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之祸”从何而来?

2014-10-21 08:45王雪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10期
关键词:红眼病底线官员

王雪

“这些天,我常常被噩梦惊醒,悔恨的眼泪湿透了枕头……我的错误让去世一年的老父亲难以安息;让老母亲病体雪上加霜,晚景凄凉;让妻子伤心欲绝,要独自赡养老人和抚育不满三岁的女儿;让因父母离异而深受打击、体弱多病的大儿子又失去了父爱;让曾经以我为荣的兄弟姐妹羞愧难当,他们多年来的心血和汗水白流了……”因受贿罪获刑十年六个月的重庆市长寿区建委原党委委员、副主任郭水文,接受组织调查时开始反省自己是怎样在企业老板的“前呼后拥”下逐渐蜕变,结果给家庭带来巨大灾难的。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那么,落马官员的“交往之祸”从何而来呢?

放松警惕,“触线”的胆子越来越大。曾担任湖北省恩施市委书记的吴希宁在反思时表示:“我走上犯罪道路是从收‘红包开始的。从收小‘红包、有选择性地收一些‘红包到收大‘红包,再发展到来者不拒,还利用‘红包做掩护以权谋私。因为胆子越来越大,走上犯罪道路了自己还不知道……”

法律意识、纪律观念不强,自身警惕性不高,是多数落马官员在人际交往中的通病。2008年,《人民论坛》杂志曾公布一份《党政领导干部应谨防哪些诱惑》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众多受访者认为,年节送礼送红包、吃喝玩乐拉拢感情、美色诱惑和性贿赂、不法利益共享是官员在社会交往中最应警惕的四大陷阱。

近墨者黑,“三观”在潜移默化中蜕变。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在监狱组织的一次警示教育中坦陈:“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有人对吃喝玩乐很在行,对我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自己仕途的顺利,加之耳濡目染一些所谓朋友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我内心深处在逐渐变质,开始追求糜烂的生活。像我这样一把年纪的人,有什么值得年轻漂亮女人以身相许的?只因为有权力、有金钱。我出事以后,社会上有人叫我‘三玩副市长,即玩权力、玩金钱、玩女人,话虽有些夸张,但确实也还相符。”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一个领导干部思想行动的总开关。当这“三观”出现裂变,必然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跑越快、越跑越远。

心理失衡,“红眼病”在攀比中加重。因受贿、贪污、滥用职权被判处死刑的浙江省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在忏悔录中写道:“看到与我打交道的老板一个个都很富有,每年的利润有几千万元、上亿元甚至更多,而且他们的财富还在迅速增长,我也存在着心理不平衡和‘红眼病。我在经济上总不满足于现状,与老板比,与高收入阶层比,越比心理越不平衡。”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许迈永受贿1.6亿元,侵吞国有资产5300万元。

著名作家郑逸梅说得好:“不与贵交我不贱,不与富交我不穷。”《湖北日报》刊发的一篇题为《心理失衡害了多少官员?》的评论指出:“在腐败官员蜕变的过程中,‘心理失衡确实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或者说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心理失衡的状态下疯狂攫取,他们似乎得到了最想得到的权力、地位、金钱、别墅、名车、美色等等,但同时失去的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尊严、信誉、人格乃至自由,上演的是一幕自导自演的人生悲剧。”

底线溃退,成为“猎物”身不由己。湖南省衡阳市检察机关曾总结出官员被“傍”的规律:第一步,打通关节——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信任关系。第二步,循序渐进——加大接触频率,观察目标官员的爱好、私事,以便自然地登门拜访。第三步,“傍”牢“猎”定——一旦成为密友,诱以利益加固关系,“猎物”就会身不由己。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官员受了“朋友”的好处,碍于情面就得利用职权为其办违纪甚至违法的事。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检察院与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联合对“贪官是如何被‘拉下水”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受贿官员基本上都经历了从起初的断然拒绝到半推半就地收下,再到权钱交易的心路历程。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最近撰文指出,廉洁是做官的底线,滑出这条底线,就必然身败名裂。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守住廉政底线。把握这条底线,必须深刻认识腐败的危害——腐败害党、害国、害民,也害家、害亲、害己。

猜你喜欢
红眼病底线官员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留神“电脑性”红眼病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看一眼就会得红眼病吗
丘琼山巧对官员
“搞”艺术的官员们
官员在读什么书?
底线抽击得手后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