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2014-10-21 19:53安波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警卫员花山毛主席

安波

教学目标

第一,认识“碾、簸、箕”等11个生字。

第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第三,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四,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播放《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歌曲的前一部分(50秒左右),师:“歌曲中唱到了哪个人物?”

生:毛泽东。师出示毛泽东的人物图片(对!是毛泽东,毛主席。)

师:通过本组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毛主席已经有所了解了。《七律·长征》一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情万丈的诗人毛泽东;《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伟人的风采;而《青山处处埋忠骨》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平凡又高尚的父亲形象。今天我们将和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看《毛主席在花山》又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呢?点击课件并板书——毛主席在花山,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质疑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第三,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毛主席在花山”的相关资料。

二、整体感知

第一,自学生字词。

一是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是自己挑出一些生字词语,考查同桌同学是否能够认识读准。

三是教师出示课件: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四是教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全班齐读。

第二,感知课文内容。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明确讲了三件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师板书: 请碾米、请喝茶、帮推碾。

三、小组合作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提出自学要求。(用课件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一是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二是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三是毛主席说服警卫员送茶水的那段话讲了几层意思?四是毛主席处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他还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五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第二,學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1至2个小组交流讨论。

第三,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四、全班交流(小组展示汇报)

第一,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第二,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第三,毛主席说服警卫员送茶水的那段话讲了几层意思?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第四,毛主席处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他还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毛主席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些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第五,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写法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而课文没有详细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因为课文中详细写的内容能够突出表现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所以,我们在习作时,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应该详写,反之,简写。

六、随堂检测

出示课件,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评价。

七、布置作业

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课后,继续搜集关于毛主席的其他文章读一读。

猜你喜欢
警卫员花山毛主席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水壶”和“仨锅”
紫桑葚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彭德怀喝茶:公私分明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陈毅拒吃西瓜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