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切的变例

2014-10-08 05:42周超

周超

摘 要: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与读若、读音、直音、打比方的注音方式相比,它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1]。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籍、调查全国各地方言、欣赏古代诗歌押韵、平仄的金钥匙。本文重点介绍《广韵》里反切上字的声母:z、c、s、j、q、x、g、k、h,以及在拼读被切字声母时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反切;舌尖前音;舌根音;舌面音;演变规律

中图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23-02

“反切”是东汉末年出现的一种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方法,它拥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同时,它还是使用范围很广的的注音方法,对今人研究古今音的演变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反切的起源

在反切未出现之前,古人使用“譬况”、“读若”、“直音”等方法注音,但是由于这几种方法都不尽合理[2],为了更好地解决汉字的注音问题,于是产生了反切注音法。那么反切的注音方法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清代刘熙在《说文双声序》说:“切音起于始制文字者也。许氏《说文》于字下系之以声,其有所受之矣。夫六书中较难知者莫如谐声、叠韵、双声,皆谐声也。许氏论形声,及于江河二字,方许氏时有未有叠韵、双声之名,然河可为叠韵,江工为双声,是其实也。”他认为反切之音始于始制文字者未见史证。另一方面,在先秦时期,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是单音节词占优势,如,“盍”(何不)、“诸”(之乎)、“焉”(之于)、“尔”(如是)等,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字组合起来表示一字之意。这种古时的组合之法就是反切产生的雏形或前身,并且与反切的拼写基本原则很是相似。有学者认为,反切产生于汉末,是在双声、叠韵的基础上受到印度悉昙字(即梵文)拼音原理的启发与影响,也是为了满足翻译印度佛经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3]。虽然对反切产生的时间还没有准确的结论,但反切的最早使用时间是在东汉末年。

二、反切的变例

在古今语音发展过程中,有些反切上下字的声母、韵母与声调由于受到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以,在拼读出被切字的读音很难以现代普通话语音念出,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古语音变化规律[4]。例如,龟,居追切。如果按照反切的基本原则(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及声调)来拼读的话,所切出来的读音应该是jui,显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拼不出这样的读音。诸如这样的例子在古今音演变中有很多,下面就《广韵》里反切上字拼读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

在《广韵》里如果遇到反切上字的声母是z、c、s、j、q、x、g、k、h,如何判定被切字的声母呢?关键要看反切下字的四呼情况。

(1)如果反切上字的声母是z、c、s,反切下字是开口呼或合口呼,那么,被切字的声母仍为z、c、s。例如,则,子德切;草,仓老切;酸,素官切。

(2)如果反切上字的声母是z、c、s,反切下字是齐齿呼或撮口呼,那么,被切字的声母要变为j、q、x。例如,线,私箭切;测,初力切;鐫,子泉切。

(3)如果反切上字的声母是g、k、h,反切下字是开口呼或合口呼,那么,被切字的声母仍为g、k、h。例如,该,古哀切;豤,康狠切;昏,呼昆切。

(4)如果反切上字的声母是g、k、h,反切下字是齐齿呼或撮口呼,那么,被切字的声母要变为j、q、x。例如,犬,苦泫切;激,古歴切;系,胡计切。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z、c、s、g、k、h与j、q、x的变换规律。下面用一个图简单地描绘出来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以便于帮助读者可以加深记忆,进而更加深入地掌握与运用。

其实,在《广韵》里,诸如z、c、s、g、k、h与j、q、x这样单向的变换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但是,j、q、x与z、c、s、g、k、h相互转换的例子却是屈指可数的。下面就将《广韵》里属于这一类的反切列举出来。总计82个,由于字量太多,仅按不同标准列举三组切语字。

第一组:话(下快切) 霍(虚郭切) 龟(居追切) 规(居隋切) 岿(丘追切) 逵(渠追切) 揆(求癸切) 喟(丘愧切)

第二组:核(下革切) 鹤(下各切) 纥(下没切) 喝(许葛切) 解(佳买切) 归(举韦切) 轨(居洧切) 鬼(居伟切)

第三组:磋(七何切) 瑳(千可切) 紫(将此切) 字(疾置切) 自(疾二切) 慈(疾之切) 瓷(疾资切) 刺(七赐切)

根据上面所列举的j、q、x舌根音一类的转换,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5)如果反切上字的声母是j、q、x,反切下字是开口呼或合口呼,被切字的声母为z、c、s或g、k、h,那么究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被切字的声母为z、c、s或g、k、h呢?从上面所列举出来的反切之字,我们可以归纳出凡是当这15个字(疾徐 先秦 七旬 借息 取相 即将 祥详 千)作反切上字时,不管反切下字的等呼情况如何,被切字的声母都一律读为z、c、s。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按照“平送仄不送”规律来拼出被切字时,反切上字的声母与被切字的声母一定要对应(即送气与不送气音是成对相配的)转换。例如,餐can,七qi感切。就是说c与q的送气与不送气是对应一致的。除了这15个字,如果作反切上字时,剩余的被切之字的声母统统都变为g、k、h。例如,贵,居胃切。

(6)如果反切上字的声母是j、q、x,反切下字是齐齿呼或撮口呼,那么,被切字的声母仍读为j、q、x。例如,奖,即两切;虚,朽居切;砌,七计切。

值得提醒的是z、c、s、g、k、h与j、q、x的变换与j、q、x与z、c、s、g、k、h的变换在与反切下字的四呼相拼时,被切字的声母是恰恰相反的。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掌握三组之间相互转换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了反切的演变规律之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语音及其发展的情况,但是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字音的古今差异也逐渐地凸显出来。例如,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运用现代普通话的平仄就很难推出古代的平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首先,反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字,了解古代读音,也有利于方言的调查。清代的音韵学家江永在他的《古韵标准》里曾说过:“人能通古今之音,则亦可以辨方音。”又说:“入其地,听其一两字之不同,则其他字可类推也。”他的意思是说,到一个方言区之后,听它一两个字,了解不同读音,那么,其他古代同声母或同韵母的字就可以类推,就可以找到它的对应规律了[5]。其次,反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读各类韵书,以便更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罗常培先生曾说过:“韵书之根据在反切,韵书之规模在四声。”[6]

——————————

参考文献:

〔1〕段玉裁.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20.

〔3〕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55.

〔4〕李敬.试论反切在汉字注音法和造字法中的作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4).

〔5〕马克东.试论反切的起源、拼读规则及其改良[J].绥化学院学报,2006,(6).

〔6〕彭辉球.试论反切的产生及其应用[J].湘潭大学学报,1985,(1).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