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卫工作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2014-10-21 20:08邓国璋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
关键词:安全保卫高等院校激励机制

摘 要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保卫工作意义深远,保卫人员的责任重大。因此,如何提升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达到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有机结合是管理人员必须直面的问题,故对激励机制的研究必不可少。当前,我国高校安全工作的激励机制还未达到完善之境,激励方式、手段、业绩评价方式、赏罚力度等问题尚有优化空间。本文在对高校保卫工作管理激励机制问题及存因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机制的改进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高校保卫工作管理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安全保卫 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邓国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97-02

“激励机制”指运用科学、可行、规范、有效的激励手段,以使相关人力资源的潜力不断得到发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发挥到最大。激励机制是高校保卫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高校保卫工作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必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而且校内安全、校外安全、网络安全等安保内容越来越复杂,因此要想打造安全、安定的高校环境,创建优质高校的安全校园品牌,就必须以科学的激励机制来为高校保卫工作保驾护航。笔者结合自身相关经验,反思现状、分析問题、探讨对策,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引导。

一、高校保卫工作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一)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据近年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有80%的高等院校安保组织尚未建成系统、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安保工作时,往往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放在了安保目标、任务的制定,以及对安保人员工作纪律、规范以及注意注意事项的研究中,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任务达成的动力机制建设。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没有激励保卫人员的奋斗精神、责任意识就会削减。如果出色完成任务、尽职尽责人员与懒散、走形式人员所收到的物质回报、荣誉感、归属感一样,那么高校的安保组织将失去创新精进的活力,失去团结一致、紧凑和谐的向心力。此外,赏罚的不明确。部分高校保卫科对保卫人员的监督力度相对较弱,是克己勤奋、爱岗敬业还是脱岗睡岗、就轻避重,保卫人员的真实工作情况无法完全掌握,这就容易使后期的褒扬先进、鞭策后进工作带有不客观性质。

(二)激励方式的不尽合理

经过考察研究后不难发现,在我国部分高校的安保工作管理中:一般的薪资制度代替了激励机制,大体包含基本工资、工龄工作、职位津贴、奖金四个方面。其中,基本工资一项是确定的,整体上是根据社会同类工种的薪资水平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高校特有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考量;基本工资确定后,增薪的可能性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减了保卫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其次,工龄工资,从表面上看符合公平激励原则,但实际上不少高校保卫人员对此并不认同,原因很简单:兢兢业业、积极进取的工作人员和平庸度日、无所事事的人员被无差异对待;尽心尽力的新入职员工反与坐享其成的老员工待遇差别太大。再有,年终奖金也是形式化的评定,即使有激励也拉不开档次,体现不出程度,发挥不了奖惩的激励相应。

(三)业绩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不断渗透,高校安全意识的不断深入人心,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初步建立了保卫工作的激励机制,但理性思考之下就会发现业绩评价方式的不足之处仍有存在。第一,当前我国高校保卫工作的业绩考评主要还是以定性考评为主,量化管理明显不足。部分高校保卫科在对保卫人员进行月终、年终工作或者各类专项工作进行考核时,往往以达标、不达标或者合格、不合格来定性判定,对于真正的执行力度、执行情况、执行水平缺少量化考核,从而不能真正反映出个体保卫人员的工作业绩,不利于良性竞争发展。其次,激励机制的评价项目不够全面。当前有相当部分的高校保卫科缺乏也就考评,部分有业绩考评的保卫科所设定的考评项目也较少,且具有笼统、模糊、不细致的特点。比如说,考评项目主要体现在定期巡逻、值班、守护、抓违法分子等具体内容,至于日常学习和训练、工作的危险程度、工作的规范水平等都没有得到应有、合理的评价,久而久之就会对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成消极影响。

(四)激励形式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安保人员的奖励机制存在激励多样不足的问题,基本一直上在沿习物质奖励的模式,每逢有突出表现或者年终总结时,基本上都是奖金的的形式,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其实,在适当情况下,给与保卫人员带薪休假、通报表扬、荣誉证书、免费高级培训、保险购买等不失为好的激励措施。奖金不失为一种好的激励手段,但一方面要明确奖金的层次区分,明晰奖励条件和范围,避免造成评奖不公现象;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打破把物质奖励等同于激励的认知误区,激励是激发、鼓励、引导、驱动的意思,而物质奖励知识其中一部分,精神层面的激励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管理学上将,单纯的物质利益的驱动存在两个缺陷:首先,若果奖金过少,比如说只有几十,保卫人员也许就不会去争取,不想因几十块而在组织中表现的另类。其次,如果奖金较多,工作人员在保卫实践中的工作方式可能会有不好的转变。因此,在设计激励形式时,要注意物质激励的多样性,要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有机综合。

二、高校保卫激励机制建设策略探讨

(一)公平激励策略

《论语·季氏》中讲:“不患寡而患不公”,公即公平和公正,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于高校保卫人员而言,任何的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都会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要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做到同工同酬,广泛征求保卫人员的意见,出发点必须立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搞特殊,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其次,要把激励制度与业绩考核制度有机统一。在科学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有劳有得,多劳多得,进而内化为保卫人员内部竞争的动力,以加强自我责任意识,深挖自身潜能。第三,制定激励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公正性达成的核心前提,一方面高校保卫管理组织要广听员工心声、广纳员工建议,全面的掌握保卫人员的内在需求和工作表现,做到任人唯贤不惟亲,任务分配、奖惩开展要不偏不倚,勤者、优者嘉奖,惰者、劣者严惩,营造公平工作环境。当然“公平”不等同“平均”,要以客观表现为基础,杜绝完全“平均主义”。

(二)激励相容策略

激励相容是Hurwiez提出的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术语,指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每个理性工民都存在利己的一面,其行为活动潜移默化中受利己规则影响;如果能设计一种激励制度,恰好可使个人利益和集体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吻合,那么这就是激励相容。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管理中,激励相容的问题在本质上是调动保卫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设计特定激励政策和规范来进行有效诱导。当前,我国多数高校保卫工作任务繁重,保卫人员少,管理面积和人口数量大;保卫人员的待遇偏低,特别是外聘的保卫人员,工资福利低、满意度差是保卫人才流动、跳槽离岗的原因之一。 因此,高校保卫工作管理中,有必要落实“激励相容”原则,真正做到岗有所需、仍有所值,将保卫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要尽量使保卫人员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发挥,提升队伍素质和价值。

(三)差别激励策略

在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需求分为五大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就是人们行为的动机源头,对于高校保卫人员来讲,生理需求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回报,安全需求主要体现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方面,社会需求主要体现在工作的荣誉感以及集体的归属感,尊重需求主要体现在工作中受尊重程度,自我实现需求主要体现为晋升空间以及自我目标的发展方面。每个员工的需求都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保卫人员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以及性别的差异,通过有机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比如,年轻保卫人员对工作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高学历保卫人员更注重晋升空间和自我实现等等,通过深入了解不同保卫人员的不同需求层次,以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来实现最优的激励效用。

(四)正激励与负激励兼顾策略

韩非子曾说:“赏有功,罚有过”,在当今的管理工作中仍有重大意义。正激励和负激励也就是奖励和制裁:当某位保卫人员的行为符合组织需求时,就需要运用正激励来将该类行为发扬光大;而不符合时,则需要有效的负激励措施来抑制该类型为的再次发生。其次,“赏有功,罚有过”的后半句为“赏罚不失其当,方能升功止过”,强调的是赏罚不能失当。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更加注重奖励机制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了负激励规范的制定,遇到工作问题以“关系”处理,不利于激励机制的功效发挥。此外,奖惩程度的把握也会影响到激励效果,正激励过高易生骄傲情绪,过低者了无兴趣,没有重视感。因此,高校的激励机制一要奖惩分明,二要奖惩科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五)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机相结合

从需要、行为和动机理论来讲,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对高校保卫人员而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两种相互促进的激励形式,是运用物质和精神来激励保卫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满意度的基础方法。曾伟等对某地区53所高校保卫部门调查后发现,高校保卫管理更加偏重于物质奖励,且物质奖励的主要形式为现金,一方面会出现如上文所论述的奖金数量问题,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精神支持。其实,物质激励是激励的基础,但高校保卫管理组织应创新多元激励形式,比如说带薪假期、医疗保健制度、完善工作设备、改善工作条件等,这些措施一方面是一种物质性建立,同时也是精神性奖励,更能唤起保卫人员的工作自豪感和被尊重感。此外,高校保卫管理组织还应加强职务晋升制度、科学选用人才制度等精神激励,让保卫人员感觉保卫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自我的事业,有发展的空间,有努力的回报。

三、结语

现代高校保卫管理的激励机制尚未有大成“模式”可循,唯有根据高校具体情况,在借鉴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探索发展。在保卫工作管理中,领导者需结本单位实际,充分了解保卫人员的内在需求,创新思维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现代管理认知水平,学习有效的领导方法,完善领导艺术,才能不断除旧迎新,打开新的管理篇章。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成为成为一个深邃的思想者、心智的启迪者、精明的组织者、科学的决断者、贤明的举才者、聪慧的教育者、成功的激励者和有效的协调者。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构建出系統、科学、可行、高效的保卫工作管理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邓小凤.基于人性假设的高等学校安全保卫人员柔性激励机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1.

[2]王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

[3]冯巧丹.高校安全保卫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4]周婧婧.基于西方激励理论的我国高校管理激励机制研究.广西教育.2010.

[5]曾伟,冯巧丹,罗丽南.浅谈高校安全保卫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猜你喜欢
安全保卫高等院校激励机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校安全保卫的目标、理念与职能初探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