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探讨

2014-10-21 20:07兰静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2期
关键词:缺陷水资源措施

兰静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就水资源管理存在的缺陷及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缺陷;措施

引言

水资源是最具全局和长远影响的战略性自然资源,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环境,把依法治水的管理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使得依法治水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1 水资源管理简述

1.1定义

水资源管理(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广义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包括:①法律。立法、司法、水事纠纷的调解处理。②行政。机构组织、人事、教育、宣传。③经济。筹资、收费。④技术。勘测、规划、建设、调度运行4方面构成一个以水资源开发(建设)、供水、利用、保护组成的水资源管理系统。

1.2原则

①效益最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 (规划、设计、运用),都要拟定最优化准则,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效益(见水资源规划)。

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两个组成部分,存在互相补给、互相转化的关系,开发利用任一部分都会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再分配。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质和储存条件,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要重视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湖泊整治、污染防治等工作,以取得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的效应。

④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由于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制定供水规划和用水计划时,水量和水质应统一考虑,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制定切实的水源保护措施。

1.3目的

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满足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2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水资源管理现状

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旱灾害。这一时期,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采用分级、分部门的管理模式。按照行政区划在各级政府设立了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并且在各级政府的水利、电力、农业、建设、矿产、环保、交通等部门之间划分水资源管理职能。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以及出现了连续干旱,我国北方和许多沿海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日趋严重,有些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水事纠纷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导致水资源的无序开发,用水效率低下,不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水法》,提出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即“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但从10多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1988年以后,中央政府实行了机构改革。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水利部和建设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地质矿产部之间进行了职能的调整,本着一事一部的原则,基本上把水资源的统管职责划归水利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水资源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基本格局尚未真正改观。

2.2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未能形成良好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

二是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关系不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并未形成,也难以形成。

三是水资源权属管理滞后,水权制度尚未形成,影响水市场运作和发展。

四是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与贯彻不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尚未全面实施。

五是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m3,并且分布极不均衡,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目前全国已有70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沉降面积已达6.4万km2。由于地面沉降,华北一些地区地下水循环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地下水质恶化。

六是用水效率不高。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近70%。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左右。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

3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3.1要加强相关规划的协调

水资源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相关的规划之间的协调。不同的水资源规划影响着对水资源的管理,只有协调好这种相关的规划,才能够提高水政水资源管理的水平。在相关法律的背景下,要完善一些水政水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现有体制框架之下,进一步规划和明确水资源管理的对象及管理的细节。分配好任务,各级之间要协调好,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负责区域管理的相互协作,通过管理模式的探讨和研究,积极推进地方各级河道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督促其认真履行其水行政管理职责,全面提高流域机构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效率。

3.2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

立法规划既要体现新的治水思路,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应该修订水法规体系,突出重视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高效使用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水权、水市场的法律法规内容,用法规推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

3.3 理顺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

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划清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界限。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真正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格局。在水管理體制改革中还应当重视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认真总结以往在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对如何建立这种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3.4加强取水许可制度改革

理顺取水许可制度管理体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权属管理,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完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申请报告的审批制度;建立水资源使用权转让制度;维护生态水权和环境水权等自然水权。

当前,我国水行业正处于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进程之中,此为契机,通过对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理论框架、体制模式和方法措施,从管理领域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缺陷水资源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