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讨

2014-10-20 17:40姚玉兵顾春禄贾姝娟
科技资讯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高职教育

姚玉兵 顾春禄 贾姝娟

摘 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方式,学生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法都与大学培养存在一定区别。从中职院校进入高职院校需要经过一定的考核,不同地区考核方式不同。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提倡根据院校特点进行考核模式的合理调整,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完成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增加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

关键词: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就业 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74-01

中职与高职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着较大帮助,两者均以市场需要作为学生培养的出发点,通过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社会上的工作,在就业时会有一定的优势。国家对中职与高职的教育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教育部一直在扩大从中职到高职继续学习的学生人数和比例。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到高职的教育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从中职到高职教育的转换。

1 我国常见的中高职教育模式

1.1 通过高考实现两者的衔接

目前按照教育部规定,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想要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需要参加高考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实际上这种衔接模式与正常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基本一致,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衔接方式。尽管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中职学生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参加高考的话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技能不相关的文化知识,这是与中职教育的宗旨相违背的,参加高考也会导致一些文化课程基础较差,但专业技术很好的学生不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这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一个损失。

1.2 “3+3”中高职贯通模式

从2000年开始,上海周边地区陆续在一些中高职院校尝试了这种衔接模式,初中毕业后希望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经过学校考核后即可进行为期3年的中职教育,中职教育结束后学校会安排对学生的进一步考核,如果学生达到了学校的标准,将有资格进入指定的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这种衔接模式可以避免中高职院校课程的重复,能够很好地完成衔接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此种衔接模式只实行了3年就停止了。

1.3 “3+2”中模式

这种模式与“3+3”模式基本一致,只把高职教育的三年改为了2年,有效的缩短了高职教育的时间,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的中职院校学生,但由于这种模式的培养时间较短,一些地区的教育厅对此并不认可。

1.4 “五年一贯制”模式

五年一贯制是从中考毕业生选择学生后,进入学校第二年组织考核,考核达到标准的学习高职院校的课程,未达标准的学习中职院校的课程,这种模式提高了招生门槛,学生的选择有限。

2 衔接模式的改革探讨

2.1 “五年一贯制”是中高职衔接的良好模式

我国教育部在2002年就开始推崇“五年一贯制”的衔接模式,倡导中高职院校将该模式贯彻到教学管理之中,这种教学模式方便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规划,便于学生快速的从中职院校过渡到高职院校中。对于一些具有能力实施这一模式的高职院校,应该采用此种模式进行学生的招生和管理工作,而且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五年一贯制”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专业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见“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院校衔接模式对学生自身、对学校的管理、对用人单位都有着较大的益处,应该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而且近些年有很多大型企业针对自身的用人需求,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这也使得“五年一贯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中高职院校利用企业提供的优良实习环境,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机会计入企业实习,这种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利用“3+2”模式进行分段实施

此种模式的优点也很明显,中高职院校建立相同的培养目标,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进行,教育过程阶段性十分明显,且中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符合学生的心里认知,能够解决中高职的衔接问题。

在运作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统筹协调管理职能,对现有中高职学校进行调整,重组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先选择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实施“3+2”学制的第一阶段教育,选择普通本科院校的职业技术学院和独立设置的条件较好的高职学校实施第二阶段教育。第二,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对“3+2”高职班的质量监测,应贯穿于中高职教育的全过程。第三,加强中高职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按照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以高职学校为主,与合作的中职学校一起共同研究;在编写教材、编排教学内容时,应吸收两个学段的同行教师参加,编写成系列教材,使教学内容能确保相互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两个学段的教师定期互访制度、开展教研活动,召开教学例会和教师、学生座谈会和开设讲座等。第二学段教师要深入第一学段, 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保证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不脱离原有基础;第一阶段教师要到第二阶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是否脱节或重复,从中得到信息反馈,进一步改进第一学段的教学,为学生顺利完成第二学段学习服务。

3 结语

中高职院校的衔接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选择,模衔接模式的不同将会给学生的培养工作带来较大影响,衔接模式的选择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作为标准,帮助学生更好的迎合社会工作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 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72-77.

[3] 莫小农,杨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讨—— 以交通土建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4(1):104-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就业高职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