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与挑战

2014-10-21 20:08常潇潇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

摘 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既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也要重视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中国已经加入的区域经贸组织,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以及遇到的挑战和应对之策,以期中国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加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關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贸组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作者简介:常潇潇,四川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096-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中积极争取更大的国家利益,同时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最近刚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更是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大举措。面对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面对新的多边主义,如何更好的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议题。

一、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简介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和领域逐渐扩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之初,其范围主要局限在货物贸易领域。在全新的世界经贸形势下,新的区域经贸协议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货物贸易自由化,还延伸到服务贸易自由化、共同的环境保护标准、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资金投入自由化等领域。例如,《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包含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多个方面。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起初,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一种比较松散和低级的形式出现——特惠贸易协定。随着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经贸联系的日益紧密,区域经贸合作的形式也更加复杂。目前来看,主要是自由贸易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关税同盟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中最基础的形式,早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质上就是一个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是进一步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最典型的就是欧洲统一市场。经济同盟则是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更加深了一步,成员之间制定共同的经贸政策,形成庞大的经济实体,比如欧盟。完全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顶级形式。

(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区域间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全世界有将近150多个国家既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又是各区域经济组织成员。以中国为例,中国既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又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还与多个国家或者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中国-南非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等。

二、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

作为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家,同时又是世界贸易大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密不可分。归纳起来,具体的原因如下:

(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深化经济改革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必须要将国内外的生产要素统筹结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纵深化发展,积极创造能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以开放促改革。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多方位的合作,吸引国外投资,改善经贸环境,拓宽合作领域,如旅游、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贸易、环境保护等,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降低我国对固有贸易伙伴的依赖度,实现多元化进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为我国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天然气、石油等资源消耗量增大。据估算,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必定大增,比如铁矿石、稀有金属资源、石油、天然气等等,远远超过中国现有储量,现有的铅、锌、铝土等矿产资源也都无法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面对这样的资源困境,我们必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缓解我国对既有资源进口国的依赖性,扩大合作领域,共同开发可替代性能源,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与此同时,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国内市场狭小,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不足。所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协助我国企业和资本开拓海外市场,拓展营销渠道。

(三)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贯彻“和平崛起”战略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我国一贯奉行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无论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还是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努力争取更大的国家利益,都是符合和平崛起战略要求的。长期以来,中国对东盟存有大量贸易逆差,双边贸易形势对东盟的发展很有利,日益紧密的合作使东盟国家感受到中国这一贸易伙伴为本国带来的巨大利益,纷纷表示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繁荣。这无疑是双赢举措。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还有助于平稳解决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纷争,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周边环境。

三、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一)总体水平较低,合作范围狭小,仍然处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低级层次

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进展缓慢。加之我国的市场经济仍不够完善,决定了我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主要是以自由贸易协定这一比较初级和简单的方式进行。恰恰是以这种方式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使得我国与相关合作国家或地区主要实现的是货物贸易的自由化。在服务贸易、投资、金融、劳动力标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缺乏深层次和广泛的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1年至2015年仍处于建设自贸区阶段,当前获得的成效还只局限在减少货物贸易的关税。与欧盟等相对完善的合作机制比较而言,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

(二)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地缘性强,多局限于周边,产业竞争较大,市场狭小

就我国目前参加的区域经济合作而言,大都是局限于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此外,我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相近,在开展经贸往来时容易产生冲突。东盟大部分国家和我国类似,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达,处于全球化产业链的下游,双方都注重发展出口型经济,导致双方在出口产品的類别、层级上都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会产生竞争。与此同时,东盟大部分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居民人均收入比较低,本国产业落后,内部需求少,因此国内的市场规模狭小,对于进口产品的消化吸收能力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对东盟的出口,限制了我国打入东盟市场的战略实施。

(三)部分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影响了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化的纵深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开始大肆炮制“中国威胁论”。受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国家在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合作时持不确定甚至是观望态度,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对于非洲的援助,被某些国家视为新一轮殖民主义倾向。我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多边化新亚洲政策,积极谋求与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却被个别国家看做是攫取亚洲国家的资源和谋求霸权。美国为了维持其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利益,,积极对东盟和中亚国家进行渗透,不惜诋毁我国的发展是亚洲真正的威胁。这些错误论调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其他国家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性,使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受到挑战。

四、面对挑战我国的应对之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仅有机遇,更面临不少挑战。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我们必须努力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针对上述挑战,我国可以从如下方面应对:

(一)全面优化本国产业结构,积极向全球经济产业链上游发展

中国在规划日后要参加的区域经济合作时,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必须改变固有的粗放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中国处于世界工厂产业链的下游,在世界市场中一直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中心”,“中国制造”也被贴上了“山寨王国”的尴尬标签。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我国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技术革新。同时,传统的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要实现向环保节能型产业的转型,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提升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利益

我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规则的制约,应该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综合能力。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双边贸易谈判和磋商,加快区域合作步伐,争取减少贸易摩擦,推进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深化和顺利发展。

(三)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立足周边,面向全球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应当慎重挑选合作对象,明确重点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我国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战略,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也必须贯彻这一基本原则。立足于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亚洲国家中既有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先进的技术,也有中亚和东南亚国家为我们提供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原材料,因此我国必须全面深化与亚洲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往。从长远来看,我国也应该积极寻求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扩宽我国的贸易渠道和海外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区域经贸合作,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刚,陆以全.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学术探究.2005(6).

[2]于培伟.关于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05(27).

[3]杨胜利,李海青.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3).

[4]陆建人.论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当代亚太.2005(10).

[5]陈俊峰,郝武.论中国进一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商业文化.财金视点.2007年.

[6]成键,等.区域性国际组织与中国战略选择.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7]李玉举.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兼论中国的战略选择和安排.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8]蒋菡芙.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背景下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商场现代化.2007年.

[9]周莉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的对策.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4).

[10]金祥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及其影响.国际贸易问题.1995(6).

[11]菲德尔.拉莫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挑战、机遇与潜力.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借京津冀一体化东风助力石家庄经济发展
中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