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乐天派苏轼鸣不平

2014-10-17 16:35许月圆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怀古首词周瑜

许月圆

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怀古词,很多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都认为,此词通过写赤壁之战周瑜英勇善战、大败曹军这一历史事实来衬托苏轼被贬后的壮志难酬。如果仅仅是抒发其壮志难酬之情,那么他只能是苏轼,而不能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乐观派,其实这首词在更深意义上是抒发他被贬谪后一种难得的天生的乐观、豁达之情。此课堂实录就从诗意语文角度下的“主问题”和“四读法”,来解读属于苏轼的难能可贵的乐观情怀。

一、导入新课

师:词中有一派叫豪放派,其中代表为“苏辛词”,今天我们就学习苏轼的代表作。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下著名朗诵家鲍国安朗诵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读得真有气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是的。关于如何朗读豪放词,我再给大家举一个实例。东坡在玉堂,日游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刘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样大家就更加明白豪放词的气势了吧?

生:老师,柳七是谁?

师:柳七就是柳永,是北宋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面咱们会学到,但他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吟唱”,而东坡词豪放、铿锵有力。

生:明白了,不同词派的词需要读出不一样的气势。

师:是的,不同派别的词有不同的朗读技巧。下面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要读出气势,读准节奏,读出重音。

二、研磨新课

1.初读有声,整体感知

生初读。

师:刚才大家读出了豪放的气势,并且读准了易错字,那么,大家读完之后,能否体验到那种“大江东去”的豪放之情?

生:感觉很有力量。

师:能否概括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生:写作者在赤壁想起周瑜当年在此打败曹军,写出了周公瑾的雄姿英发、少年得志。

生:通过写周瑜赤壁之战,表达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师:很好,这是一首怀古词,作者通过写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再读一遍这首怀古词,体验一下作者到底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大家自由读,一定要读出气势。

2.再读有悟,体验感情

师:读完这一遍能否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的看法跟前面的同学差不多,作者通过写周瑜的少年得志,来反衬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师:我们来看看大家的看法是否恰当。怀古词都有一定的赏析路径,我们按照下面的路径来赏析一下这首怀古词,共同走进苏轼的世界。(师在PPT上呈现怀古词的欣赏路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问题:通过这首词学会怀古词的欣赏路径。

主问题:怀古词欣赏路径

观眼前之景: (赤壁)

思历史人事: (周瑜)

抒一己之怀: (苏轼)

师:按照老师的提示,找一名男同学来读一下这首怀古词,大家再次感受一下这首词具体写了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事,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每个小组把握一个主题,分别是眼前之景、历史人事、一己之怀,相互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概括主要内容。

3.三读有疑,明白事理

生读。

师:读得真棒,大家要像这位同学学习,读好课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现在讨论一下这首词的三个主题。

生:我们小组负责第一个主题。

生:我们小组负责第二个主题。

生:我们小组负责第三个主题。

师:研讨主题一样的小组,回答后可互相补充。

师:时间到了,哪个小组先来?(看到大家都踊跃举手,师随机提问了一个小组的代表)

生:我们小组的研讨主题是眼前之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雄壮的赤壁之景。

师:很好。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还写出了波澜壮阔的赤壁之景。

师:很好,大家回答得都很好。看一下PPT。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你看到一幅怎样的赤壁之景? 的赤壁之景。(言语实践)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都很好,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波澜壮阔的赤壁之景。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波澜壮阔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风流人物渲染气氛。

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写法以前也学过,这次更加明白了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师:大家可以试着在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接下来到哪个小组发言了?

生:我们研讨的是第二个主题:思历史人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周公瑾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

师:很好,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小组觉得还写出了周瑜的潇洒。

师:对,大家对文章的把握很到位,老师来总结一下大家的看法。PPT呈现: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周公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你看到一位怎样的周瑜? 的周瑜。 (言语实践)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整理出来,描写了一位才华横溢、风流儒雅、潇洒从容的周瑜。

生:为什么说他风流儒雅呢?

师:问得好,为什么说周瑜是儒将呢?儒将用谋略争胜于疆场,风流儒雅,谈笑间使敌虏败阵。周瑜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谋略胜于疆场,并且他精通音乐,醉酒之时也能听辨出曲子是否弹奏得准确。江东流行着这样的话:“曲有误,周郎顾。”古书云:“数吴国多士,有五儒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及其子陆抗。”

生:我还真不知道这些史实佳话,周瑜真是难得的全才啊!(众生笑)

师:接下来解读思历史之事,大家看PPT。

小乔初嫁了——①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他指挥战争时年纪很轻,卓越不凡。

②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才华横溢、风流儒雅、潇洒从容。

羽扇纶巾——风流儒雅。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气度从容。

这不仅写出了周瑜年轻有为、英勇善战,同时也写出了他的气度从容、风流儒雅。

生:明白了,他作战时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这就是儒雅的周瑜。

师:但作者本来写赤壁,为什么用那么多篇幅描写周瑜呢?

生:借古讽今,自己被贬,抒发愤懑之情。

生:通过对比,映衬自己的怀才不遇。

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接下来老师讲解一下自己的看法。PPT呈现: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浪漫情趣

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风流人物渲染气氛。写风流儒雅的周公瑾,表面是反衬自己现在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壮志未酬,但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借周瑜的年轻有为、雄姿英发来感叹自己的人生经历。如果苏轼只是这样想的话,他只能是苏轼,却不能是苏东坡。

导入苏轼的背景与经历:

(1)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魂飞汤火命如鸡”。

(2)元丰三年(1080年):《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3)元丰三年(1080年):《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4)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与十月完成前后《赤壁赋》《定风波》。

以上均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在其被贬黄州时,据说黄州城南门外一里左右有个风景秀丽的山坡,称“东坡”。坡上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常到此漫步,曾赋诗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他很喜爱这个地方,遂以“东坡”自号,在被贬之时,依然有心情去享受自然,而不是自怨自艾,真不愧是“乐天派苏东坡”。苏轼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将一生贬谪生涯视为功业,其中不乏自嘲意味,却道准了贬谪生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漂泊万里而眼界开阔,历尽忧患却境界升华,对尘世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感悟。黄州、惠州、儋州为其人生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巅峰。一般人连遭三次贬谪,都会意志消沉,何况苏轼已到人生风烛残年,他却出人意料的“乐天”,依然自得其乐,不得不令人佩服!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评价苏轼:“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生:原来苏轼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才华横溢,我们只看到他的文采飞扬,看到他的壮志难酬,却从未体验到他是天生的乐天派,不愧为“苏东坡”。

(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陶醉在教师的讲解中)

师:这下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苏轼,大家再思考最后一个主题,到底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生:我们小组认为“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抒发了作者洒脱的情怀。

生:抒发了作者豁达的情怀。

师:看来大家读透了这个文本,请看PPT。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抒发了 的情怀。(言语实践)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此句抒发了苏轼精神的自由、洒脱旷达的情怀。

师:人生如梦,不论得失,古往今来的人生都是一场梦。且把千古以来兴旺盛衰的感慨,个人早生华发的悲哀都丢开,举起一杯酒,洒在江心,以酹祭江心的一轮明月。明月之光映在江心之中,那种空明的境界正与作者心中的境界合而为一。不管别人的赞誉诽谤,他若内心是坦然的、光明的,则是光明的。

师:大家齐读PPT上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生:我们在《前赤壁赋》中学过,主要是写作者寄情于山水、豁然开朗的情怀。

师:是的,作者的内心是光明的,他从江月之永恒、人生之短暂中,积极追问生命的价值,探索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换一种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天地便豁然开朗。

师:大家看PPT呈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他是如何借月来抒发何种感情的?

生:他带有一种悲凉,没有苏轼乐观。

师:可见苏轼是真正的乐天派。

4.四读有形,体味其神

师: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最后齐读一遍这首词,是否能领悟到它的神韵——“天生乐观”的苏东坡这一形象呢?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师:他把自己的悲慨不但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除了道家的修养之外,他还有一种历史上的通观,把自己放在整个大历史背景中,不是一个人的盛衰成败荣辱,而是古往今来有多少盛衰成败荣辱。作为一个人,应该有一种历史的观点,才不至于把小我的利害计较得多,才不会把小我的忧患看得那么沉重,因为古今许多历史人物和你一起负担了这些盛衰兴亡的悲慨。希望大家能真正体会到这首词的精神所在。

三、结语

师:这节课讲解了苏轼的怀古词,我们重新认识了苏轼,知道他是天生的乐观派。我们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不管人生多么艰难,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坦然面对。

猜你喜欢
怀古首词周瑜
神回复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竹叶沟怀古
宋高宗的眼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裴怀古的“诚”字诀
裴怀古的“诚”字诀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