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井洗煤厂重介选煤系统的改进

2014-10-20 17:13李瑛等
科技资讯 2014年24期

李瑛等

摘 要:简要叙述了榆树井选煤厂所采用的重介选煤工艺,该矿的煤质情况。着重介绍了该洗煤厂块、末煤系统,粗煤泥分选系统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煤泥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介质加介问题。认为该洗煤厂的煤质因易泥化而造成的灰份大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重介选煤 煤质泥化 螺旋分选机 介质桶加介

中图分类号:TD9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09-02

在煤化工企业,选煤工艺的选择对于充分利用煤炭资源,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起着关键的作用。临沂矿业集团内蒙矿区下设的榆树井选煤厂建于2010年,设计生产能力3 Mt/a。煤种为不粘煤,煤泥可选性为难选,生产工艺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分选粒度级为200-13 mm;末煤采用两产品重介旋流器进行分选,分选粒度级为13-1 mm;粗煤泥采用螺旋分选机进行分选,分选粒度级1-0.25 mm;快开隔膜压滤机回收细煤泥,回收粒度级-0.25 mm。

但随着煤层的变化,矿井提升原煤煤质不稳定,特别是原煤中细颗粒煤含量大,入洗的块煤中原生煤泥量约为10%~25%,因而原设计的煤泥水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原煤煤质变化,严重影响了选煤厂的生产能力。因此选煤系统的改进成为榆树井选煤厂面临的主要难题。

1 选煤厂煤质分析

1.1 原煤筛分资料分析

从原煤总样化验报告表中可知,原煤灰分为20.27%,为中灰原煤;原煤中的全硫含量为2.24%,属中高硫煤;发热量为23.349 MJ/kg,属中热值煤;原煤分析基水份为l0.38%,内水含量较高。

0~5 mm的灰份为43.94%,明显高于原煤灰份,0.125 mm含量较多,为45.35%,且灰份高灰57.29%,说明矸石易碎,易泥化。

1.2 原煤浮沉资料分析

原煤各粒级密度组成中以低密度物为主、灰份低。

各粒级主导密度级为-1.3 g/cm、1.3~1.4 g/cm,各粒度级-1.4 g/cm,产率除3-0.5略低外,其它均在75%以上。

1.5~1.8 g/cm,中间密度级含量低,占本级产率都在5%左右。

-50 mm各粒级浮沉煤泥产率均在5.5%以上,6-3 mm浮沉煤泥量达到12.44%,灰份在55%左右,明显高于原煤灰份,说明矸石泥化极为严重。

1.3 原煤可选性分析

根据(200~13 mm原煤浮沉组成表),从中可以看出:

当满足块煤产品质量要求时,分选密度在1.80 kg/1以上,此时可选性为易选。

根据(13~1.0 mm原煤浮沉组成表)当满足末煤产品质量要求时,分选密度在1.80 kg/1以上,此时可选性为易选。

根据(1~0.15 mm原煤浮沉组成表),从中可以看出:当分选密度在1.60~1.80 kg/1时,可选性为较难选~中等可选。

从以上资料分析推荐的选煤方法: 200—13 mm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13-1.0 mm末煤采用重介旋流器分选,1.0~0.25 mm级煤泥采用螺旋分选机分选的洗选工艺;-0.25 mm细煤泥采用快开隔膜压滤机回收。

2 选煤厂存在问题

2.1 块、末煤脱泥系统

主井来煤进入大块煤处理车间,车间内设筛缝200 mm的大块原煤分级筛,筛上+200 mm煤经手选后进入大块原煤破碎机破碎至200 mm以下与200 mm分级筛筛下物料一起运至筛分破碎车间。

在现有分级筛远离入料端筛下溜槽因过料量大,筛面长度不足以将小于13 mm的末煤完全落入筛孔,部分末煤也进入前端200 mm筛孔,随块煤一起进入溜槽,因溜槽截面太小,出现溜槽截面易堵的情况。现通过重新加宽溜槽截面,缓解了溜槽堵塞的情况。

2.2 分选系统

粗煤泥分选时,螺旋分选机出现粗颗粒,造成螺旋精矿桶经旋流器入料泵打入旋流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灰份加大。造成原因是双层脱泥筛下层筛板坏或末煤磁选机尾矿含大颗粒。经观察末煤磁选机尾矿中确实含有粗颗粒。当脱泥筛下层筛板冲坏时,螺旋分选机入料管口处堵,原因是煤泥桶颗粒大,将入料管拆开清理。螺旋分选机跑粗,主要因为末精煤和末矸石的脱水脱介筛漏料进入稀介桶,再流入磁选机尾矿,再打入煤泥水桶,由泵打入分级旋流器组分级,分级旋流器组底流打入螺旋分选机,从而导致螺旋分选机容易堵塞。

磁选机进料管每天都需要清理否则不进料,这也是跑粗造成的。

2.3 介质回收及添加endprint

摘 要:简要叙述了榆树井选煤厂所采用的重介选煤工艺,该矿的煤质情况。着重介绍了该洗煤厂块、末煤系统,粗煤泥分选系统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煤泥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介质加介问题。认为该洗煤厂的煤质因易泥化而造成的灰份大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重介选煤 煤质泥化 螺旋分选机 介质桶加介

中图分类号:TD9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09-02

在煤化工企业,选煤工艺的选择对于充分利用煤炭资源,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起着关键的作用。临沂矿业集团内蒙矿区下设的榆树井选煤厂建于2010年,设计生产能力3 Mt/a。煤种为不粘煤,煤泥可选性为难选,生产工艺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分选粒度级为200-13 mm;末煤采用两产品重介旋流器进行分选,分选粒度级为13-1 mm;粗煤泥采用螺旋分选机进行分选,分选粒度级1-0.25 mm;快开隔膜压滤机回收细煤泥,回收粒度级-0.25 mm。

但随着煤层的变化,矿井提升原煤煤质不稳定,特别是原煤中细颗粒煤含量大,入洗的块煤中原生煤泥量约为10%~25%,因而原设计的煤泥水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原煤煤质变化,严重影响了选煤厂的生产能力。因此选煤系统的改进成为榆树井选煤厂面临的主要难题。

1 选煤厂煤质分析

1.1 原煤筛分资料分析

从原煤总样化验报告表中可知,原煤灰分为20.27%,为中灰原煤;原煤中的全硫含量为2.24%,属中高硫煤;发热量为23.349 MJ/kg,属中热值煤;原煤分析基水份为l0.38%,内水含量较高。

0~5 mm的灰份为43.94%,明显高于原煤灰份,0.125 mm含量较多,为45.35%,且灰份高灰57.29%,说明矸石易碎,易泥化。

1.2 原煤浮沉资料分析

原煤各粒级密度组成中以低密度物为主、灰份低。

各粒级主导密度级为-1.3 g/cm、1.3~1.4 g/cm,各粒度级-1.4 g/cm,产率除3-0.5略低外,其它均在75%以上。

1.5~1.8 g/cm,中间密度级含量低,占本级产率都在5%左右。

-50 mm各粒级浮沉煤泥产率均在5.5%以上,6-3 mm浮沉煤泥量达到12.44%,灰份在55%左右,明显高于原煤灰份,说明矸石泥化极为严重。

1.3 原煤可选性分析

根据(200~13 mm原煤浮沉组成表),从中可以看出:

当满足块煤产品质量要求时,分选密度在1.80 kg/1以上,此时可选性为易选。

根据(13~1.0 mm原煤浮沉组成表)当满足末煤产品质量要求时,分选密度在1.80 kg/1以上,此时可选性为易选。

根据(1~0.15 mm原煤浮沉组成表),从中可以看出:当分选密度在1.60~1.80 kg/1时,可选性为较难选~中等可选。

从以上资料分析推荐的选煤方法: 200—13 mm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13-1.0 mm末煤采用重介旋流器分选,1.0~0.25 mm级煤泥采用螺旋分选机分选的洗选工艺;-0.25 mm细煤泥采用快开隔膜压滤机回收。

2 选煤厂存在问题

2.1 块、末煤脱泥系统

主井来煤进入大块煤处理车间,车间内设筛缝200 mm的大块原煤分级筛,筛上+200 mm煤经手选后进入大块原煤破碎机破碎至200 mm以下与200 mm分级筛筛下物料一起运至筛分破碎车间。

在现有分级筛远离入料端筛下溜槽因过料量大,筛面长度不足以将小于13 mm的末煤完全落入筛孔,部分末煤也进入前端200 mm筛孔,随块煤一起进入溜槽,因溜槽截面太小,出现溜槽截面易堵的情况。现通过重新加宽溜槽截面,缓解了溜槽堵塞的情况。

2.2 分选系统

粗煤泥分选时,螺旋分选机出现粗颗粒,造成螺旋精矿桶经旋流器入料泵打入旋流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灰份加大。造成原因是双层脱泥筛下层筛板坏或末煤磁选机尾矿含大颗粒。经观察末煤磁选机尾矿中确实含有粗颗粒。当脱泥筛下层筛板冲坏时,螺旋分选机入料管口处堵,原因是煤泥桶颗粒大,将入料管拆开清理。螺旋分选机跑粗,主要因为末精煤和末矸石的脱水脱介筛漏料进入稀介桶,再流入磁选机尾矿,再打入煤泥水桶,由泵打入分级旋流器组分级,分级旋流器组底流打入螺旋分选机,从而导致螺旋分选机容易堵塞。

磁选机进料管每天都需要清理否则不进料,这也是跑粗造成的。

2.3 介质回收及添加endprint

摘 要:简要叙述了榆树井选煤厂所采用的重介选煤工艺,该矿的煤质情况。着重介绍了该洗煤厂块、末煤系统,粗煤泥分选系统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煤泥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介质加介问题。认为该洗煤厂的煤质因易泥化而造成的灰份大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重介选煤 煤质泥化 螺旋分选机 介质桶加介

中图分类号:TD9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09-02

在煤化工企业,选煤工艺的选择对于充分利用煤炭资源,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起着关键的作用。临沂矿业集团内蒙矿区下设的榆树井选煤厂建于2010年,设计生产能力3 Mt/a。煤种为不粘煤,煤泥可选性为难选,生产工艺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分选粒度级为200-13 mm;末煤采用两产品重介旋流器进行分选,分选粒度级为13-1 mm;粗煤泥采用螺旋分选机进行分选,分选粒度级1-0.25 mm;快开隔膜压滤机回收细煤泥,回收粒度级-0.25 mm。

但随着煤层的变化,矿井提升原煤煤质不稳定,特别是原煤中细颗粒煤含量大,入洗的块煤中原生煤泥量约为10%~25%,因而原设计的煤泥水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原煤煤质变化,严重影响了选煤厂的生产能力。因此选煤系统的改进成为榆树井选煤厂面临的主要难题。

1 选煤厂煤质分析

1.1 原煤筛分资料分析

从原煤总样化验报告表中可知,原煤灰分为20.27%,为中灰原煤;原煤中的全硫含量为2.24%,属中高硫煤;发热量为23.349 MJ/kg,属中热值煤;原煤分析基水份为l0.38%,内水含量较高。

0~5 mm的灰份为43.94%,明显高于原煤灰份,0.125 mm含量较多,为45.35%,且灰份高灰57.29%,说明矸石易碎,易泥化。

1.2 原煤浮沉资料分析

原煤各粒级密度组成中以低密度物为主、灰份低。

各粒级主导密度级为-1.3 g/cm、1.3~1.4 g/cm,各粒度级-1.4 g/cm,产率除3-0.5略低外,其它均在75%以上。

1.5~1.8 g/cm,中间密度级含量低,占本级产率都在5%左右。

-50 mm各粒级浮沉煤泥产率均在5.5%以上,6-3 mm浮沉煤泥量达到12.44%,灰份在55%左右,明显高于原煤灰份,说明矸石泥化极为严重。

1.3 原煤可选性分析

根据(200~13 mm原煤浮沉组成表),从中可以看出:

当满足块煤产品质量要求时,分选密度在1.80 kg/1以上,此时可选性为易选。

根据(13~1.0 mm原煤浮沉组成表)当满足末煤产品质量要求时,分选密度在1.80 kg/1以上,此时可选性为易选。

根据(1~0.15 mm原煤浮沉组成表),从中可以看出:当分选密度在1.60~1.80 kg/1时,可选性为较难选~中等可选。

从以上资料分析推荐的选煤方法: 200—13 mm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13-1.0 mm末煤采用重介旋流器分选,1.0~0.25 mm级煤泥采用螺旋分选机分选的洗选工艺;-0.25 mm细煤泥采用快开隔膜压滤机回收。

2 选煤厂存在问题

2.1 块、末煤脱泥系统

主井来煤进入大块煤处理车间,车间内设筛缝200 mm的大块原煤分级筛,筛上+200 mm煤经手选后进入大块原煤破碎机破碎至200 mm以下与200 mm分级筛筛下物料一起运至筛分破碎车间。

在现有分级筛远离入料端筛下溜槽因过料量大,筛面长度不足以将小于13 mm的末煤完全落入筛孔,部分末煤也进入前端200 mm筛孔,随块煤一起进入溜槽,因溜槽截面太小,出现溜槽截面易堵的情况。现通过重新加宽溜槽截面,缓解了溜槽堵塞的情况。

2.2 分选系统

粗煤泥分选时,螺旋分选机出现粗颗粒,造成螺旋精矿桶经旋流器入料泵打入旋流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灰份加大。造成原因是双层脱泥筛下层筛板坏或末煤磁选机尾矿含大颗粒。经观察末煤磁选机尾矿中确实含有粗颗粒。当脱泥筛下层筛板冲坏时,螺旋分选机入料管口处堵,原因是煤泥桶颗粒大,将入料管拆开清理。螺旋分选机跑粗,主要因为末精煤和末矸石的脱水脱介筛漏料进入稀介桶,再流入磁选机尾矿,再打入煤泥水桶,由泵打入分级旋流器组分级,分级旋流器组底流打入螺旋分选机,从而导致螺旋分选机容易堵塞。

磁选机进料管每天都需要清理否则不进料,这也是跑粗造成的。

2.3 介质回收及添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