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2014-10-08 05:50丁旭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审美观念传承

丁旭

摘 要:当传统的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编舞艺术应如何适应?本文从一名舞蹈演员、舞蹈编导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从“在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中镶嵌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在朴素的原生态舞蹈中注入多姿多彩的现代编舞技法”、“经典文化与现代民族民间舞并存”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审美观念;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49-02

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和歌颂美好生活的文化艺术,它被称为艺术之母。舞蹈无疑起源于劳动,但它也与巫术、宗教有关。古人祭祀祖先、神明的仪式是少不了舞蹈的。在古代,凡重大事件都要举行祈祷,通常情况下是由巫师或部族头领主持,而舞蹈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后来又出现在婚丧嫁娶仪式中,并逐步演变为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可见舞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从历史上看,凡临盛世,文化艺术也必将获得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舞蹈编导艺术也迎来了它的春天。改革开放后,民族民间舞蹈迎来了它的盛世,文艺舞台空前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演员、舞蹈编导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的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在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中镶嵌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基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合,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传统价值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旧有模式,民族民间舞蹈必须从结构方式、舞蹈语言、舞蹈动作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在风格上不应再沉迷于格式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形象化;在造型上,不再固守圆形线条和对称形态,而要追求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要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总之,就是在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中镶嵌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

二、在朴素的“原生态”舞蹈中注入了多姿多彩的现代编舞技法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编创的《云南映象》,选择的是几种云南比较典型的原生态乐舞形式。如:太阳鼓舞源自于基诺族欢庆丰收的大型舞蹈,芒鼓舞源自于哈尼族正月祭祀龙的舞蹈,烟盒舞源自于石屏等地彝族逢年过节、婚嫁喜事等节庆及社会生活仪式中自娱自乐的娱乐性舞蹈等,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成为了舞蹈编创的源泉。《云南映象》再现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百年历史,凸现了民族原生态歌舞的绚丽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但在创作构思上却融入了以现代的舞蹈理念及先进的舞蹈技巧,以现代技术进行加工润色,通过舞台灯光、色彩、画面等现代元素的运用,使整个作品显得血肉丰满,思想内涵丰富,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云南映象》可称得上在朴素的原生态舞蹈基础上注入多姿多彩的现代编舞元素的代表之作。该舞蹈的可贵之处在于,现代舞蹈元素及现代舞蹈编舞技术的运用,并没有损害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原有形态。

三、经典文化与现代民族民间舞并存

经典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元素,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舞蹈所用的器材、服装甚至舞蹈动作都带有各民族原始文化印记,如少数民族的祭天、祭神、婚丧嫁娶等。像藏区的锅庄舞,拉祜族的芦笙舞,这些舞蹈作品具有本源性,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尽管它的艺术性、娱乐性很强),它记录的是先民的生活方式,表达的是先民对神灵、对生命、对祖先的崇敬,更具有文化、宗教意涵,它是原始艺术的活化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给定的范畴是,无形文化遗产大致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工艺技术以及人类生产知识与生活知识等六个方面。而原生态舞蹈作品几乎涵盖了其中的大部分,经典的原生态舞蹈是表演艺术,其内容包含岁时节日民俗与人生仪礼,而舞蹈的服装、特定器具又与工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经典的原生态舞蹈无疑属于无形文化遗产,无疑应当受到特殊的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使其进入博物馆、历史典籍,而是继承与发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原汁原味的经典原生态舞蹈作品,是先民生活、文化的原始记录,是当时、当地的历史的缩影,人们传承、欣赏它就是对这个时空回忆,以及对这一记忆的保存。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有了新的发展,推动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机械的传承、保护,与现代人的文化需求相悖,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另外,随着各民族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始的、民族的文化形态正在脱离人们审美视野。如何保留这些历史记忆,如何保护这些民族的瑰宝,使我们的历史文化不至于出现断代,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保护这些文化瑰宝?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审美观念传承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与情感的处理与运用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