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作文的语言感染力

2014-10-17 08:05李友仁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感染力手法细节

李友仁

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写作是学生综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因素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衡量。故而有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绞尽脑汁,亦不知从何下手,即使费尽心思,咬破笔头,好不容易凑出一篇来,也显得空洞乏味,更别提什么艺术特色了。究其原因,这些问题与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注重思考、不善表达,作文缺乏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认识世界

人们接触自然,认识世界,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来实现。我们对周围的世界不能熟视无睹,不能麻木漠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观来发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描绘出它给心灵带来的特殊感受,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作文时就不会光咬笔头,无话可说了。例如,鲁迅在《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作者在这里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百草原是“我”的乐园,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二、运用修辞,活化文字

在学生的作文中,常见的现象除了观察不细致外,就是语言表达干巴空洞、枯燥乏味,如记流水账。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达到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使语言文字充满活力,突出主题的效果。

1.运用比喻的手法。如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作者将海面比喻为“绿色大理石桌面”,有力地烘托出菲利普一家外出旅行时的愉快心情。

2.运用反复的手法。如鲁迅在《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捷克作家伏契克在《二六七号牢房》中写道:“从门口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口七步。”就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写出了人物生活的苦闷、处境的压抑。

3.运用夸张的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幅神奇绚丽的图画,令人回味无穷。

4.运用拟人的手法。如朱自清在《春》中写道:“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本句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到来时鸟儿的欢快与作者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充分表现了出来。

三、运用联想,突出主题

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熟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就会使文章生动形象,丰满活泼,感人至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指导,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开启灵活思维的闸门,令滚滚才思流于笔端,才会出现一篇篇品位高雅、文采精美的佳作。例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作者由白杨树联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进而联想到我们不怕苦难、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再配合一连串的反问句,构成一组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四、运用细节,表现主题

细节描写是优秀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后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恰当运用细节描写,能充分表现人物个性,有力地突现作品的主题。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细节描写深刻地表现了父子之爱的浓浓深情。

综上所述,学生若想提高自己作品的语言表达水平,就必须注意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等方法,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多阅读中外优秀作品,多积累,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作品的语言,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感染力手法细节
拟人手法真多情
画与理
Pygmalion
七步洗手法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音乐课堂语言的艺术探究
时尚细节
愚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