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对肺心病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

2014-10-17 06:04俞雪梅吴世勇徐生根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肺心病肺动脉

张 漪 俞雪梅 吴世勇 徐生根

1.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湖州 313000;2.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湖州 313000;3.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江山 3241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多并有呼吸道感染和衰竭,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属中医“水肿”、“喘证”、“心悸”、“痰饮”等疾病范畴。该病病程进展缓慢,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2]。本文针对76例肺心病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卓越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3]以及高黏血症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4],选择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38例,对照组男 19例,女 19例;平均年龄(61.5±2.7)岁;平均病程(13.0±2.5)年。治疗组男 21 例,女 17例;平均年龄(61.1±2.6)岁;平均病程(13.0±2.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内科治疗,给予患者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为:赤芍 15 g、当归 15 g、桃仁 10 g、红花 10 g、生地黄10 g、川牛膝 10 g、川芎 9 g、枳壳 10 g、柴胡 6 g、桔梗9 g、炙甘草6 g。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在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前后分别做血流变检测,以检测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定量为主,治疗中对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大便潜血进行检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定的疗效标准和高黏血症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38例患者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治疗组38例患者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9%,而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 纤维蛋白原(mPa·s) (mPa·s) (mPa·s) (g/L)对照组(n=38)治疗前5.68±0.1411.40±0.191.76±0.134.25±0.13治疗后5.42±0.15*10.53±0.23*1.56±0.16*3.33±0.12*治疗组(n=38)治疗前5.69±0.1711.41±0.221.76±0.124.26±0.14治疗后5.18±0.14*#10.16±0.21*#1.51±0.13*#3.15±0.12*#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肺功能(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残气/肺总量)以及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肺活量(L) 最大通气量(L) 残气/肺总量(%)对照组(n=38)治疗前39.00±5.3634.00±6.1071.00±5.24治疗后50.00±6.21*48.00±6.23*65.00±5.84*治疗组(n=38)治疗前40.00±5.1735.00±5.221.76±0.12治疗后65.00±6.14*#61.00±6.21*#51.00±6.13*#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SV:每搏输出量;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CO:心输出量

组别 SV(mL) LVEF(%) CO(L/min)对照组(n=38)治疗前42.00±5.4040.30±5.204.06±0.42治疗后57.00±4.15*50.50±5.30*4.11±0.36*治疗组(n=38)治疗前42.00±6.2041.30±5.204.03±0.48治疗后70.00±6.20*#62.10±5.10*#4.25±0.46*#

3 讨论

现代医学将肺心病的病因概括四类:①支气管、肺疾病;②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③肺血管疾病;④其他原因,诸如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等[5]。肺心病的发病进程中,低氧血症和呼吸道反复感染均会导致患者肺动脉形成高压,低氧血症使得缩血管物质增加、肺血管平滑肌收缩、肺血管对缺氧的敏感性上升,导致肺血管收缩痉挛;反复气道感染会累及临近的肺小动脉,使肺动脉压升高,同时随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压升高,肺泡壁破裂,使肺结构和功能被改变,肺血管阻力增高,最后形成高压,随后疾病进入代偿期,患者右心功能不足,随着疾病发展会导致右心衰竭,同时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会引起脑、肝、肾、胃、内分泌和血液系统变化,引发诸多并发症,如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等[6]。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无性别差异性,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发病季节多在春季或冬季。高黏血症在肺心病患者中较为多见,该疾病多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等有关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全血或血浆黏度增高,氧气运输减少,导致组织缺氧,诱发一系列疾病。目前,针对高黏血症,临床治疗药物和方法较多,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稀释,采用丹参注射液、肝素喷雾,使用蝮蛇抗栓酶,然而用药方式仍存在局限性。中医认为高黏血症在中医的范畴属于瘀证,需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正有行血化瘀之功效。煎服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中医将肺心病归于“痰饮”、“喘证”、“水肿”范围,中医认为,肺心病病因病机包括本虚标实、外感内伤两大方面,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痰饮、瘀血、水湿为标,加之外感之邪侵袭,三者相互作用,使得肺心病虚实夹杂、发作反复。肺心病在急性发作阶段的治疗,强调“六淫外感”,以宣肺豁痰控制外邪为首任。此外,肺主气,气不行则血瘀,因此肺心病患者常出现面青唇绀、舌质瘀暗等气滞血瘀之证,故需行气活血。疾病发展后期,会出现心悸喘促不能平卧,腹胀纳呆等征象,此时宜用通阳化气行水之法。此外,该病程中不能忽略“扶正固本”[7]。中医对肺心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上述四个方面。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化瘀通络方药之代表,由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加牛膝和桔梗组成。桃红四物汤活血而养血,加桔梗引药上行,可宣肺祛痰,牛膝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四逆散可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血府逐瘀汤的功效在临床早已得到证实[8]。

在肺心病的治疗历程中,多着重固本补虚,忽视了久病入络,易发高黏血症,此外,利尿剂的应用会加剧血液浓缩,使病情恶化,引发不良后果。肝素等抗凝药物因为其毒副作用,而被限制广泛应用。本研究中,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单纯西医基础方法治疗和在此基础家用血府逐瘀汤均可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状况,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数、肺功能、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被改善(P<0.05)。此外,治疗后治疗组相关指标较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血府逐瘀汤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心病患者的状况,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肺心病的药物[9]。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方中红花、桃仁和当归能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微循环障碍、防止血栓生成,使体循环得以改善;川芎中有效成分川芎嗪,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一氧化氮水平,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加压素等因子的收缩血管效应,舒张肺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脂,改善血液理化性质[10-11]。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肺功能和低氧血症,增加心、脑、肾、肺等器官的血液灌流。其疗效显著,同时规避了西医治疗中抗凝药物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在肺心病的长期治疗中,血府逐瘀胶囊也可作为辅助用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功能减退,改善心功能指数兼具调脂作用,毒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值得加强临床推广应用。此外,还需兼顾对该方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杨德华.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2-34.

[2]Forfia PR,Vaidya A,Wiegers SE.Pulmonary heart disease:the heart-lung interaction and its impact on patient phenotypes[J].Pulm Circ,2013,3:5-19.

[3]第三次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情分级和疗效判断标准[J].新医学,1978,(1):52-53.

[4]廖福龙,李国贤,刘占国.临床血液流变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7.

[5]王新荣,赵芬.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1,32(3):237-238.

[6]孙武装,孙佳玮,张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患者血浆脂肪炎症因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及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B):140-142.

[7]程少冰,卢康荣,王达安.川芎嗪对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11,34(1):161-163.

[8]王筠,张晓云,程建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期122 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424-427.

[9]刘敏,柏正平.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122-124.

[10]高东,焦雨欢,武一曼,等.血府逐瘀汤诱导内皮祖细胞参与缺血区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224-228.

[11]吴蔚,汪伟,五彬,等.补肺活血化瘀中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2,5(1):16-18.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肺心病肺动脉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