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014-10-11 12:52习尚丽
甘肃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教材情境资源

习尚丽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材资源;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97—01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走进数学课程资源,可开发和利用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式多种多样。那么,数学教师怎样来挖掘和利用数学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一、用活教材资源,激励学生“想数学”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其利用和开发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师要用自己对教材的敏感度,加深对我们手中的教师用书和教材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延伸拓展教材。

1.首先要尊重教材,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能立足于教材之上,走出教材,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紧扣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构筑学习数学的广阔空间;能把握教材使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遵循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科学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观察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推理验证的能力。

2.用好主题图和例题。如教授“认识线段”一课时,教师创造性地对这一教学情境进行加工处理,把单纯的观察变为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亲历“拉”线段的过程,使学生对线段的特征“两点间线段最短”的理解感悟更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既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又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巧妙地将新知融入问题情境中,既尊重教材,也不拘泥于教材,能巧妙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既到位,又不越位,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二、挖掘教材资源,引领学生“悟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数学”情境,模拟生活,再现生活,激发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在数学课堂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让学生自悟自得。比如在进行二年级上册“抛硬币”,抓住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性,把生活中孩子最喜欢的“石头、剪子、布”引入到课前,引出课题“可能性”。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抛硬币和摸棋子两个活动,在抛硬币活动时,笔者让学生先猜后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猜想——实验——探索——验证”这一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记录、交流、发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空间和思考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有趣的猜测活动中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经历了验证猜测的过程,感受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从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实现了对事件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

三、整合教材资源,使学生“做数学”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情景中发现、探索、体验挫折与成功,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体现“做”数学的教学理念。

四、巧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用数学”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具备了数学知识不等于就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懂得善于结合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教师积极地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有效教学资源,既能走进去,又能跳出来,并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独立思考提升教材,才能搞好课堂教学设计、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编辑:蔡扬宗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情境资源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