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种鹅饲养管理要点

2014-09-27 19:24唐伟丽
水禽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种鹅养鹅雏鹅

唐伟丽

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是鹅类养殖的必经之路,具备足够的规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养鹅业的产业化,才能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带动、指导、扶持农民从事养鹅生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 配套设施

1.1 生产场地的规划 集约化饲养可采用放牧结合补饲、圈养或舍饲的饲养方式。生产场地可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建造实用和功能齐全的种鹅场,包括育雏舍、育成舍、种鹅舍、水上运动场、粪池、尸池,以及其他需要的配套设施(如实验室、隔离舍等),同时配备各种生产用具。规划时,首先应注意有利于防疫的布局,各生产功能区和全场围护结构及防疫设施应齐全,最好选择有自然隔离防疫条件的场址,建造围墙或种植防护林带,配备出入口消毒设施(消毒池、消毒室等)。建造鹅舍时应注意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春季节的防寒保暖。鹅舍一般应依水而建,座向需朝南或东南向;墙体可只建墙基,高度60cm左右,再围上活动防寒布,即可达到上述目的。

1.2 种草养鹅 规模化、集约化养鹅时数量多,仅靠野生牧草无法满足其需要,并且其卫生及质量也无保证。因此,应根据饲养规模种植适合鹅食用的牧草,如秋季种植黑麦草可供留种雏鹅和种鹅食用,而夏季则适宜种植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草、象草等供后备鹅和种鹅食用。一般牧草产量75~125t/公顷,5~8t牧草可喂100只以上种鹅;而种植黑麦草在管理良好和施肥充足的情况下可收割4~5次,一个生产年度中有计划地进行合理分批饲养,平均每亩(1/15公顷)可供300只左右的种雏鹅食用。

2 饲养管理

2.1 种鹅生长期的培育 10周龄以前为种鹅的生长期,其培育过程虽与肉鹅的饲养大致相同,但又有区别。肉鹅强调生长速度以达到尽快上市为目的,而种用雏鹅则必须培育成具有较好繁殖力、适合于种用的体况。将春孵鹅留为种用,性成熟时间为6~7个月,种鹅刚好在9月初约为220~240日龄时开产。此时留种,正值气温适宜,青料丰富,为雏鹅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生产成本较低,春孵鹅本身及其后代的产肉、产蛋等生产性能均表现较好。

2.2 育雏前期(3周龄内) 采用网上饲养效果较好,卫生条件、成活率、饲养密度、育雏舍利用率、生产成本等都优于地面饲养。3周龄后雏鹅各系统机能有所提高时可采用地面饲养,在中雏期应铺上垫料。进雏前应准备好育雏舍,包括全面消毒,配齐工具、饲料、保温设施等,并在进雏前试温。

2.3 育雏期 为保证种鹅质量和育雏成绩,必须严格选择留种雏鹅,把好第一关。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的健雏,出壳时间要正常,活力好,眼有神,被毛有光泽,脐部收缩良好,握在手中挣扎有力,感觉有弹性。一般雏鹅比种鹅计划多留20%左右,以供选择,公母比例为1∶4。留种雏鹅应尽快运至育雏舍,进行初次饮水调教,俗称“开饮”。第1周饮水中需加入复合维生素,必要时加入抗菌药物。刚出壳雏鹅可用全价配合雏鹅料撒在垫布上任其采食,第2日起在饲料中混入适量青料投喂,牧草切成0.2~0.5cm长,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放长牧草长度和增加青料量。

2.4 营养需求 根据鹅的生长规律,舍饲鹅在4~5周龄,放牧鹅在6~7周龄的日增重最高,达到生长高峰。营养水平对其生长速度有较大影响,前期生长较快必须供给足量和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使其发挥最大的生长潜力。中后期是羽毛和骨架迅速生长阶段,第6周时,当主翼羽长至3.3cm后,容易向外翘出,成熟后影响配种,此时应适当控制日粮,防止主翼羽生长过度,精料控制在200g/(只·d)左右。7周龄时腹部新羽长齐可不用垫料,8周龄起加大精料量,尽快促进新羽生长,机体得到充分发育,满足选种需要。

猜你喜欢
种鹅养鹅雏鹅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提高种鹅受精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林下养鹅的特点和生态养殖技术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农村养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种鹅的选配技术
青年“鹅倌”圆梦反季节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