴市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学检测及药敏的探究
1000例真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分析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