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引《论衡》考略

2014-10-08 06:11苏国伟智延娜
关键词:论衡初学谓之

苏国伟,智延娜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初学记》[1]是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命徐坚、张说等人编撰的一部较为精审的类书,其作用在于为诸皇子作文时查事类、辞藻之用,因为内容便于初学,所以叫做《初学记》。全书共三十卷,分二十三部,三百十三类。类目中每条都先“叙事”,罗列有关材料并加以说明辨正;次“事对”,即从所叙的事中,概括出对偶;末列诗文。正文皆单行,注用双行小字。全书材料的安排,一般都经过剪裁与组织,内容上有所关联。《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评价甚高,“其叙事虽难取群书,而次第若相连属,与他类书独殊”,“其所采摭,皆隋以前古书,而去取谨严,多可应用。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若《北堂书钞》及《六帖》,则出此书下远矣。”[2]《初学记》所引,包括隋以前之古籍及初唐的一些诗文和其他著作,保存了许多有关历史、地理、民情风俗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材料,既可供校勘考证古书又可从中搜集古书之佚文。

《初学记》引《论衡》篇目和次数如下:《说日篇》3次;《雷虚篇》2次;《吉验篇》1次;《祭意篇》1次;《别通篇》1次;《论死篇》1次;《效力篇》1次;《乱龙篇》1次;《超奇篇》1次;《累害篇》1次;《是应篇》3次;《语增篇》1次;《刺孟篇》1次;《量知篇》1次;《奇怪篇》1次;《物势篇》1次;《无形篇》1次。书中有明言引自《论衡》,而不见于现存《论衡》者;亦有抄录《论衡》,非为全文摘录,而是从中选取一段或者一句,又有省简者;除此之外,还有异文。

一、不见于现存《论衡》的文句

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一生著述丰硕,曾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问世,但多已亡佚,流传下来的仅有《论衡》一书。今本《论衡》共三十卷,全书八十五篇,《招致》一篇有目无篇,实存文字八十四篇。《初学记》中,有不见于今本《论衡》的共两条。

1.《初学记》卷二十《政理部·赦第一》:王充《论衡》曰:赦令将至,系室钥动,狱中人当出,故其感应令钥动也[1]470。

2.《初学记》卷二十《政理部·囚第十》:王充《论衡》曰:赦令将至,则系室钥动,狱中人当出,故感其应,令钥动也[1]491。

按,以上两句文字略有不同。《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意林》卷三引作“将有赦,狱钥动,感应也。”[4]周广业曰:“出《招致篇》。”[5]1211此两句可能是《论衡》亡佚篇中句子,亦有可能是今存篇章之中亡佚的句子,由于资料缺乏,难以确定。

二、省 简

《初学记》所引《论衡》语句,句子省简较多,但句义相对完整。具体省简情况表1所示。

表1 《礼学记》引《论衡》语句省简情况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初学记》引用《论衡》语句的省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对虚词的省简,如例5中省略“之”字;2.对实词的省简,如例1中省略“正”字,又如例9中省略“角”字;3.对语句的省简,如例3省略“击折树木,坏败室屋者”一句,又如例7中省略“齐之世家”“巳频蹙”两句,例10中省略“五经章句,皆为二十万”“郭路”;4.对句子内容的概括,如例6中,将《是应篇》“王者之堂,墨子称尧、舜高三尺,儒家以为卑下”一句概括为“墨子称尧舜堂高三尺”,句意未变,概括得当。例8中引“薄如萐形”为“如箑形”。《说文》曰:“萐,萐莆,瑞草也。”《白虎通·封禅》曰:“萐莆者,树名也,其叶大于门扇,不摇自扇,于饮食清凉,助供养也。”[6]1346《说文》曰:“箑,扇也。”《方言》卷 五:“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6]1243盖意引也。又如例11中引“塪”为“床”,引“囚罪正,則木囚不動;囚冤侵奪,木囚動出”为“罪正者,不動;冤者,木自動出”,亦为意引也。

三、异文及其价值

(一)字义相同,字形不同

1.《雷虚篇》: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纍纍如连皷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皷,右手推椎[3]67。

按,《初学记》卷一:“图画之工,图雷之状,如连鼓形;又图一人若力士,谓之雷公,使左手引连鼓,右手椎之。”[1]20“皷”字,《初学记》作“鼓”。皷,同鼓。《正字通》:“皷,俗鼓字。”《战国策·秦策二》:“甘茂攻宜阳,三皷之而卒不上。”《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钟磬瑟皷。”《敦煌变文集·八相变下》:“楼头才打三更鼓,寺里初声半夜钟。”[6]1151

(二)《初学记》为是者

1.《说日篇》:日昼行千里,夜行千里。麒麟昼日亦行千里。然则日行舒疾,与麒麟之步,相似类也[3]112。

按,《初学记》卷一:“日昼行千里,夜行千里;骐骥昼日亦千里。然则日行舒疾,与骐骥步相类。”[1]7“麒麟”当作“骐骥”,此处用来比喻行动之迅速。孙人和《论衡举正》曰:“‘麒麟’当作‘骐骥’,并字之误也。《状留篇》云:‘骥一日行千里者,无所服也。’《初学记》一、《御览》四、《锦绣万花谷后集》一引并作‘骐骥’。下文诸‘麒麟’字,并当作‘骐骥’。”[7]45吴承仕《论衡校释》曰:“《状留篇》:‘兔走疾于麒麟’。则麒麟非善走之兽。《初学记》、《御览》引此文作‘骐骥’,是也,当据正。《盐铁论·讼贤篇》:‘骐骥之輓盐车。’”[8]62

2.《说日篇》:日行一度二千里,日昼行千里,夜行千里。麒麟昼日亦行千里。然则日行舒疾,与麒麟之步,相似类也。月行十三度,十度二万里,三度六千里,月一旦(日)夜行二万六千里,与晨凫飞相类似也[3]112。

按,《初学记》卷一:“日月,一日一夜行二万六千里,与冠凫飞相类。”[1]7“一旦夜”当作“一日一夜”。刘盼遂《论衡校笺》曰:“‘旦’字为‘日一’二字之误合。上文‘日昼行千里,夜行千里’,据昼夜言;下文‘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亦据昼夜言,则此文为‘月一日一夜行二万六千里’,明矣。”[9]

3.《别通篇》:亡国之社,屋其上、柴其下者,示绝于天地。《春秋》薄社,周以为城[3]133。

按,《初学记》卷十三:“亡国之社,屋其上柴其下者,示绝于天地。夫春秋薄社,周以为戒。”[1]326“城”字当作“戒”字,概形近而讹。《春秋谷梁传·哀公四年》作:“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范注:“殷都于亳,武王克纣,而班列其社于诸侯,以为亡国之戒。”《公羊传》何注曰:“以为有国之戒。”[10]599《吕氏春秋·贵直论》:“亡国之音不得至于朝,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高诱注:“戒惧灭亡。”[11]296“薄社着戒,乃春秋家旧说。”[5]594天启、王、钱、崇文本皆作“戒”字。

4.《佚文篇》:杨子云作法言,蜀富人赍钱千万,愿载于书。子云不听:“夫富无仁义之行,圈中之鹿,栏中之牛也,安得妄载?”[3]198

按,《初学记》卷十八:“扬子云作《法言》,蜀富贾人赍钱十万,愿载于书。子云不听,曰:‘夫富无仁义,犹圈中之鹿,栏中之羊也,安得妄载。’”[1]442孙人和《论衡举正》曰:“《初学记》十八、《御览》四七二引此文,‘富’下并有‘贾’字,‘千万’作‘十万’,‘听’下有‘曰’字,‘之行’二字作‘犹’,皆是也。今本脱误,当据补正。”[7]98黄晖《论衡校释》曰:“孙谓‘之行’二字当作‘犹’,非也。《御览》八二九引‘之行’下有‘正如’二字,又八三六引‘之行’下有‘犹’字,《事文类聚》引同,则‘之行’二字不误,当据补‘犹’字。”[5]869

5.《超奇篇》:或曰:著书之人,博览多闻,学问习熟,则能推类兴文。文由外而兴,未必实才学(与)文相副也。且浅意于华叶之言,无根核之深,不见大道体要,故立功者希。安危之际,文人不与,无能建功之验,徒能笔说之效也[3]137。

按,《初学记》卷二十一:“学问习熟,则能推类兴文。文由外而滋,未必实才与文相副也。且浅意于华叶之言,无根核之深,不见大体也。”[1]511“学”字当为“与”字,盖形讹也。上文所说“实诚在胸臆,文墨着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即此意也。

6.《累害篇》:论者既不知累害者行贤洁也,以涂搏泥,以黑点缯,孰有知之?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3]8。

按,《初学记》卷二十一:“论者既不知累害所从生,又不知被累害者行贤洁也。以涂抟泥,以墨点缯,孰有知之。清受尘,白取垢;青蝇之污,常在绢素。”[1]520《论衡》中无“所从生,又不知被累害”九字,根据上下文意,当据补。

7.《量知篇》:绣之未刾,锦之未织,恒丝庸帛,何以异哉?加五彩之巧,施针缕之餝,文章炫耀,黼黻华虫,山龙日月。学士有文章之学,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3]124-125。

按,《初学记》卷二十七:“绣之未刺,锦之未织,丝帛何以异哉?加五采之巧,施针缕之饰,则文章炫耀。学士有文章,其犹丝帛布五色之功。”[1]656孙人和《论衡举正》曰:“据上下文校之,不当有‘之学’二字,盖误衍也。”[7]53

8.《奇怪篇》:兔吮毫而懷子,及其子生,從口而出[3]35。

按,《初学记》卷二十九《兽部·兔第十二》作:“兔舐雄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中。”[1]716“吮”字当作“舐”字。黄晖《论衡校释》曰:“《说文》:‘吮,欶也。’《释名·释饮食》曰:‘嗽,促也,用口急促也。吮,循也,不绝口,稍引滋汋,循咽而下也。’是吮为勺口嗽吸也。嗽,音山角反,今语犹存。若吴起、邓通之吮嗽痈血是也。施于毛物,义则未妥。”[5]159

9.《雷虚篇》:盛夏之时,雷电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世俗以为击折树木,坏败室屋者,天取龙,其犯杀人也,谓之阴过[3]65。

按,《初学记》卷一:“盛夏之时,雷霆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俗以为天取龙。其犯杀人,谓之有阴过。”[1]20孙人和《论衡举正》曰:“‘谓之’下脱‘有’字。下文云:‘人有阴过,亦有阴善。有阴过,天怒杀之;如有阴善,天亦宜以善赏之。’正承此言。《类聚》二、《御览》十三引并有‘有’字。”[7]25

(三)明通津草堂本《论衡》为是者

1.《物势篇》:蚊虻之力,不如牛马,牛马困于蚊虻,蚊虻乃有势也。鹿之角,足以触犬,猕猴之手,足以搏鼠,然而鹿制于犬,猕猴服于鼠,角爪不利也[3]35。

按,《初学记》卷二十九:“蚊虻之力,不如牛马,牛马困于蚊虻者,势也。鹿之角足以触犬,猴之手足以搏鼠,然而鹿制于犬,猴服于鼠,爪不利也。”[1]721《初学记》中无“角”字,错。“角”字是对上文“鹿之角足以触犬,”“然而鹿制于犬”的概括总结,无此字不足以概括上文内容。

2.《刺孟篇》:仲子,齐之世家,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弗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也,巳频蹙曰:“恶用是鶂鶂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吐之[3]105。

按,《初学记》卷二十六:“仲子兄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之;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于于陵。他日归,有馈其兄生鹅者,曰:‘恶用是鶂鶂者。’他日,其母杀是鹅与之食,其兄自外来至,曰:‘是鶂鶂者之肉。’而仲子耻负前言,即吐而出之。”[1]639《论衡》中“其兄自外”后无“来”字,“盖依《孟子》妄删。”[5]464另,“出而吐之”,《初学记》引作“吐而出之”。《孟子·滕文公下》作“出而哇之”[12],“哇”即“吐”,《初学记》作“吐而出之”,误。

[1]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6:1143.

[3]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代通津草堂本,1990.

[4]马骢.意林[M]//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6-1990:19.

[5]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论衡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

[7]孙人和.论衡举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吴承仕.论衡校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9]刘盼遂.论衡校笺[J].北平图书馆馆刊,1934,8(5,6).

[10]李学勤.春秋公羊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吕氏春秋[M].高诱,注.上海:上海书店,1992.

[1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猜你喜欢
论衡初学谓之
民国北方京剧科班的发展流向及与“外江派”关系论衡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论衡》选读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钱本草
轮滑苦与乐
《初学记》文部资料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