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光色的东方之路

2014-09-30 08:00尚辉
收藏 2013年12期
关键词:光色语种油画

尚辉

张华清教授简介

张华清,1932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市东陆房乡牛家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50年进山东大学深造,1952年大学毕业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助教。1953~195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艺术研究班进修,其间拜齐白石为师,研习中国书画艺术。1955年考取留学生,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专攻俄文。1956年8月赴苏联国立列宾美术学院留学,留学期间曾任中共列宁格勒市留学生总支书记,为国家培养留学生工作作出贡献。

作品自1963年起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其中:素描《读信》于1963年收录于莫斯科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素描教学示范作品集》中;油画《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韶山建党》等参加全国美展,并被博物馆收藏;油画《女儿》于1987年选送美国参加首届“当代中国油画展”。论文发表于多种美术专业刊物,其中《略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收录于《油画艺术的春天》一书中。出版有《张华清画选》《新疆油画写生选集》《张华清油画集》(日本版)、《俄罗斯风情油画集》等画集。

曾任江苏省四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油画协会主席,兼任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

1999年俄罗斯政府文化部授予张华清“普希金文化勋章”,并聘为俄罗斯美术学院荣誉教授。1999年美国东方文化艺术基金会颁发其“文化艺术交流奖”。200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政府颁发张华清“圣彼得堡三百年”金质奖章,表彰他对中俄艺术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

20世纪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国人骤然感受到经济全球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的全球化问题。

全球性市场经济和互联网使地域性的文化边界与文化的民族性边界逐渐缩小乃至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全球化意味着不同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碰撞与互融。实际上,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世界历史的演进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就美术领域油画语种而言,从尼德兰创立后传播到意大利,再到法国,是一个欧洲化的过程;油画从欧洲远足到东方的日本和中国,是东西方的全球化过程。问题是:在油画语种的全球化时空漂移中,油画作为艺术表达的语种必须成为本土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心理的方式,而不是鹦鹉学舌。

因此,油画的全球性传播,便是一次被本土修正和同化的旅程。

比如法国的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传播到俄罗斯后,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巡回画派,它在审美思想和表现手法上都凸现了19世纪末的俄罗斯寒带文化的特质。富有意味的是,油画在20世纪初大批舶来中国后,唯在五六十年代独尊苏派,在那个冷战时期,中国的艺术形成了被苏式同化的特殊景观。于是,整整的一代人,以苏里柯夫、列宾的油画为学习典范。但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政治经济的独立也促成了文化上的自主意识,“民族化”的口号由此而提出,中国油画在20世纪50年代末,真正开始了本土化的自觉。

前些日子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印象光色的东方之路——张华清油画展”,从一个案例揭示了留苏油画家这一代人的文化历程。作为中国正式派遣到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的11名学生之一,张华清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的艺术探索,伴随着对苏式写实主义造型体系的传播,而进行着油画语言背后的文化转换。他是中国油画家中罕有的大器晚成者,60岁之后的三度俄罗斯之旅,升华了他的艺术个性,使其艺术创作飞跃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其光色的微妙绚丽和笔触的浑厚苍莽,既体现了印象主义色彩语言的经典性,又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质。旅行是他的创作过程,也是他的创作生命。他通过异域旅行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热忱,在陌生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寻找新的光色魅力,在错置的文化语境中体悟和追索中国的文化精神,这才是埋藏在他艺术生命中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

尽管从语言的文化体系性看,油画语言体现了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历史积淀,但随着语言引进以至包含在语言中所有的文化特质与价值判断,都转换为对中国文化情怀的表述与渗透,并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改造鉴赏笔墨的眼睛,另一方面也对油画语言本身进行文化上的修正。

尽管宏观上,油画语种中的印象主义发轫于法国、又传至美国和俄罗斯、再传至中国是一个全球化的时空漂移过程,但就微观上,各文化地域所形成的印象光色都打上了本土性的文化烙印。可见,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弥文化差异和异质,这是我们通过张华清“印象光色的东方之路”可以得到的启示。(本文作者系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光色语种油画
一张油画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油画《塬下》
油画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鸡舍LED光色智能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岁月长又长》(油画)
论述舞台灯光设计中光色的应用探讨
板上芯片集成封装发光二极管的光色检测系统
电视照明中光色的运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