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技术的控制及优化

2014-10-17 03:07吕孝林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7期
关键词:水化水泥裂缝

吕孝林

(龙门景区伊河管理站,河南 洛阳 471000)

1 剖析如何控制干了以后的混凝土裂缝环节

我们在进行水利混凝土施工时,我们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裂缝的出现大大损害了水利设施的安全性,就会造成现浇混凝土主体容易老化。裂缝的出现主要有一些因素控制,例如:材料的温度、干后的萎缩、钢筋的质量等等。尤其注意的是水泥的质量问题,我们可想而知,一旦我们使用的材料,例如:钢材、成品水泥质量有问题,是绝对不可能保证混凝土建筑的质量的。我们要对水泵运行、涵洞内的浇筑过程、涵洞外面的搅拌过程相互协调,利用这些办法来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对于干后的混凝土出现的裂缝主要是由细微的压力形成的。细小的管道裂缝在混凝土干燥时一步步的失掉水分,因此就会形成比较大细小管的压力,那样就会造成混凝土的体积减小,我们都知道有一种力量始终在约束着混凝土,在混凝土的内部又存在着一种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拉应力,一旦拉应力的力量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力时,就会有裂缝出现。我们在进行搅拌时,必须要严格控制单位面积的用水量,因为,水量的加大一定会造成余下的水量增多,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长久性,就必须要减少每个单位上的水量。

我们在进行水利设施施工时,要保证工程质量,水泥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对于混凝土来说它一定会有一定的收缩性,因此我们在选择水泥时必须要严格。我们都知道不一样的浇筑混凝土就会有不一样的收缩值。我们通过经验可知,收缩性最大的水泥就是矿渣水泥,我们经常用的水泥还要好一些。我们施工时,也就是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要对周围的空间进行约定的约束。

我们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控制裂缝产生,最为关键的还是要从自身进行控制,也就是从水泥的质量上来说。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高强度的混凝土本身水泥的强度方面的一些事情,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此过程的进行必须要做到对水泥的使用数量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裂缝。我们所说的强度较大的混凝土也就是其体积比较大,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比较有保障。在进行泵送建设时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以及比较大的坍落度,我们一定要在水泥里加入一些添加剂来做到即减少水量,还要做到把坍落度的损耗太大的目的和加入极细的活性物质来减少水化热温度,把水泥的性能高上去,还要对其进行节约使用。我们现在有一项新技术,但是对于新技术还不成熟,例如在水泥中添加粉煤灰技术,这个替代量很少,仅仅也就是百分之十五左右,我们经验所知,水泥每个单位使用增多十公斤,水热化就会变化一到一点二摄氏度。

2 如何对混凝土的裂缝办法进行改善

我们在建设时,水化热会开裂,我们必须要根据其自身的性质进行研究,因为有温度,所以,混凝土的里外的温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差距还比较大,还有就是温度还会产生一定的力,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很多的裂缝。这些还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我们知道,在夏季,温度较高,在室外暴晒的原材料温度相当的高。受其影响,混凝土的里面温度比较高。我们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应该利用下面的一些办法,对于降下温度来的骨料,我们可以利用喷水来降低温度、也可以把材料进行遮盖来降温。我们对于此问题造成的裂缝进行解决时,我们可以在现浇之前,买一些冰块,把这些冰块砸碎,当然也不要太碎,大小在直径为三十毫米左右,将其混入材料中,搅拌均匀,然后测量机械出口的温度,加入冰块的多少要依据温度高低来确定。在建设当中,一般机械出口的温度为十八摄氏度时,对于冰块来说一般是六十公斤左右。我们知道破冰时工作太繁杂,大小也不好掌握,加冰后一定要慢慢搅拌,慢慢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我们在实际施工中一般采用加水来降温的办法,也就是用冰来降低水温,然后再用冷水进行搅拌。我们这样做,就会把加冰的水温降到三至七摄氏度左右。

受到白天温度的影响,需要保证各种降温模式的协调,从而实现混凝土入仓温度的控制,确保其夜间浇筑模式的优化,比如针对后夜浇筑模式展开分析优化,确保气温的控制,保证温控体系的健全。通过对上述应用模式的协调,可以进行砼入仓温度的控制。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工作中多把其他工序的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而把混凝土浇筑安排在夜间进行。通过以上温控措施,水利枢纽洞室衬砌工程夏季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在 18℃以内,入仓温度控制在28℃以下,有效地控制了温度裂缝的产生。

受到砼材料性质及其自身施工环境的影响,在早期阶段中砼的水化热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普通硅酸盐水泥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该模块的水化热程度比较大,受到泵送施工工艺的影响,也会出现较大的水化热反应。在浇筑过后一段时间,其内部温度会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钢模板操作模式的优化,进行表面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实现其水灰比比例的优化。一般来说,在浇筑完毕后的 18 个小时,就可以进行钢模板的表面洒水降温模式的应用。在拆模完毕后,要进行混凝土表面全天候养护方案的优化,进行钢模板表面洒水降温情况的深入对比观察。

为了更好的避免混凝土问题,进行钢筋安装模式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做好钢筋安装的清理工作,实现其表面的积极清洁。针对其发生锈蚀的部位,进行砂布及其钢丝刷的应用,进行混凝土建设环节与混凝土应用环节的协调,避免由于其电离情况而导致的钢筋锈蚀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砼水灰比的控制,可以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通过对混凝土的振捣,可以实现对致密性的控制,实现混凝土炭化速度的优化,当然,在应用过程中,也要避免钢筋的长时间的空气接触。

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通过对混凝土裂缝防范环节的优化,可以保证水利建设整体应用效益的提升,从而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1]吴培波.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城市建筑.2013(07).

[2]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2).

[3]陈冠.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2013(09).

猜你喜欢
水化水泥裂缝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地球的裂缝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水泥刨花板
水化硅酸钙对氯离子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