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教育的发展

2014-10-17 03:07胡珍珍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7期
关键词:技校技工学校技工

胡珍珍

(山东省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山东 滨州 256600)

在现行教育体系中,大中专院校主要培养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三产人员。技工院校一直承担着培养以二产类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重任。多年来,技工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在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技工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注和各技工院校的努力下,技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山东省拥有技工院校256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36所,技师学院1所。

1 合理设置专业、各具特色。

技工学校办学思路,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主要行业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共有专业350多个,涉及一类产业30个,加工等二类产业240个,服务等三产业70个。同时各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开创各自优势学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形成了以车床加工为主的优势专业,在全省小有名气。

2 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调整生源结构,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招生对象由初、高中毕业生扩大到大、中专毕业生,招生数量一直呈上升态势。2006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14.86万人,是2000年招生数量的3.09倍,其中,高级技工班、技师班招生63579人,是2000年的13.83倍。技工院校在校生总人数35.76万人,列全国第二位。

3 办学模式逐步创新。

技工院校以培养新型技术工人为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的要求,确定课程设置,突出技能训练,深化教学改革,创立独有的技能培养模式。开展订单教育。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协作关系,定单委培比例占50%以上;推行“双元制”办学模式,引进借鉴国外成功的办学经验,使学校的办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产训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

4 培养众多技术人才。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工人队伍中,技工院校毕业生占到40%左右,在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队伍中,技工院校毕业生占到70%。技工院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进入企业后能马上顶岗生产,就业优势明显。2007年技工院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8%。同时由于培养定位准确,面向市场,多数毕业生适应技术性较强的生产岗位要求,增强了就业稳定性。

二、技工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问题及原因

技工教育尽管取得了较大发展,但问题和困难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的支持政策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

我省很多地方政府所属的技工院校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最基本的办学经费没有纳入或没有足额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在全省256所技工院校中,120所学校财政没有补助,35所学校财政部分补助。教师工资及教学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各地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每年都为职业教育拨出大量的专项经费,基本没有投向技工学校,如2002、2004、2006年全省召开了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连续拿出近亿元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但没有一次投向技工学校。

2 生源严重不足、毕业生就业状况难。

由于政府政策导向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高,影响了青年学生报考技工院校的积极性。在生源问题上,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民办高校的兴起,技工院校的生源几乎被“瓜分”。在就业问题上,由于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企业内部的用工、工资待遇等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压缩企业的用工人数,提高对工人学历要求;中小型企业改制中,租赁、兼并、出卖等方式的实施,出现更多的待岗人员。

3 技工教育培养能力有限。

受投入和生源的影响技工教育规模小,不能满足新产业技术工人阶层的培养。目前,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只有14万人左右,与全省每年40多万技术工人需求量相比,培养能力存在明显差距。

三、发展技工教育的新思路

1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技工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应该享受到政府对教育各项优惠政策。各技工学校应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政府逐步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力度,将技工教育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用于技工教育的经费与其他教育经费实现同步增长。同时,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就业条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在舆论引导、人才服务、劳动保障等方面要为技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援助,帮助其实现就业,以吸引广大青年学生报考技工院校。

2 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目前技工教育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产生出来的,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方面,都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虽然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但不能说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技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还相差甚远。

3 办综合性培训实体、整合现有资源

从长远的利益来说,要整合现有的资源,把技工教育做大做强。认真抓好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工作。对现有的技工学校,要将其中具备条件的高级技校和重点技校发展成为职业技术学院,使之成为培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对长期招不进学生、专业设置陈旧、教学条件较差的技校要进行合作或合并,能联合的联合,不能联合的可以靠一些龙头学校进行办学,达到一定规模,作为开拓技工教育的新起点;对于行业办、企业办技校,根据产业结构来调整技工学校的结构,已经停办或无力办的,可实行关停并转。还可以将技工教育做的更独特,转变运行机制,积极实行订单式培训,加强与用工单位联合办学,使就业市场需求和技工教育紧密结合,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技工教育办学特色。

[1]方朝顺.当前中职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9).

[2]于晓东.解析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的成功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猜你喜欢
技校技工学校技工
从技工到英雄
漯河水利技工学校
信阳水利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