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IT革命初论

2014-10-20 03:09刘益东
科技资讯 2014年24期

摘 要: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的浅层的IT革命不同,肇始于21世纪初的大IT革命在科技、经济、文化、思维、社会等各个方面引发了深刻变革。云科学革命是大IT革命的核心,大IT革命也面临“囚车剑魔”四大困境与科技危机这一最大挑战。

关键词:大IT革命 云科学 预演学和预演研究 “编导研”学 魔戒困境 双刃剑困境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032-03

Abstract:Unlike thesuperficialIT Revolutiontaking place in the1970-80',the Big IT Revolutionbeginninginthe21thcenturyhave triggered deep changes in many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science & technology, economy, culture and human thinking.The revolution of c-Science is a core element of the Big IT Revolution.The Big IT Revolutionis faced with the four dilemmas and the biggest challenge of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crisis.

Key Words:Big IT;c-Science;Preview Studies;P&D&S Studies;Rings Dilemma;Double-edged Sword Dilemma

信息与知识的生产、存储、搜索、传播、传授、处理、运用决定了人类的思维与活动的方式,历史上语言-文字的出现,造纸-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一次又一次地把人类的信息能力与知识能力提高到全新境界和水平,提升人类在新的支持平台上生存与发展。以计算机和通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IT技术系统,则为人类建立起第三级生存与发展的支持平台,引起人类在生活、交往、学习、工作、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1]信息技术革命说早已有之,1980年出版的托夫勒名著《第三次浪潮》轰动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家喻户晓,笔者根据近十几年来发生的新变化与新情况提出“大信息技术革命”,简称“大IT革命(The Big IT Revolution)”,从量变到质变的角度对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做出了新判断。本文从大IT革命的概论到所包含的三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由五部分构成:一是阐述大IT革命的内涵及其与以往所说的IT革命的区别;二是探讨预演学和预演研究这一大IT时代的新智慧;三是说明云科学革命是大IT革命的核心;四是探讨大IT革命面临的四大困境与最大危机;五是结论与展望。

1 从IT革命到大IT革命:从思维到社会的深刻变革

从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至今,已经历几十年,IT家族不仅增加许多新成员,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心思维、深入千家万户与各行各业,信息化已经初步完成,笔者将20世纪70、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称之为“浅层IT革命”,是量变的IT革命;21世纪初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称之为“深层IT革命”,是质变的IT革命,即大IT革命。两次IT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应用和销售为主,计算机是计算机,通信是通信,互联网是互联网,而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广义的信息化已经全面深入地渗透、融合到人们与社会的各个层面与方面,大IT的“大”和“质变”体现为既“深”又“广”,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本身品种多样、多元,不仅针对信息也针对知识的生产、存储、搜索、传播、传授、处理、运用,与信息科学的一体化形成信息科技,与软科技结合形成信息科技系统,与社会各个方面结合形成信息科技产业与信息科技社会系统;二是人的思维、习惯、心理和价值观的改变;三是生活、学习、工作、消费、社交方式的改变;四是科研、设计、生产、流通、贸易、营销方式的改变;五是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制度安排、产业及其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和文化的改变;六是出现新的网络疆域,成为国家、组织、个人争夺和占有的新资源、新平台和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影响国际关系,决定国家、组织、个人的竞争力。显然在20世纪70、80年代这些深刻变化都没有发生或刚刚开始发生,只是“浅层IT革命”(也可称之为“小IT革命”),鉴于已经发生的与以往不同的一系列深刻变革,确实有必要提出“大IT革命论”。

笔者称之为“大信息技术”(“大IT”、“大信技”)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数字、智能、物联网、虚拟、云计算、大数据、软科技(简称“计、通、网、数、智、物、虚、云、大、软”,CCNDIIVCBS),其中软科技包括软科学、软技术[2]与创新方法等(创新方法极其重要,所以尽管包含在软科技中也将其单列出来),软科技也是信息处理,并且作为协调、整合、聚变、重构的因素,所以也包括在大IT之中。此外,这10项内容只是目前主要的信息科技,未来还会出现新科技,可以随时加入进来,大IT是一个开放体系。大IT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而且也是科技革命,因为科技一体化在大IT所包含的10个成员中有充分体现。科技一体化是由R&D所概念化和制度化的,实际上在当代社会的现实中,没有科学技术,只有R&D(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准确说科技革命应该是研发(R&D)革命,说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科技革命只是延续传统称谓而已。IT革命是技术革命,大IT革命则是科技革命。大IT革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这里只举几个例子。例一,在日本、中国等电商已经超过实体零售店的销售额,更重要的是网购已经越来越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例二,E-Science、大数据、云计算改变了传统科研方式,知识生产与知识创新在全新的研发与创新平台上进行,创意与创客阶层在崛起;例三,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全面升级换代,知识产业全面崛起;例四,3D打印、3D智能数字化创造正在兴起;例五,国内外名校公开课与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正在改变教育方式与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例六,虚拟技术改变资源管理方式,虚拟化可以把物理资源转变为逻辑上可以管理的资源,从而打破了物理结构之间的壁垒;例七,电子政务普及,政治文明进入新阶段;例八,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开始深入人心,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思维方式与分析、决策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正在构建和运行新的“思维—决策”系统。endprint

2 预演学和预演研究:大IT革命产生的人类新智慧

大IT的出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理论、新工具和新方法,使科学事业面貌一新,以往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运用新方法等则可迎刃而解。这里仅从预测研究领域的一组可能的突破加以探讨。科学的核心功能就两项,一是说明、解释,二是预测、控制,前两者已经取得辉煌业绩,而预测和控制却远没能满足人类需要,尽管预测学、未来学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尚未实际存在、尚未实际发生的未来很难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因为它超出了实证科学的理论适用范围,所以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笔者提出利用大IT诸多科技集成的优势,创建“预演学和预演研究”这样新的研究领域,初步构想是预演学与预演研究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 “有利/不利双因素趋势外推或转轨转型预演法”(简称“外推或转轨预演法”),核心原理是认为未来发展只有两种情况:(1)沿着现行的道路和模式继续前行,可用趋势外推方法进行预演、预测;(2)是发生转变、转轨、转型,以新的道路和模式前行。“外推或转轨预演法”的关键是可以解决何种情况下趋势外推,何种情况下转轨转型,即通过分析主导集团/平台发展的有利因素(促进的、加强的等)和不利因素(制约的、破坏的),如果有利因素占优则可趋势外推;如果不利因素占优,则要看能否在主导平台的基本框架内解决,如果能解决或经过基本框架调整后能解决则仍可趋势外推与微调,否则就要改弦易辙,转轨转型,这时需要考察、洞悉哪股势力可借机崛起,创建新的主导集团/平台,创建新的发展模式;[3]二是已有与新增的理论与方法的支持系统,包括预测学、未来学、技术预见、情景规划、影视未来学、政策模拟、社会计算、平行管理、游戏理论和新出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等;三是已有和新增的技术支持系统,就是大IT包括的各种科技以及相关的与新出现的相关科技等;四是预演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建立预演系统,开展有利/不利和外推/转轨分析,确定发展模式,然后利用在线、联网模拟等方式进行预演,这样受控的预演现象就可以成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未来学和预测学的一大难题。科学预演游戏(科预游戏)和科学预演影片(科预片)[4]既是预演学与预演研究的研究工具,也是相应的科普产品,它们区别于目前的电子游戏和科幻片。科预游戏和科预片都是严格基于科学研究、基于预演研究,而编导、研发、编制拍摄完成的。笔者提议创建“编导研”学,在以往的编剧学、导演学的基础上增加与学术研究(过程与成果等)相结合的内容,进行学科交叉的融合,以便编剧、导演、制作完成学术普及作品和基于学术研究的影视作品、游戏作品等(如科预片和科预游戏),这也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编导研(编剧、导演、学者)三合一人才,促进和实现创意产业和学术研究的进步及其两者的结合。当让公众(包括小同行之外的学者)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学者份内之事时,当知识传播成为知识创造、知识创新的一部分时,学者就不限于写写科普文章,而是可以把利用多媒体阐述自己研究成果作为学术研究的一部分,编剧、导演的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或者说大IT时代的学者也可以做编导。更重要的是科预游戏、科预片还是新型的研究工具,大数据、虚拟化等研究方法也可以借助这些新工具而得以扩充。此外,编导还将成为研究与论文建构的一种新方法、新方式。

3 云科学革命:大IT革命的核心

大IT由“9+1”十大科技及其互动、整合、联用构成,将产生强烈的系统效应与聚合效应,形成“大IT思维”、“大IT战略”、“大IT管理”、“大IT生产”和“大IT平台”,在“大IT平台”上,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社交方式等都将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引发一系列深刻变革,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迅速兴起拉开了“大IT革命”的序幕,“大IT”和“大IT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把人类带入“大IT时代”。大IT革命的实质是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而其中知识资源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则是由笔者提出的“云科学革命”[5][6]来实现的,“云科学革命”就是“大IT”与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结合的产物,特别强调在“大IT时代”信息与知识的创造、创新和处理的重要性远高于对信息与知识的占有,因此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空前提高,知识社会就是知识创造者与创新者得到充分尊重和崇高威望的社会,如同工业社会以生产管理者与营销者为核心,知识社会将以创造者与创新者为核心,这一深刻转变将通过科技事业在大IT时代的再建制化、再组织化、再规范化和再分配化(创造知识的价值不仅在市场中得到实现,而且应在更合理的再分配系统中得到实现)得以实现。云科学革命是大IT革命的核心,体现出以人才为本、以平台为基的人才/平台决定论[7]。历史不是帝王将相创造的,而是才子佳人创造的,才子佳人是指男女科学家、发明家和创新奇才(当然也包括作为创新奇才的帝王将相)。

4 大IT时代面临的四大困境与最大危机

笔者长期研究的是一个中心、两大重点,一个中心是“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两大重点是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利因素(科技革命)和最不利因素(科技风险),当然,科技革命中也可能有科技风险。因此在讨论大IT革命、云科学革命的同时,必须强调科技风险。笔者提出“四大困境与最大危机”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四大困境是指人类在是否犯重大错误和能否认清与纠正重大错误的问题上陷入一系列困境,分别是囚徒困境、动车困境、双刃剑困境和魔戒困境,简称“囚车剑魔(PTSR)”四大困境。囚徒困境表明重大错误不可避免、甚至争先恐后地犯错(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两难。个人与集体理性的局限与矛盾所致,学术顽固、学术自闭和两种文化造成的思想僵化和偏执所致,如核武器竞赛、转基因开发竞赛、科学无禁区与科学万能论)。动车困境表明重大错误不断发生、只进不退、不断升级,而且重大错误难以纠正、甚至在错误认定上就争论不休,往往是任由重大错误在争议中继续发生发展、继续危害社会(快慢与对错两难。边运行、边分析、边争论、边纠错的方式无法纠正重大错误,如环境问题,科技风险),存在快鱼效应(快鱼吃慢鱼,以致认为速度比方向更重要。慢鱼是吃到了,快鱼却撞进了渔网),存在棘轮效应与连锁效应(知识增长不可逆,“知识-产品-应用”相继连锁发生,核武器、基因武器、纳米武器等潘多拉盒子,逐个被打开,且打开了就再也合不上),存在裹挟效应与自我裹挟效应(盲目跟进和被迫跟进,盲目带头和被迫带头),还存在“目标对不准原理”(当目标是纠错时就是“纠错纠不准原理”),包括五层含义:(1)目标对不准需求;(2)计划对不准目标;(3)实施对不准计划;(4)监控、反馈、调节与评估对不准需求、目标和计划及实施;(5)各个环节都对不准。[8][9]双刃剑困境表明重大错误无法抵消、甚至对此人们浑然不知(正面效应大与负面效应小两难。一方面完全忽视了尖端科技的正负效应不可抵消,是一“坏”遮百“好”,另一方面却总是一厢情愿地强调扬长避短,而不深思“短”能否避免,是否得不偿失。还想当然地认为是人决定了产品的使用,实际上许多情况下是产品诱使或迫使人来使用,可谓有什么样的产品就有什么样的应用,连锁效应无法阻止。结果是无论出现多大的风险,如超级病毒,也总是肯定其研究的正面效应、力求限制负面效应,而不深入分析负面效应能否限制得住,殊不知理想情况下实验室也只是关得住病毒却关不住制造病毒的知识,结果是尖端科技及其产业在争议中迅速发展,灾难日益逼近)。[10]魔戒困境表明犯重大错误的门槛越来越低,个人越来越有能力犯重大错误、甚至可以发动战争和制造毁灭性灾难(极权与行善两难。个人因掌握尖端科技而获得巨大能量和权力,像魔戒一样威力巨大的尖端科技又日益普及,所以黑客、恐客横行天下,电脑病毒的泛滥就是魔戒泛滥的一个序幕和预演。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当代社会,一个拥有魔戒的黑客或机器人甚至可以绑架人类、统治人类、毁灭人类。人有理性所以经不住诱惑,泛滥的魔戒可以把书生变成黑客,把黑客变成恶魔。权力将发生变迁:从农业社会的君王国家权力到工业社会的富豪市场权力,而到知识社会有两种可能,好的分叉是进入专家智慧权力,坏的分叉是进入黑客魔戒权力)。endprint

四大困境表明人类不断犯大错、大错误又难以纠正、无法抵消,而且犯大错误的门槛越来越低,在各种错误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在科技发展与应用问题上犯的重大错误,可因此导致科技危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科技危机,其核心是:致毁知识不可逆、不可抵消、不可阻止地增长与扩散,以致人类面临毁灭的危险不断累加和递增,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毁灭性灾难。从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和态势看这一进程在不断加快,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因此在中短期时间(5~15年)内爆发灾难的可能性极大,而且这种不可逆增长的危险累进方式,使得毁灭性灾难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直到爆发![11][12]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大IT革命的概论及其包含的三个重要部分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有四:(1)大IT革命是新的科技革命,其核心特征是信息科技本身的扩充与系统化及其对人与社会的全面深入的渗透与融合,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深刻变革;(2)大IT革命会催生许多新学科与新智慧,预演学与预演研究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将把预测与控制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3)以知识资源与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云科学革命是大IT革命的核心;(4)大IT革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大IT时代,致毁知识的生产、增长、扩散与应用更加难以控制和禁止,人类面临的“囚车剑魔”四大困境与科技危机更加严峻。云科学革命导致社会科学崛起,有助于实现科技转型、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13]可以说,大IT革命是最好的科技革命,也可能是最坏的科技革命(借用狄更斯名言的句式),最终是哪种结果取决于人类的觉醒、决心与迅速高效的正确行动!为此,我们应该尽快深入开展对大IT革命的研究,不仅要进一步深入上述各项研究,也需要扩展和提出相关的新研究,形成大IT革命这样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引领学术发展,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益东.信息技术—人类第三级生存支持平台[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3-4.

[2] 金周英.全球性技术转变:从硬技术到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29.

[3] [7][10][13]刘益东.智业革命——致毁知识不可逆增长逼迫下的科技转型、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2-25,250-253,150-153,201-244.

[4] 刘益东.影视未来学与科学预演影片初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

[5] 刘益东.从山科学到云科学:即将发生的科学革命与人才革命[J].科技资讯,2011(14).

[6] 刘益东.开放式评价与前沿学者负责制:胜出机制变革引发的云科学革命[J].未来与发展,2013(12).

[8] 刘益东.试论科学技术知识增长的失控(上/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4-5.

[9] 刘益东.对不准原理与动车困境:人类已经丧失纠正重大错误的能力[J].未来与发展,2011(12).

[11] 宋正海.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吗?[C]//边缘地带—来自学术前沿的报告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17-28.

[12] 刘益东.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