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竞技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2014-10-20 17:47吴梅
科技资讯 2014年24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吴梅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面向竞技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研究对象,论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竞技体育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详细论述了努力挖掘并积极利用好竞技体育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方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竞技体育 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94-02

近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趋势。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骄人佳绩,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竞技体育的影响力,竞技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日益凸显。

同时,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竞技体育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使我国的竞技体育更好地抓住机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竞技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势所必然、呼声日高,对二者关系的探讨也非常重要、更加紧迫。

1 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竞技体育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毋容置疑,这种育人功能同样表现在它对于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于竞技体育的进步和完善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如图1)

1.1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运动员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运动员会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自己优异成绩的取得与祖国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运动员就会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运动场内外的表现,不仅是其个人风采的体现,也是国家、民族精神面貌的缩影,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着民族和祖国。因此,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会激励运动员在平时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直面挑战、超越自我。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大赛中,以昂扬的斗志、为了国歌高奏而顽强拼搏。在比赛期间与外国朋友进行交流的时候,在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活动中,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得体,维护祖国的形象,珍视自己国家的国格。

1.2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运动员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

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能使运动员不畏艰难、追求成功。一方面,现实中孕育理想,形成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另一方面,只有抱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克服种种困难,毫不畏缩,在努力奋斗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创造有价值的竞技人生。提及理想,运动员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谈到自己想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但是,如果不能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个人理想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不能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就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曲折和困难的时候消极回避、停滞不前。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使运动员最大程度地避免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

1.3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运动员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良好的道德品质会对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和比赛及事业的发展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首先,优秀的道德品质会使运动员受益终身。目前之所以存在着一些反映体育界道德教育不足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更为重要的是,在运动员年少时期,也就是道德品质培育的关键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往往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有运动成绩的提高才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并不太重要,或者当自己实现冠军梦想之后,再进一步完善自己也为时不晚,因而就放松了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要求。但是,要想成功做事,必须首先学会做人。如果一个人连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基本的伦理道德素质都不具备,就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果,也往往会在个人利益与社会的规范和价值取向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前功尽弃。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运动员经历完整的道德品质培育过程——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在品德上达到成熟或比较成熟的状态,他们才能够真正将社会道德不仅内化为个体的内心信念,而且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即使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全新的伦理关系,也能够表现出道德意志的坚定性。

2 努力挖掘并积极用好竞技体育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对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固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竞技体育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挖掘并积极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断强化。

2.1 竞技体育是对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竞技体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具有深度教育功能,能够通过其特有方式对社会和人们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与长久的激励影响,尤其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和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主体的文化认同教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竞技体育所传播的爱国主义热情在人民群众中起到了广泛的政治宣传与教育作用。在观看精彩的比赛、心系中国运动员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与夺冠的英雄们一起欢呼、一起高唱国歌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竞技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所产生的中华体育精神能够提升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和民族凝聚力,能够改变部分人消沉困惑的不佳精神状态,引导人们以自尊、自信、自强的面貌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能够激励人们在与困难的奋力较量中去感受生活的乐趣、品尝胜利的欢欣、体验人生的真谛。它促使人们在公正对等的规则下,尽力创造和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努力保障和彰显自己的基本权利与尊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们潜在的自我价值和应有的社会价值,社会也会在人们规范竞争和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中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endprint

2.2 大型体育赛事中蕴含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紧迫、意义深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年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也存在着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仅仅依靠某一种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挖掘教育新资源,创新教育新模式,采用教育新方法,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奥运会、大运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具有多方面、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而且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广泛。

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已成为除联合国之外的,在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世界性活动。当代大学生更是对这些大型体育赛事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因此,如果能够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赛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关心自己喜欢的体育比赛、在为比赛作贡献等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将是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促进。

下面,以奥运会为例,结合奥运会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论述其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宣传和学习,引导大学生形成与新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世界文明交融的世纪,它呼唤着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世界的和谐美好。这就对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21世纪的时代精神,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宣传和学习,正是培养大学生时代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奥林匹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实质和核心是一种既锻炼人的品格、教育人的思想、培养人的道德、关怀个体的全面自由和发展,又追求人类的和谐与公正、谋求全人类共同幸福进步的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与21世纪的时代精神不谋而合。

第二,通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环节之一的社会实践,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奥运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科学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更是通过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力和连带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贡献社会、接受教育,进而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提升。据调查,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仅大学生赛会志愿者就有74000人之多,占全部赛会志愿者的将近八成,40万奥运会城市志愿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大学生,20万奥运会拉拉队志愿者中也以大学生为主力军,可见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之高。

志愿服务有利于在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中华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而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的正是在实践中践行、体验、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机会。在为运动员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对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领悟得更加透彻;在观众服务、交通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懂得了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礼宾接待、观赛礼仪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将文明礼让、举止得体牢记于心。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强调社会群体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帮助。采用大学生所喜欢的沟通、联络和聚集方式,在互助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互助中建立信任和友谊,并且在融洽的氛围中彼此学习,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美德在大学生交往和合作的相互影响中不断得以强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昌颂,寓政治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中[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237-238.

[2] 曹坛,李云林,赵炳璞,等,新时期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走向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3(3):12-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