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语境下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构建

2014-10-17 11:37盛文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盛文楷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校园生态文明

培育实践出现了功能弱化的趋势,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关涉校园生态文明培育路径的探索注重实践蓝图的

碎片化描绘而忽视实践机制的系统构建。从动力机制理论的视角,将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诸要素进行

合理的机制设计,促使学校生态教育实践长期高效运转起来,是提高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 培育实践 动力机制

一、当前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

制构建的提出背景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战略用蕴涵诗意

的语言把我国的生态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

位。学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骨干

力量,其生态素养培育水平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

设的进程和结果。因此,加强校园生态文明的培育

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培养其良

好的生态道德素养,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

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从当前我国各类学校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看,

普遍存在着注重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

生态建设的实践引导现象;对于学生的生态文明教

育实践活动缺少组织依托;学校组织的生态文明教

育实践活动类型多、时间短、不系统,导致其效果不

显著等问题。从学者们对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探讨

现状看,关于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顶层设

计——诸如生态素养培育的基本目标、原则、内容、

步骤、措施、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实践蓝图绘制日臻

完备,而对“美丽中国”语境下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

践的研究层次有待提升,对学校生态实践动力机制

构建方面的研究亟待进行。然而,描绘校园生态文

明培育的实践蓝图与如何使该蓝图产生积极的实

际效应显然是两回事。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说,“知

之不若行之,知之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

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也认为,管理归根到底是关于实践的学问,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执行应当是管理的

中心环节。因此,要增强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实效

性,提升学生生态实践的积极性,关键就要在校园

生态文明培育实践蓝图完美绘制的基础上系统构

建生态素养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

二、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及

其构成要素

1.动力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功能

动力本是物理学的专业名词,意指推动事物不

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各种作用力。随着学科的逐

渐发展,不同学科领域的专有名词也开始相互借

鉴、融合,时至今日,“动力”也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

域的重要概念。在社会科学视域中,动力机制是指

推动和促进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内外动力构

造、条件的总称。“动力机制理论是从机制的视角研

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使

得组织自动运行、‘无为而治,这在经济学、管理学

和新兴交叉学科都是热点问题。”可见,动力机制

的稳健运行和发挥作用,可以使事物的运动、发展

和变化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动力

机制自然不是盲目运行的,其产生首先要有一定的

建构原则做导向,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保障个人

或部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动力

机制的内因显然就是动力机制中人的因素,这是动

力机制的执行主体。动力机制的外部因素包括动力

机制运行所要依托的一定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

动力机制运行的载体,不同的组织机构也就决定了

不同组织单元的职能分工。此外,要使机制长期、有

序、稳健地运转,一方面,需要运用相应的制度激励

或约束个人和部门在许可的范围内行事,另一方

面,需要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场润物无声地熏陶。综

上所述,动力机制就是在一定建构原则的指导下,

相应的执行主体依托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相应的制

度规制和文化浸润下,所形成的能够推动系统长期

有效运转的各种构造、功能和条件的总和。

2.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及其构成

按照上述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我们不难看

出,所谓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就是

指在一定的动力机制建构原则的指导下,确保校园

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在组织机构、执行主体、制度轨

导、激励机制和文化条件等方面拥有充足的“资源

供应”,并且这些“资源”按照一定的机理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能够促进校园生态文明不断提高的各种

构造、功能和条件的总和。为确保动力机制拥有足endprint

够的驱动力和持续的活力,需要将高效的组织机

构、优良的人才队伍、合理的执行制度以及特色的

执行文化等因素进行精心的设置。设置一种良好的

动力机制重要的是把握好两个关键点:其一,必须

使相关制度的设计和建构具体化,既有制度规制,

又有制度实施和操作的具体规定,还要有监督、反

馈、奖惩机制,非如此不足以确立完备的执行系统。

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将有关校园生态文明培

育的执行体系有效地整合在整个学校的基本制度

和学校管治的大系统之中,不能让其成为孤立的、

附加性的,甚至是应景性的“临时机制”,更不能将

其置于从属于校园管理制度的次级制度地位。概括

起来说,就是通过完备的、长效的执行体系的建立,

将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实践蓝图切实地转化为学

校相关部门的政治责任和全体师生的基本义务分

配,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较高生态素养的

宏伟目标。

三、“美丽中国”语境下校园生态文明培

育实践动力机制的构建原则

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构建首先

需要以一定的原则为导向,这既是促使个人或部门

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保障,

又是指导我们建立动力机制的基本准则。生态素养

培育实践动力机制应该坚持参与性、学生主体性、

实践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内容:

1.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即是要求广大师生要亲身参与生

态建设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对于校园生态文明

培育的巨大促进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如果没有广大

师生参与,校园生态文明的培育就必然面临两个严

峻的问题:首先,缺少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行

动主体,难以将高层次的生态素养教育活动的最新

成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到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一线

活动中来,进而使得生态文明培育的效果大打折

扣;其次,高层与基层缺少及时的沟通,难以把基层

师生有关生态文明培育的最新状况、紧要诉求畅通

及时地传达给高层次生态环境教育研讨者,进而难

以保障高层的有效决策。所以,动力机制的构建要

充分考虑组建多方协商、沟通的平台,制定相应的

措施保障,确保广大基层师生能够参与生态建设实

践活动的各个环节。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自

治原则,即是在坚持学校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鼓励

和引导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各样的生态

建设实践活动。在校园生态文明培育的动力机制的

构建中,应当充分认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保障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他们的

创造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考评、

自我发展,这样既能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又能使他们的生态体验更为直观,自然有利于他们

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观。二是指学生自律原

则。马克思曾经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

律。”如果缺乏自律意识,一切外在的道德规范均

难以内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信念,也就不可能实现

道德人格方面的升华。因此,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

践动力机制的构建要坚持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的

自律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生态素养、生态

意识方面的自我陶冶、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作用。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

的构建要以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态建设实践中提

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为目标。这是由生态环保精

神的特点决定的:生态环保精神是深层次的观念,

而生态环保知识只是生态环保精神的一种载体,一

个没有生态环保精神而只是铭记生态环保知识的

人就只是一个知识的存储器。正如有学者所言:“道

德只能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因此,生态素

养培育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的知识灌输,还要引导

学生在参与具体的生态建设实践中,将生态环保知

识内化为其自身的生态环保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

检验、修正和完善自身行为。坚持实践性原则必须

增进实践客体的生态体验。通过生态体验把知识学

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更利于对学生生

态素养基本品格和人格的培养。如果缺乏深刻的、

现实的生态实践的情感体验,自然就很难拥有坚定

的道德信念来支撑实际行动,更无从谈起投身到具

体的生态建设实践中去。

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

机制应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要根

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自身。动力机制的建立

和运行既要立足国内当下的实际情况,站在时代前

沿审视人类遇到的各类生态问题;同时又要科学协

调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endprint

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从空间上看,校园生

态文明培育除了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更新国内环保

的新动向和新手段之外,还要紧密关注并广泛借鉴

外部世界环保的新动向和新手段,并结合我国当前

的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

素养培育模式,形成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长效

机制;从时间上看,既要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

突破校园生态文明传统培育模式的局限性,及时调

整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向,又要根

据时代进一步发展的新特点,充分认识生态道德观

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感,提出前瞻性的目标、手

段和内容。

四、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

具体构成

1.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基础层

面: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机构。“研究方法

取决于研究议程,而研究议程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

政治语境。”在“美丽中国”语境下,我国的生态建

设已经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相应地,对校园生态文明

培育所依托的组织机构的设置也必须尽快地进行

与之匹配的提升与创新。这种提升与创新应该在多

方面表现出来: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学生生态环

保社团组织,也可以在各级团委或团总支、学生会

中设置专门的生态部,这些生态环保组织或机构应

当与学生组织中的其他组织或部门拥有同样重要

的地位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学校应该充分激

发环保类型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学生社团的组织者

往往是学生中态度积极、经验丰富的实践者,又具

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号召力,所组织的活动

可参与性较高,所形成的学生社团因此具有较强的

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时,环保社团能够结合

专业优势发挥其作用,进而能够带动相关专业的更

多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2)搭建网络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平台。网络的

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会对校园的生态文明

培育实践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

迅猛普及,我国的网民队伍越来越庞大,学校已成

为网民的主力军。学校可以在校园BBS或学校主页

上设置生态文明教育专题模块,开展学校生态文明

知识的宣传普及;促进生态文明网络社区的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的自由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建

立各校独立的生态文明网络社区,并在各学校间形

成友情链接,以方便学生共享信息、交流心得体会,

扩大网络社区的影响面,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社区的

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应及时借鉴各国各民族的

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创造出符合学生需要

的生态道德教育方案,使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在更大

范围更有效地实行。

2.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核心层

面:以广大师生为主体的执行队伍

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过硬的执行队伍是保障

学校环保社团组织持续高效运转的核心因素,但学

校社团组织的自发性决定了行政作用在社团中相

对薄弱,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一方面,应精心选拔培

育一批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社团精英作为学校

社团组织的核心成员;另一方面,可以给专门的学

生生态环保组织或各个自然班设置兼职的生态指

导员,生态指导员由班主任、辅导员或其他热心于

环保的老师兼任。

为了保证学生社团干部和生态指导员带领学

生持续有效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必须认真对待学校

生态环保组织学生干部和生态指导员的选拔、培育

和使用工作。首先是要做好选拔工作。在选择标准

上,既注重被选拔人的环保热情和环保知识储备,

又注重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能片面

强调专业化。选拔拥有坚定的生态环保信念、工作

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大家普遍推崇的学生和老师

担任生态组织的学生干部和生态活动指导员。其次

是要做好培养工作。主要对学生干部和生态活动指

导员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组织管理、专业

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可尝试将学生社团干部

和生态指导员纳入社团干部体系,进行系统地常规

培训和指导,培养他们高度敬业的工作态度,民主

平等、率先垂范的工作方法,善于团结同学、精于协

调合作和乐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有

效增强其组织执行力。三要做好使用工作。不断地

把学校相关部门关涉生态建设的决策目标分解给

各级各类干部和生态指导员,一方面给他们分配责

任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指导和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3.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制度层

面:明晰生态考评、督查和奖惩制度

(1)生态考评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素养培育endprint

的考评制度是生态文明培育实践活动规范化管理

的标志,也是促进活动的组织者不断提高活动组织

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生态考评制度能够有效地

解决活动多而质量低的问题,从而促使生态文明培

育实践工作务实有效。同时,考评的反馈结果也是

生态文明教育组织者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生态文明

教育实践活动的决策依据。从考评对象上说,学校

生态道德考评主要涉及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教学

人员和学校自身两个方面:对生态素养培育实践的

教学人员的考评主要涉及学校制定的生态道德教

育计划的实施情况;对学生自身的考评主要包括德

育成绩和生态道德实践参与情况。生态文明教育实

践活动的评价体系应该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原则,充

分考虑学生对活动的开展是否满意;在评价内容方

面,注重考察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是否有所提高、行

为是否有所改观;在评价方式方面,为了避免一刀

切,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

合的评价方法。

(2)督查和奖惩制度:对学生生态素养培育过

程的全方位监督检查是增进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

养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组织的纪律监督部门切实地

肩负起监督重任,把对学校和学生组织生态环保计

划的落实情况列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起相

应的激励机制,可将激励机制与文明宿舍的创建、

优秀学生的综合评比或单项评比相结合,促使学生

把生态文明的理念与行为全方位落实到自己日常

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对于表现突出的集体或个人要

加以奖励和宣传,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以突出示范作用;对于执行不力、公然违背相关纪

律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及时的教育批评和一定的惩

罚;建立学生不良行为和不良信用档案,将这些考

评结果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发展党员、就业推荐等

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4.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文化场:

特色鲜明的校园生态文化

高品位的校园生态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和巨大的熏陶作用,营造浓郁的校园生态文化氛

围,是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动力机制的隐性构成

部分。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所包含的非正式的、约

定俗成的共同价值标准,为师生在评定各自的道德

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这些尺

度和规范虽没有强制执行的特点,但在促进生态道

德情感的内化和自律化方面比任何说教更有效,它

对师生产生的影响将是终生的。首先,注重进行生

态校园建设,在校园中进行生态环境的系统构建,

从校园空间格局、绿化面积、结构特征等方面确立

建设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校园绿化的功效,努力创

建和改进各项指标内容,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生态效益、美学效益,使校园生态文明成为校园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将各学校的生态文化

培育与自身的环境特色、专业特色、文化特色等相

结合,走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之路。最后,

应当多措并举,将生态文化全方位渗透到学生日常

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

对于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践的动力机制构建

的探讨,既是为了弥补当前对校园生态文明教育实

践的研究缺少动力机制、系统建构不足的一种尝

试,又是为了纠正当前学校生态教育重理论而轻实

践偏向的一种努力。本文仅对校园生态文明培育实

践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构建原则、组织机构、执行

主体、制度轨导、激励机制和文化条件等因素做了

尝试性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

起更多学者对该问题的重视。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