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农村中心村、小城镇社区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2014-10-21 20:07刘燕玲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社区管理新农村

刘燕玲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社情、村情的新农村中心村、小城镇管理制度与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中心村、小城镇社区管理为例,探索建立多元参与的管理体制,多方支持的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村镇产业,扶持农村传统互助组织,建立合理的管理标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使村民成为社区管理的参与者等,新农村社区管理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永宁县; 新农村; 社区管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国家民政部在2006---2008年期间,已将296个县(市、区)纳入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完整的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农村社区。党的十七届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中共永宁县委、永宁县人民政府关于永宁县2013-2015中心村庄点规划建设实施意见》(永党发[2013]4号)的指导下,永宁县村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过村镇建设建成了一批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的小城镇和中心村,截止目前共建设中心村5个,小城镇2个,安置村民5648户,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但是如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目前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

1.永宁县新农村社区管理面临的困境

1.1居民身份转换困难。经过大规模村镇建设后,许多村民搬进了新居,像城市居民一样住进了高楼大厦,虽然已获得了居民身份,但是有些村民身上的乡土气息依然浓厚,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仍然无法摆脱农村的生活方式,对社区没有归属感和依附感。主要体现在:无法适应城市化生活方式,不注重卫生和环境保护,乱扔杂物,随地乱倒等现象突出;举止不文明,在社区内大声吆喝,家长里短,不注重保护隐私,没有集体生活观念;侵占公物,随意乱搭建,这也是村民进入社区后的一大特殊现象,习惯了自留地种点小菜,于是就在公共绿地中随意种植,有的在公共道路上搭棚子、晒被子等等现象将会成为社区管理的一大难点。

1.2社区生活价值观尚未建立。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村逐渐失去了对青年人、知识农民的吸引力;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农村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农村的文化生活退化了,以前的那种邻里间的带有浓厚乡土情结的文化娱乐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破坏掉了或者消失了,影响基层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农村基层的社会矛盾调解越来越难。

1.3基层干部存在思想上的误区。国内外村镇建设的经验表明,村镇“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许多基层干部对中心村、小城镇的理解仍十分狭隘,缺乏阶段性思维,认为建设中心村、小城镇就是把旧房子推到,把农民搬到楼上住,把腾出的土地集中耕种。将工作重点放在一拆一建上,对后续建设与持续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盲目认为只要把楼建起来就完成了任务,而忽视了农民的再就业、生活方式的适应与变迁、以及后续生活的发展,忽视了建成后的社区管理,陷入了形式主义与机械模仿的误区。

2.提升中心村、小城镇社区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建立村政府、村委会牵头,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

从永宁县中心村、小城镇的实际出发,在经济尚不发达,政府对社区服务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由村政府直接开展或参与社区物业管理,将福利性服务与部分有偿及低偿服务相结合,才能将中心村、小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下去。宁夏银川市贺兰沙渠村已经实践了这种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可大大降低物业管理成本。物业公司作为企业,它们是以盈利为最终目标的。同时,目前很多农村社区物业公司管理物业,为避免背负医疗保险和退休保险的负担,将保安、保洁、维修工作转给其它公司去做,又多了一层对业主和住户的盘剥。物业公司的这种做法美名其曰,专业化管理,实际上却是让外地人抢了本地人的饭碗。但是,以村政府、居委会牵头承担物业管理工作,保安、保洁、维修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本地或本物业下岗职工担任,也可以由孩子小或家务负担重的在职妇女转职承担。

另一方面可加大物业管理权威性。村政府、居委会共同牵头管理小区,除有居民授权外还享有政府授权,它的权威性远远大于物业公司。村委会牵头自治管理比物业公司外人管理更容易被群眾所接受,以“德”治理小区更符合中国民情,为自己交钱远比交“公粮”式的交纳管理费容易得多。“小脚侦缉队”如果变成“大脚侦缉队”,它的戚力远胜于目前的外地“保安”,也可使居民少一份对了解自家情况的“外地人”频繁更换的担心。村委会的便民服务比物业公司追求利润的服务能使住宅配套建筑的使用更贴近居民的要求。

2.2建立以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政府为辅,多方支持的多元融资机制

永宁县中心村、小城镇社区服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要逐步建立起以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政府为辅,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元融资机制,采用市场补一点、镇街出一点、村上拿一点、村民筹一点的办法,解决中心村、小城镇社区服务所需资金问题。以农村社区为公共平台和核心载体,将当前各种形式的支农惠农资金全部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即各种涉农基金以农村社区为最终聚集点,这些汇聚到一起的资金除政策规定必须足额发放到农户手里的补贴外,其余资金在尊重原始经费制定项目建设的同时,可以由社区组织按照社区建设管理的轻重缓急,进行相对灵活的统筹安排。

2.3建立合理的管理标准

2.3.1制定系列管理标准。制定中心村、小城镇社区服务精细化管理系列标准,提升村镇社区管理水平。制定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行业的等管理标准,建立可查询、可评价、可追溯,有依据、有记录、有考核的管理体系。将中心村、小城镇社区管理目标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并向社会公示。

2.3.2实施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按照“社区划分网格、支部建在楼栋、党员进入家门”的工作思路,把中心村、小城镇社区管理方面的各类问题,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定任务、定标准、定制度、定措施、定时限的原则,实施监管、整治,注意实行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真正做到责任明、任务清、全覆盖、无死角;社区管理工作全面覆盖。积极探索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服务有效”的管理体系。实行镇、村两级联动机制和月督查、月通报、年终考核制度等考核奖惩制度,确保社区管理标准的落实。

2.4培育和发展村镇产业

没有产业的支撑,中心村就无法留住人口,中心村将不再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精心谋划镇村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村、商贸重村、旅游名村。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由传统单一的农业产业体系向一、二、三产业并举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完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方式。拓展中心村农民的就业和创业门路,减少农民对种地的生存依赖,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真正实现以中心村建设和管理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政府最终的目标是服务群众,并指导村镇企业的发展;群众支持政府政策,并为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村镇企业为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为群众提供工作机会。政府、企业、群众三者关系。

2.5继续扶持农村传统互助组织

农村传统互助组织主要是指传统的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农村社区内部的灵活的互助服务组织,如:生产性互助组织、红白理事会、灾难互助组织、群体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老年秧歌队、舞狮队等)。高度重视农村各类传统互助组织的存在价值。农村传统互助组织是在我国特殊的农村社会结构特性下自发成长发育形成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农村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正式组织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2.6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使村民成为社区管理的参与者

今天的建设就是明天的历史,培育文化内涵,打造文化特色,这是中心村、小城镇得以长久存在的核心精神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比经济意义更为深远、更为重要。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今天,社区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支撑甚至决定着整个城镇的发展。

2.6.1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新农村社区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建设力度,建设完善城镇文化设施,加强科研机构、图书馆、艺术馆、影剧院、体育馆和其他文化载体建设,满足广大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从居民最需要的服务项目入手,逐步将老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青少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志愿者工作站、文化站、退管服务等社区服务项目和资源整合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2.6.2注重软文化建设。文化层面的建设除了有形的物质以外,还有无形的精神方面的内容,许多城镇和农村,最大的贫困还不是物质生活上的贫困而是精神文化上的贫困,所以必须强化城镇文化软环境建设,通过依托村活动室组织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文体活动、移风易俗教育、制定村规民约、讲座等手段教育农民,把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状态提升起来,形成新的农民和居民群体,城镇的各项管理事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社区管理工作中来,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唱响“人民城镇人民管,管好城镇为人民”的主旋律,配备专业的宣传人员,编制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方式宣传城管方面的法律法规,鼓励村民参与到政府的工作中去,促使村民能最大限度的了解村镇管理的目标和意义,使中心村、小城镇社区管理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深入到每位干部和村民的脑海中,让其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总之,中心村、小城镇社区管理工作是目前村镇建设目标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意识,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农民各方积极性,培育和发展村镇产业,强化精神层面上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实施标准化管理模式,才能为广大农民创建美好家园,提升人民满意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定马晓. 中心村规划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6,(4)

[2]黄睿丞,白丽华.黄小意,等.村镇物业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建设,2011(6)

[3]王更.城市物业管理新模式—街道、居委会参与物业管理之我见[J].中国电力教育,2006(11)

[4]张森华.博弈视角下的村镇物业模式困局一对连江县拱屿乡物业改革的分析[J].城乡建设,2009(12)

[5]高靈芝.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突破创新与发展趋势[J]东岳论丛 ,2013(9)

[6]闺文霞、郭瑞萍.就地城镇化指向下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J].科教纵横,2013(8)

猜你喜欢
社区管理新农村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
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