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2014-10-17 00:31谈学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小班化圆明园

谈学成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班化教学在南京市已经开始试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小班化教学理论的学习,针对所教学科、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特点进行了实践研究,形成了新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我的方法即“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法,其具体运用现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展示给同仁,仅作抛砖引玉。

一、云翻雾起——寻原因

1.问题引领:英国殖民者为打开中国大门先后进行了哪三种尝试?

首先是自主学习:学生看书,思考。其次是合作探究:全班学生分为四组进行讨论。每组达成共识后选一名发言人,然后全班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正当贸易—鸦片走私—侵略战争(敲门—推门—砸门)。

2.问题引领: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而发动的战争。你如何认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四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形成如下两派意见:(1)英国人不愿承受在虎门销烟中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更不愿放弃向中国输入鸦片换取高额利润的“黄金水道”,便发动对华战争。(2)首先必须明确,鸦片是毒品而不是人们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其次,英国人的行为是“走私”而非“贸易”。再次,英国人到中国来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掠夺原材料和开拓市场。

3.教师小结:很显然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它认识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而第一种观点所述的虎门销烟不过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罢了。

二、血雨腥风——看过程

1.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动态地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过程(粗线条)。

2.问题引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一种主流观点,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为方便学生讨论,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点:战争性质—过程—结果。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得出肯定的结论。

三、悲怆失败——论结果

1.教师提供讨论材料。

2.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表对中国战败原因的认识,实录如下:(1)富国不等于强国,当时的中国不重视发展武备。(2)当时的中国根本算不上“富国”,若论平均值,中国与英国经济方面差距很大,清政府没能力发展军事。(3)战败的原因不能仅仅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的进攻,这个才是根本原因。(4)原因是人民没有发动起来,如果像抗日战争那样,中国一定能胜利。

3.教师小结:大家的发言都有一定合理之处,希望下课后积极补充材料,下一节课进行概括总结。(借鉴“无结论式教学法”,把课堂讨论引到课后)

四、风雨飘摇——谈影响

1.问题引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损失?

2.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1)政治权益损失调查小组,负责调查评估鸦片战争中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权益及其对华危害。(2)经济利益损失调查小组,负责调查评估鸦片战争中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经济利益及其对华危害。(3)文物利益损失调查小组,负责调查评估鸦片战争中列强对中国文物古迹的破坏情况,重点调查圆明园的破坏情况。

3.小组讨论、发言(略)。

4.教师小结: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五个方面,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5.课后探究:圆明园应不应该重建?

一百多年来,圆明园重建一直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然而在重建的方式和内容方面始终存在很大的分歧。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文化的重视,全国各地争抢名人故里,重建文化古迹,于是圆明园应不应该重建又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对这个问题你有何看法和意见?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五、课后反思

1.基于小班化教学理念的鸦片战争教学,问题引领是基础。而学生通过预习、听讲、思考等自主学习形式形成自己的意见,这又是讨论的基础。最后通过合作探究形式学生可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能力、思辨能力。

2.这样的教学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记忆效果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好。

3.这样的教学要把握的问题是:教师要善于引导,把握节奏,正确分析学生的讨论内容,得出合理结论。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小班化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THE DRUG WAR
圆明园里过大年
小班化的“化”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