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破农村征地补偿领域职务犯罪之方略

2014-10-21 20:08孙瑛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
关键词:补偿款职务犯罪

摘 要 农村征地补偿是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基层检察机关积极查处此类犯罪对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当地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职务犯罪主体反侦查能力的提高,作案手段越发隐蔽,侦破难度极大。本文从此类犯罪的特点出发,系统的提出了具体侦办方法,希望对案件查办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关键词 征地补偿 职务犯罪 涉农犯罪 补偿款

作者简介:孙瑛,天津市静海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科科长。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297-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巨额的征地补偿资金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由此引发的腐败问题也随之增多。作为惩治腐败的主要力量,基层检察机关在打击农村征地补偿领域职务犯罪,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依据侦查实践,结合近几年查处农村征地补偿领域职务犯罪情况,总结办案得失,简单介绍几种查办此类案件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对该类案件的侦查有所裨益。

1.以资金拨付流程为指导,明确案件侦查方向。征地补偿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租用,并按照被征地的用途给予补偿。该工作涉及部门广,环节多,资金量大。我们在办案过程中,了解资金拨付流程是侦破此类案件的前提。一般来说,征地补偿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丈量评估、实地勘验、权属查验、业主确认、补偿款核算、拨付前公示及审批,资金下拨等。以上每个环节都与补偿资金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直接导致补偿资金拨付的差错。因此我们在办案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对这些环节的审查,并对问题环节导致的资金误拨进行跟踪,以对案件侦查走向做出明确的判断。如调查某村征地补偿款案件时,从相关部门调取的资料显示,在对该村村民土地面积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误将村民王某某实有土地面积重复登记,导致上级拨款的误差,直接多付给该村补偿款8万余元。在对该村账目审查追踪补偿款发放时,侦查员发现到账的所有资金全部造表发放,而村民王某某只拿到应属于自己的补偿款,上级误拨的8万余元补偿款去向成谜。经对发放表中各户补偿资金细致统计,发现实际发放资金比发放表中的总额正好相差8万余元,村会计企图用这种浑水摸鱼的方式蒙混过关贪污公款,最终真相败露,沦为阶下囚。

2.以补偿资金发放表为核心,选定突破方向。对于贪污犯罪来说,将公款据为己有才是最终的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从资金发放中寻找机会,千方百计将公款通过貌似合理的手段做出帐外,满足自己侵吞公款的私欲。因此,征地补偿资金的发放是办理此类案件关注的重点,也是突破案件的关键,侦查员在审查账目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核查发放表中领款金额。一般情况下,征地补偿资金都是由被征地村以一定的标准给村民发放,户与户之间领取的补偿款的数额都不会有太大差距,如果在发放表中出现大额补贴数字,就应引起侦查员的注意。如某村高铁占地补偿款发放表中会计王某领取补偿款18万余元,而本村村民领取补偿款大都在7万元以下。王某缘何领取高额补偿成为侦查员调查的重点。经走访,王某家有四口人,耕地按人口分配,与其它村民并无太大区别,而王某也未在本村承包土地,领取高额补偿的依据不足。当侦查员对王某面对面核实此问题时,王某支支唔唔,不能自圆其说。侦查员因势利导,政策攻心,王某最终认罪伏法。(2)核查补偿资金发放表中的签名。签名是对本人领取补偿金的确认,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谁领钱谁签字。每个人的书写习惯都不一样,在发放表中发现同一笔迹代替多人签字的情况应该不难被人识别,如果在侦查中发现这一现象,就应带着疑问做好进一步调查。如某村征地迁坟补偿款发放表中,侦查员发现发放表的最后五户签名为同一人笔迹,经进一步辨别,该笔迹为村会计季某所为。带着怀疑我们入户走访,发现该五户中有三户坟墓未在征收范围内,不存在领取补偿金的可能,而另两户非本村村民,不具有领取本村补偿金的资格。那是谁以这种手段领取的补偿金呢?在接下来的调查中,面对无法辩驳的证据,会计季某不得不承认与村支书刘某共同贪污征地补偿款的事实。(3)核查发放表中的重复姓名。在同类补贴的发放中,一般每户村民只会出现一次,如果某一姓名在发放表中出现两次或者多次,就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某村征地迁坟补偿款发放表中,村民田某的姓名出现了两次,经辨认,两次签名并非一人所为。而根据经验,农村家族的祖坟一般比较集中,如果迁坟需同时迁出,不可能存在有两处祖坟的现象。于是我们秘密找田某询问,田某证实自己领过且只领过一次迁坟款,并辨认了自己的签字。那是谁以田某的名义领取的迁坟补偿款呢?村账是由会计王某做的,经辨认,代替田某签字的笔迹也是会计王某所为,面对铁的证据,王某无法辩驳,只能低头认罪。

3.以秘查外围为初查手段,确定案件疑点。秘密初查是反貪办案的主要手段,征地补偿案件涉及一个地区发展大局,同时该类案件涉及农村人员多,金额大,敏感性强,为了不影响地区发展,引发不和谐因素,也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一系列连锁反应,秘密初查在这一类案件中尤为重要。秘密初查主要是结合前期查账中确定的疑点问题,了解该疑点的基本情况,以确定下一步调查的方向。如在调查某村高铁占地征地过程中,侦查员在该村征地补偿款发放表中发现两个疑点,一个是该村村民张某发放树木补偿款120余万元,明显多于其他村民。另一个是村民王某两次领取迁坟补偿款,一次是10座坟,一次是12座坟。针对这两个疑点侦查员深入该村,以闲聊的方式,打听这两户村民的经济情况,日常工作,家庭关系等,经了解,得知张某在该村承包了大片土地用于种植树木,高铁建设需经过其承包土地,涉及大量的树木需要砍伐,100多万的植树补偿是合理的,于是我们就排除了张某的资金发放存在问题的可能。而王某家族系该村外来迁入户,其家族不可能有数量较大的坟墓,同时了解到王某又是该村理财小组成员,于是增加了我们对该笔款项发放的怀疑,并且也确定了我们下一步的侦查方向。在之后的调查中,我们顺藤摸瓜,侦破了这起村干部与理财小组成员合谋侵吞征地补偿款的案件。

4.以单独谈话的方式在同一时间段接触相关村干部,锁定侦查对象。在职务犯罪的初查阶段,我们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为了保障案件初查成功率,我们必须在接触被调查人后才能决定是否立案,因此,接触被调查对象的时机和方式在初查过程中尤为重要。对于查处农村征地补偿的案件,我们根据前期调查情况确定谈话方案,在同一时间段内针对同一问题与每个村干部单独谈话,结合谈话情况查找漏洞,梳理细节,后根据彼此陈述的矛盾关系再进一步对村干部进行询问,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对于案件的突破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在查处某村征地补偿款过程中,该村发放表中,三名财务人员每人名下有3万元植树补偿,且后面签字全部为一人笔迹。侦查员根据此疑点对该三名财务人员及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在同一时间单独询问,五人承认这三名财务人员都种了树且在征地范围内,应该得到补偿。但对于种植具体地点,种植时间,树木种类等细节问题五人各执一词,矛盾重重。面对这明显不合情理的现象,侦查员调整策略,改变询问内容和询问语气,继续对几人进行单独询问。做贼必定心虚,在经历了长达几个小时的拉锯战后,某财务人员终于承认三人并未种树,而是用这种虚构的方式将补偿款做到帐外被村干部私分。案情豁然开朗。于是,一起侵吞征地补偿款的窝案就这样被顺利突破。

5.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案件的每一个细节,细中求稳,稳中求胜。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侦查员面对负责的账目和繁冗的数据,“细”是我们从中发现犯罪的重要前提,也是自侦案件质量的基本保障。在审查征地补偿这一类案件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的审查每一个环节,每一笔资金,不轻易放过每一个貌似不经意的误差,因为小误差背后很可能存在大問题。如在审查某村账目过程中,发现该村征地青苗补偿款发放表中所有领款签字全部是会计一人所写,会计辩称是因为农忙时节为了便民,由村干部将补偿款送到村民家中,因为不方便携带发放表,所以由他替村民代签。为了印证会计的证言,我们随机选取了5户村民进行调查,经查证,青苗补偿款确实是由村干部送到村民家中且未在发放表上签字,但5户证实收到的补偿金额与发放表中存在误差,多则近千元,少则一二百元。这种小的误差虽不够立案标准,但在侦查员脑中迅速形成了一种信号——零打碎敲,聚少成多。于是我们逐户进行核实,不仅调取了大量证据,而且大规模的查证形成了一种高压态势。面对压力,会计主动将该村小金库摆在我们的面前。侦查员趁势追击,最终从小金库中发现了村干部的违法犯罪事实。

以上是本人对农村征地补偿领域职务犯罪查处的一得之见,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同时也欢迎针对此问题进行交流。

猜你喜欢
补偿款职务犯罪
浅谈特殊人员是否有权获得征地拆迁补偿款
对农村集体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思考
对农村集体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思考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职务犯罪涉案款物处理的现状与思考
职务犯罪侦查中电子证据的可采性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
九步审讯法对职务犯罪审讯的借鉴
保障农民土地补偿费足额发放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