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城镇及团场居民点特征分析

2014-10-20 03:23马嵩肖莹光
科技资讯 2014年24期

马嵩 肖莹光

摘 要:从功能构成、人口与文化、社会组织、用地布局和建设发展等多方面总结了兵团城镇和团场的一般特征,为兵团城镇和团场规划做基础性总结。

关键词:兵团城镇 团场规划 城镇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057-01

兵团各团场和城镇总体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方式插花式分布于新疆广大的疆域范围内。由于特殊的管理体制和属性,兵团城镇在城镇规模、布局结构、功能组成、人口构成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这些特征或长期存在于兵团城镇之中,或对未来设市城市产生较大影响,分析这些特征是形成兵团城市布局特色的基础。

1 城镇及团场功能特征—— “屯垦戍边”的基本职能突出

自1956年成立之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即明确了“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历史使命。后兵团建制虽几经变革,城市功能和产业日益丰富,但其 “屯垦和戍边”基本职能却始终未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兵团在产业发展、职能体系等方面逐步丰富,尤其是新疆工作会议后,许多团场和兵团城市开始引进并发展大型工业,但总的来说,多数团场镇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兵团小城镇的另外一大基本职能既体现在其“兵”字上,即其担任的另外一个基本职能“戍边”。兵团始终坚持半军事化管理体制,寓兵于民,劳武结合,百万军垦战士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但又永不专业的部队。当祖国需要时,兵团职工能够随时拿起手中武器,保卫组团边疆安全稳定。

2 人口和文化特征—— 移民为主、民兵属性、城乡并存

和兵团城市两大基本职能相对应的,是其独特的人口和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乡双重身份属性:与兵团城镇所承担的军垦特殊职能相对应的,是其居民的特殊身份特征。团场城镇化以“生产在田园、生活在城镇”为特色。鉴于兵团城镇未来屯垦职能的保留,以及周边连队的撤并,团场职工这类特殊人群将保持长期稳定。这类特殊人群特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城镇的空间、社会结构、交通组织等多个方面。

(2)移民为主:兵团的军垦城镇是典型的移民城镇。第一代垦区人口,主要有部队的转业、复员官兵,有内地支边的知识青年,有从内地分配、调遣或随企业一并迁移进疆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以及其他自行进疆谋生的青壮年,从整体上看,有相对较高的素质。

(3)民兵属性:在人文精神方面,兵团职工长期受到兵团爱国主义、自力更生和团队纪律的教育,总体上形成了一种与屯垦戌边相适从的爱国、爱疆、民族团结的思想品德,集体主义感强、社会责任心重。

3 社会特征—— 组织高效、分级明显

兵团的社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组织高效:兵团场部是集党、政、军、企及农场于一体,在辖区内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一体化得管理体制可以发挥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确保兵团屯垦戍边职能的实现;又可以发挥城市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使城市发展和师属辖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托,互相促进,提高产业集中度。一体化的组织管理体制又使的团场场部的职能更加综合,全面,不仅设计到生活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还涉及生产的服务和管理。

(2)分级明确:同时兵团场镇又保持着分级明确的体制特征。其社会地域结构由“垦区—团场—生产连队”三个层次组成。管理体制在团场镇内部保持着“团场—(营或分场)—连队”的三级体制结构。连队是军垦农场的基层生产、生活单元。各连队之间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各自处于相对平行的地位,彼此间联系较少;各个职能相同的连队,从组织结构到生产、生活方式均有雷同性。各连队均向上一级行政单位分场或团场负责,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团场场部的中心职能非常突出和集中,并具有综合性。

为了保持其兵团的农垦职能和社会属性,其基于原有厂区职工的组织和社会结构的保留也十分重要,未来部分社区组织和布局应延续原有传统,保持分级明确、组织高校的特性。

4 城镇用地布局特征——集中布局、绿洲城镇、花园雏形、强度不高

团场一级的镇规模偏小,人口规模一般在1~2万人。由于场部主要是为服务垦区建设的。场部的选址通常是在垦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中确定的,场部做过初步的建设规划,用地相对比较集中。

团场场部小城镇内部布局也具有典型的特色,一般均为较典型的简单集中型布局。以团部为中心,结合中心广场布置各类公建,各分场和连队组团外围布置,最外围是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用地。此形态与“花园城市”形态相似。工厂职工生活如就医、上学、入托、煤气等仍依托团部城镇居住区,一般不构成另外的独立生活服务单元。少量工业也分散于居住区边缘,保持工作于生活相对便捷的交通联系,无单独形成的工业区。这是目前团场场部小城镇规划区内部布局的主流形式,具有整体结构紧凑,便于集中管理和集中配置生活服务设施,功能混合、便民利民等显著特点。

5 团场建设特征

由于军垦城镇最初选址多在戈壁和沙漠地区,人员稀少,所以多数城镇的建设历史较短,均在56年之后建成。场镇内多数居住建筑质量不高,建设过程追求效率,建筑特色不鲜明。但场部少量公共建筑经过详细规划,具有一定的建设水平。另外,场镇内特有的广场、武器库等设施及用地形成了兵团城市的特色。

6 周边环境特征和“兵团精神”

为了体现“不与民争利”的思想,团场垦区多选址于“风头水尾”处,努力开荒拓垦,在开荒垦田、屯民建城的过程中,几个重要的环境要素成为了了兵团城镇周边景观的重要见证。

沙漠与梭梭:是兵团人力争改造和征服的对象。今日在兵团儿女的努力下,多数兵团团场所在地的沙漠已变沧田,完全不毛的沙漠已经十分稀少,取而代之的零星覆盖有梭梭等低矮植被的沙丘和荒地。

人工湖渠:是军垦人与自然斗争的重要手段。他们均是早起兵团老一辈革命者人工开掘的。

条田:是兵团沧海变桑田的见证,,也是兵团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条田随地形大小不一多规整有序,长1000~1200 m,宽400~500 m。

防风带和机耕道:与大块条田相匹配的是防风带和机耕道,由一条条攒天杨组成的防风带和机耕道一起,纵横分割大块条田,形成规整、状况的农业景观。

规则有序的大块条田、横平竖直的机耕道、引水和排水渠道,还有防护林带网,共同构成人工绿洲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新疆兵团城镇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这些要素既能体现兵团奋斗历史,又能展示地方特色的,对今后的城镇来说,在文化传承上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雯.金融支持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效应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2.

[2] 王勇.金融支持兵团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2.

[3] 张国玉,刘峰.深化新疆兵团体制改革.加快兵团城镇发展[J].行政管理改革,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