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质量控制问题探析

2014-10-17 03:07李宝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7期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质量施工人员

李宝生

(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四川 乐山 614000)

电力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电力工程施工过程极其复杂,且施工涉及面包括:管理制度、操作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气象、地质、机械、水温、地形、材料、设计等较为广泛。这些因素都会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例如:机械设备正常磨损、复杂多变的环境、操作的细微变化、材料使用的细微差异等等,均存在质量变异的可能,严重的还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质量管理引出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为达到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作业活动和技术。换言之,质量控制为达到治疗要求、获得经济效益而采用的质量作业活动和技术。控制电力工程质量就是在电力工程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与控制指标,真正落实质控规划,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实施每一个施工环节,最大程度上确保电力工程的交付与使用。

一、电力项目建设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伴随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建设也取得不小成绩,电网系统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地区较为偏远的地区的用电问题也都得到解决。电力行业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行业,肩负着生产、生活的电力供应。电力工程的建设是电力行业的基石,不断完善和建设电力基础设施,才能为国家电力系统和电力行业的进步打下牢固基础。建设、制造电力设备必须以完善的管理和成熟的技术为依据,不仅是工程进度延误的问题,质量关不能守好,还会带来生命、经济损失。因此,控制电力工程质量刻不容缓,只有全过程地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监管,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二、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1质量计划的制定和质量目标的建立。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中,要想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必须重视三个步骤,即创建目标、实施目标、及实现目标。首先应根据用户要求、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未解决问题、质量目标,来创建质量目标。实施目标就是分解与落实目标,落实及实施目标责任是核心。全方位管理也将各专业及工序作为质量控制的重心,来实现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从诸多方面进行确保。除此之外,还应完善管理制度。材料管理流程需要完备的材料管理制度的把关,分别对材料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手段、管理流程、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规范,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能够分明材料管理人员工作权责,起到限制与导向的双重作用。例如:完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依据为材料管理中的凭证,其主要包括退料单、点收单、购货发票、领料单、调拨单、购货合同、请购单、采购计划、材料预算等,对材料管理凭证进行核对是内部监督控制的有效措施。而岗位责任制的完善则针对三员分开而定,将材料核算会计人员、仓储管理人员、采购人员这3个岗位划分开来则为三员分开,三个岗位应从业务上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不能有所混淆。

2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形成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还体现在产于工程项目施工的服务人员、操作人员、管理技术人员等,只有各个岗位间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力量,才能有效控制电力工程质量。质量从施工人员抓起,要提升人员素质,坚持先培训、后优选的方法。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原则,提升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帮助施工人员树立企业效益综合效益、社会效益、数据效益、为用户服务、预控为主、质量第一等观念。施工人员工作应一丝不苟、技术精湛,对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法制观念须严格执行。除施工人员以外,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都应具备较强的能力,如质量检查、技术指导、组织施工、管理目标、规划质量等。服务人员应秉承间接确保工程质量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及生活服务。人员素质的提升需要培训、教育,需要有机结合物质和精神激励。

3设备和材料的严格控制。电力工程施工中,所用设备、配件、材料等均需与产品质量标准及设计标准相符。在采购、运输、和使用等方面来控制工程质量。针对目前送货上门销售、回扣销售等,应做好如下工作:采保人员的优选、信息的掌握、进货的严格把关。在挑选、任用采保人员时,任用标准要以守信、忠于事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为本,同时还应加强平日培训,以提高采保人员的质量鉴定水准及政治素质。其次是信息的掌握,应选择供货能力强、价格靠谱、质量有保障的厂家,且供货厂家应有社会信誉、产品应由合格证、有资金保证和技术保证,这样不仅减少了材料成本,还对材料的质量实施控制。

最后,还应严格把好进货关,工程项目中应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还应全过程监控项目设备、配件、建材等质量,以解决物资市场产品质量混乱等情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施工项目所有主材,按照规定检测进场材料,且还应具有与规范要求相符的质保书。若产品质保书项目不全,应开展鉴定、检测与分析。不得使用与标准、要求不符的。

为确保检测报告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在检测建材时,须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创建材料信息化管理是为了满足电力施工企业发展需求,可升级、可共享、易于操作、实用性高等是材料信息化管理不可代替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与材料管理工作实际业务步骤相符。例如: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该系统功能层面来看,材料入口、材料出口、材料库管理、材料计划、缺料预警、生产报表等均为该系统功能模块。系统界面良好,便于操作,且为方便该系统日后升级与扩展软件功能,还应设置预留接口,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要。

材料管理业务自身具备多人员、多岗位、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特点,对此,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提供必要手段。对采购材料模式进行更新,可解决材料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如将采购材料的步骤深入规范,首先,应慎重处理采购人员的问题,对采购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强化其专业素质标准,从而确保提升材料采购的质量;其次,让公司管理层面来负责采购材料工作,降低成本,促使规模优势的形成,各个项目用材可由企业进行集中采购;再次,为达到对项目材料库存余额及时掌握的目的,企业各项目部门间应增进交流,项目间应充分调配,促进企业资金流动,为企业运作资金减负,防止库存余量过大。在电力施工企业材料管理中,及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才能够将问题有效解决,增加效益。在整体工程电力中,材料管理十分关键,其对施工进度、成本控制以及工程安全等形成直接影响。对此,加强材料管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提高工程质量、持续发展电力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4全面管理和推进科技进步。技术因素决定了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不仅需要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技术因素还包括检测、检验、信息、装备等技术。电力产品观念的建立体现在产品功能和质量上,施工工艺及新型产品的更新换代通过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得以实现。具体对策如下:在闭环管理、坚持改进、稳步提升的现代质量管理原则指导下,质量检查应在攻关措施和质量计划的实施下进行,并且定量分析其结果。总结、归纳经验后,形成新的质保方法,从而获得质量保证的制度与标准。预控应将存在的问题作为未来质量管理的目标。质量控制预期应获得的结果、以及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就是质量控制目标。为更好解决、处理问题,以及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控制质量时,应实施目标管理。在控制质量方面,管理因素十分关键。电力工程项目应创建及实施严密的质量责任制度与质量保证制度,以对各自责任有所明确。管理应在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中全面实施,做到严格控制各项环节。在进行全过程管理过程中,攻关内容和质量目标需根据电力工程质量通病、工程自身特点、施工队伍自身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攻关方案及质量保证计划应在此基础上结合编写的攻关内容和质量目标设计进行制定。在施工生产活动整体过程中落实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产品质量体现出技术的进步。应注重新工艺的适用性与先进性、以及新技术,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还应将与技术标准相符的考核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建立在施工全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还应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的工艺及技术水平。

结语

当电力工程建成后,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是不能够随便更换配件、解体、拆卸的,因此,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尤为重要,须从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环境、材料、机械工具、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等方面进行质量的控制。

[1]余一,厉丹艳,臧国坚.浅议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方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2]李念超.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初探[J].电子世界,2014(23).

猜你喜欢
电力工程工程质量施工人员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浅析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