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中职校“三创”教育的研究

2014-10-20 17:38华红
科技资讯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三创校本课程开发中职学校

华红

摘 要:本文通过在校本课程背景下的理论研究,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阐述了在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及学生的现实,开发合理的“三创”教育校本课程以利于学生的“三创”能力的发展,并提出了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中职学校 “三创”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68-01

1 研究的背景

我们这里研究是将国际通行和大学教育中的“三创”教育延伸到中职教育中,是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简称。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1.1 中职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需要

职业学校肩负着每年向社会输送成千上万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创造、创新、创业”(简称“三创”)也是符合新时代的江苏提出“创业、创新、创优”三创精神体现。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突出教育特色,坚持以学生为本,应将“创造、创新、创业”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作为评价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重要的依据,着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要。

1.2 中职校发展特色教育的需要

“三创”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职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建立起以创造、创新、创业为内容的“三创”教育校本课程结构,形成“三创”教育校本课程评价与改进机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三创”教育校本课程这个舞台,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从而形成学校特色。

1.3 中职校学生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

中职校学生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作为重要目标。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创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三创”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此“三创”教育改革中,提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倡导“三创”教育校本课程向社会和生活回归,追求“三创”教育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

1.4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及行业要求的标准

由于中职校的生源复杂,多是普通高中录取线以下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因而导致中职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同时,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急需调整教学内容,改革“三创”型人才培养方式,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中职校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2 研究基于的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 研究基于理论的指导意义

一是指向人的发展,以改革“三创”教育校本课程理念为依据,以“三创”教育为依托,以期提高学生“三创”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改变中职校“三创”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三创”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是使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三创”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体验,不断进行“三创”教育,提高自己的“三创”能力,适应行业、企业对“三创”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是对中职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进行一次理论探索,能形成一个“三创”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化的操作模式,“三创”型人才培养的有关理论将得到普及和丰富。

四是在“三创”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方案、实施途径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所开发出来的“三创”教育校本课程和“三创”教育校本教材不但为苏北地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蓝本,而且还能在省内职业学校中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

3 中职校开展“三创”教育的意义

3.1 着眼于学生成功的理念

“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是“三创”教育的重要理念。针对中职校学生的背景和实际,我们需要应用成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根据这一成功的理念,“三创”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应非常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以积极的期望,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机遇和平台。

3.2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以学生为本”是“三创”所倡导的重要教育宗旨。无论是创造、创业,还是创新,学生无疑是主人,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参谋员。“三创”的内容是针对当前和未来就业、创业的需求而确定的,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三创”的目标也强调因人而异,课程资源是开放式的,学生必须自己安排时间,选择奋斗方向,自主实践方式;“三创”的教学过程也具有自主性,鼓励学生应有不同观念、实践的争鸣,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大胆质疑与探究。

3.3 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三创”职业教育特点的重要体现。围绕着“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很强。“三创”教育的内涵源自于实践能力,源自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行知教育”思想,并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相一致。

3.4 体现发展性的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是“三创”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应该不仅从“三创”教育的整体去评价学生,而且从三个方面的多个角度去实施单项评价;不仅评价品德、学业和身心,评价创造、创业、创新,而且把学生奉献、劳动、进步、合作、自强、环保等体现职业素养要求的通用职业能力列入评价目标;不仅评价学生的“三创”成果,而且对学生在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和发展进步进行评价;不仅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评价,而且应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来自企业、家长的评价意见,有来自各种创造、创业、创新竞赛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栩,张建霞,郭斯萍.谈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6(9).

[2] 马庆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职校生学习潜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创校本课程开发中职学校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