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的语文情感教学

2014-09-30 20:53邵长颂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新课改语文

邵长颂

内容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响应新课改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以全新的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情感教学

1.前言

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制,每一篇课文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可以从文中看出作者的情怀,不管课文所表达的是对自然的热爱,还是展现社会人情冷暖,小学生都应从中体会课文情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情感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重视情感教学,以此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体会文中情感。

2.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1有利于陶冶情操

小学生情感单纯,情感观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于不良思想的抵抗力较低,小学是学生形成情感观的重要阶段,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情感环境,提高学生的情感自制力,避免不良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中的课文作为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具有积极性,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对学生情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2.2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情感教育意义,里面所表达的情感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观和思想观。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是非判断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方面的优越性,通过语文情感教学,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3培养学生的情商

小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生活经验较少,情感控制能力较差,未能深刻认识问题,容易表现自己内心情感,这是情感不成熟的表现。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是学生情感意识、情感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亲情、友情及师生情,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商。

3.新课改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3.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很难从课文中找出重点,把握课文中的情感,难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应在课前定位小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使学生理解稳重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分析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特点,以求达到师生之间的思想共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该文中,女孩在寒冷恶劣的天气下卖火柴,双脚没有穿鞋,课文通过描写寒冬季节的冷、女孩卖火柴的背景,衬托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可以详细讲解课文重点,说明女孩为什么在点燃火柴时,产生幻象,让学生掌握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女孩的命运,对贫苦儿童油然而生同情之感,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

3.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直观思维,情感变化快,情绪容易受到感染,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感得到有效激发。例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时,可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刻理解五壮士勇于奉献、牺牲的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更好的理解《狼牙山五壮士》所表达的悲壮之情,从而丰富学生感情。

3.3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以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日常生活为基点,教材内容极富情感,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语文教学,使教材与学生生活相互融合,以此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例如,在讲解《夹竹桃》一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理解韧性,通过课文中如诗意般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让学生用真情实感与他人交流,体会课文含义,联想到净化城市的清洁工,默默无闻的守卫员,充分理解坚韧、默默无闻、持之以恒这些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涵义。在收获学习成果的同时,陶冶情操、洗涤心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及情感控制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坊前镇甘霖联小)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新课改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