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之善于发现“美”

2014-10-17 14:25吴荣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的语言课堂

吴荣飞

美育是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理教学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地理学科既是讴歌自然之美的诗篇,又是描绘人文之美的画卷,还是吟诵和谐之美的歌谣,它是中学学科百花园中一枝绮丽的花。教师要发挥地理学科的美学价值,使之感染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地理之美?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挖掘地理教材之美

(一)自然之美

地理学科内含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如天文、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动植物等景观,都涉及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声音之美、运动之美、静谧之美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挖掘地理教材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

依据中国自然景观审美传统,形态美大体有雄伟美、奇秀美、险峻美、幽深美、旷野美等类型。皑皑的冰川、幽深的峡谷、莽莽的林海、碧绿的草原、奔腾的江河、秀丽的湖光、绵延的山脉、迷离的溶洞、怪异的山石、跌落的瀑布、充满生机的奇花异草和鸟兽虫鱼等,无不为我们展现了自然界的五彩缤纷。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伦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都是雄伟之美;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柔婉的姑苏园林等都是秀丽之美;而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佛光”等,更是令人惊叹的神奇之美。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将自然之美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之时增强关心和爱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人文之美

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浩浩荡荡的京杭运河、高峡出平湖的三峡水库等都蕴含丰富的人文之美。那些文化遗迹、古代城池、庙宇、宫殿、道路、村舍民居、现代建筑,还有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等,地理教材中有不少涉及。教学中应尽量用这些源远流长、恢弘博大的人文景观之美去熏陶、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全人类文明的爱心,既爱祖国、爱家乡,也爱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三)和谐之美

地理以区域环境为研究对象,具有广阔的空间性,上及天,下达地,蓝天、白云、大海、森林、草原、日月星辰、花鸟虫鱼、沙漠、冰川、城市、乡村……山水之间,阴阳相配,冥冥之中,刚柔相济。宇宙的神秘与诡谲,万物的多样与和谐……面对一幅幅绚丽的世界图景,无人不为大自然的和谐美丽而震撼!

教材中有不少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综合性。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对任一个要素的破坏,都会导致地球的失衡,从而危及人类自身。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锤炼教学语言之美

美的语言像一首诗、一支歌,三尺讲台方寸地,美的语言能超越时空,在学生心中弹奏出经久不衰的心曲,从而给学生探求知识以极大的推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教师可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柔声细语,或热情鼓励……总之,适时适度使用各种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用语言创造新颖奇特、感人至深的美育情境呢?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情色彩,带有一定艺术性,与教学融会在一起,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形象风趣的语言,如地理歌谣、诗句、故事、谚语、成语等,将学生引入美好的地理意境中,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记忆。

如在教学“西双版纳”一课时,笔者提炼了精美的导语:“在美丽的彩云之南,飘落有一片绚烂的彩霞,这就是西双版纳。她的美丽令人陶醉,她的神奇令人向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学生被精妙的语言吸引住了,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总之,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述,使人陶醉、留恋,既能体现教师的审美情趣,又能诱发学生内心的美感,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三、 打造呈现方式之美

(一)精心设计板书板图

板书必须字体工整、重点突出。板图要逻辑清晰、注重色彩的使用和搭配,如红色一般多指暖流、夏季风,蓝色多指寒流、冬季风,黄色则表示山脉高原等。如在“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中,笔者采用边讲边画的方法:首先画出中国的轮廓图,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主要山脉、主要城市、火山等,学生仿佛在上美术课,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教学于美育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再造美的课堂。

1.PPT课件要精美。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件背景、文字、图案的颜色要搭配和谐,使学生感受到清新、淡雅之美,课件的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对学生有吸引力。

2.音频视频要精致。音频视频是最生动和直观的,令人如身临其境。流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都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或制作,或遴选,都要用心,既要有科学性,符合教学要求,又要清晰美观。

如笔者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时,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的歌词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制作成音频,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仿佛把学生带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牧区,使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

又如在讲“中国的民族”一节时,在讲课前,笔者先播放一段视频: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赛龙舟”、壮族的“三月三歌节”……让学生尽情感受中华各民族异彩纷呈之美。课中让学生欣赏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精美服饰及风土人情。最后和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引吭高歌《爱我中华》。超强的视觉感受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长久地保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Flash动画要精妙。如在“水资源”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把生活中与水有关的美景制作成Flash短片,并配以文字和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景,感悟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和水资源带给我们的益处,同时更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我们都可以为大自然之水的美丽作出贡献,而这个贡献仅仅是举手之劳:节约用水,不乱排放污水。

(三)精心设计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重在点睛。”教师富有美感的“点睛”之笔,可强化主题,升华知识,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更趋完美。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创设美的意境,充分运用审美的因素去感染学生,必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乐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美的语言课堂
欢乐的课堂
打破平衡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