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4-10-11 18:33高胜礼
甘肃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

高胜礼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环境;教师;家庭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26—01

从现代健康观或健全人格的角度来讲,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现在社会的转型使中学生面临着生活、学习、升学等多种压力,加之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从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例如,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画像、书画长廊、名言警句、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特别是对于刚踏进中学校门的青少年来说,学校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时时刻刻都在触动着他们的感官,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但这还远远不够,学校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又可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针对现在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逆反心理强等问题,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教师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控,努力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主题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二、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课堂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来自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或来自于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或来自于自私狭隘的虚荣心,或来自于意志软弱,缺乏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或来自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生活习惯等等。教师对于学生的这些心理疾病,要积极疏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心理负担,树立战胜不健康心理的自信心。教师只有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任的知心人,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常常把评价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教师应当拥有一颗爱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做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不容忽视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所以学校要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家长也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各种培训,多学一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学生考试成绩差,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教师通过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学生手册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孩子的实际,切不可给孩子提不合实际的要求。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意志力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家长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就要求家长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心理。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家庭“煮”夫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