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主题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培育

2014-10-24 06:41赵志华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生观梦想大学生

赵志华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浙江 富阳311402)

在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观念侵染,一些学生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淡薄,甚至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大学生的人生观正确与否,不但影响到其自身的成长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当前,全社会正在进行 “中国梦”的宣传和教育,高校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在全校深入开展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1 中国梦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了精辟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此后,学术界展开了对中国梦的热烈探讨.

基于有关学者对于中国梦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梦是一个国家集体的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和奋斗目标,即强国富民、民族振兴,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而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而言,中国梦即“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个人的梦,是主体“我”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主要是对事业及家庭的追求.每个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勇担社会发展重任.只有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才有幸福生活,个人才有美好未来.中国梦为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由于中国梦的茁壮成长,充满希望,个人梦想才有了坚实基础.当然,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一定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壮丽事业中,积极主动地为之奋斗,为之付出,中国梦才有可能实现.

梦想只有寓于理想之中,基于现实之上,才有实现的可能.否则就是幻想、空想.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为国家发展、个人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全社会民众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观

2.1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分析

应当肯定,面对多元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主流还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他们求进步、求独立、求发展,注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确认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他们的爱国热情越来越高,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程度越来越深,社会责任心和时代使命不断加强[3].

同时必须看到,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由于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倾向,处处以利己为出发点,对集体活动缺乏激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二是受功利主义影响,部分大学生生活理想功利化,社会理想淡漠化;三是受享乐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思想空虚、精神萎靡,无所事事,处处追求物质享受,模糊了人生的意义[4].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的理解和看法,科学的人生观对正确的人生道路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人生观的形成,不是来自人性的自我需求,而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是人生观形成的现实基础.大学时期既是每个人增长学识的重要阶段,也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希望,是祖国复兴的中坚力量,其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2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导向作用

2.2.1 树立崇高人生理想,明确人生奋斗目标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针对在社会发展转型期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我们应当通过深入开展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的强国富民梦,是近代以来我们最伟大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同时让大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每个人的梦想的实现不仅要依赖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就能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2.2.2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困境 现今的大学生一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和困难.一但遭遇挫折,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他们往往会气馁消沉、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这表明当代大学生所受的挫折教育太少,还不够成熟,不能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梦想,前进道路就越有可能艰难曲折……正是由于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才勇于在迎接挑战中实现‘中国梦’”[1].开展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给学生传递这些“自信”的声音.只要自己努力,梦想就会照进现实.在人生道路上喜悦与泪水、成功与失败是并存的.只有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才能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

2.2.3 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强盛了,国民才有尊严和安全;国家发展了,每个人才有追逐梦想的舞台、实现梦想的机遇.而实现民族的强国富民梦则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努力.实干才能兴邦,实干才能圆梦.

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让学生明白: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是13亿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只要我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就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中国梦就有实现的可能”[5].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刻苦努力,戮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3 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举措

在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将“中国梦”有效地融入到人生观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并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用“中国梦”武装大学生头脑,使之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中国梦”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凝聚了社会共识,激发起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也深刻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如何用“中国梦”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邀请专家举办 “中国梦”主题讲座,为大学生深刻解读中国梦.研究中国梦的专家站在理论的最前沿,他们以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对中国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中国梦研究的最新动态,而且还能够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开展专题学习“中国梦”“我的梦”.开展专题学习的目的在于,在全面了解中国梦的基础上理解中国梦与我的梦的关系.要尽量用周围或身边生动的实例阐明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是个人梦想的坚实承载,个人梦是中国梦的牢固依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踏进梦想之门.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3)组织成立“中国梦”宣讲团,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在思政教师指导下组织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梦”宣讲团.利用班级团日活动,对每个班进行“中国梦”的宣传学习,让学生深刻系统地了解中国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用大学生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进行宣讲,以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2)将“中国梦”纳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用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人生观.高职高专思政课主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为主.将“中国梦”教育纳入到思政课教学中,首先要将“中国梦”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融入到教材内容中去.下面以《概论》和《基础》为例,探讨中国梦教育与课程内容的融合.

《概论》课程涉及的章节主要是第一、三、六、十、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第一章可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讲述中国梦的产生,即中国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介绍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本质.第三章可以结合近现代史讲述中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中国梦”贯穿中国近现代史,阐述民族复兴的内涵.第六章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分析“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重点分析两个百年目标与中国梦的关系.第十章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重点分析“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十三章在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讲明中分析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第十四章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时分析“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要有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感.

《基础》课中涉及的章节主要是绪论、第一二章和第三章.在绪论“肩负历史使命”讲授中分析青年学生勇担历史重任,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的努力.在第一章理想信念教育中,重点分析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及如何实现个人的梦想.在第二章爱国主义教育讲授中,分析我的梦与中国梦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人生观.在第三章人生观教育中,结合中国梦教育学生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是科学的人生观,以及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创造人生价值.

3)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人生观的生动教育,提高认识、坚定信念、指导行动.高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可围绕这三种实践活动精心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配合思政课理论教学,开展课内实践活动.如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青春抒怀·我的中国梦”征文、演讲比赛等,结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辉煌成就,讲述大学生亲历亲见的“中国梦”,以此强化大学生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2)认真构思、精心策划全校性的以“同铸复兴路·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汇演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如小品、朗诵、舞蹈、歌唱等.通过汇演着力讴歌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中华民族,集中展现广大学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心曲,激发学生对十八大召开后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和信心.

(3)推动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开展以“青春中国梦·弘扬正能量”为主题的社团文化节活动,举办“中国梦·学院梦·我的梦”校园文化展等,通过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的人际和舆论环境,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从书本走进校园,走进心中,真正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利用大众传媒及现代通信工具进行宣传教育.大众传媒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和宣传动员作用.高校可通过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进行正能量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科学的人生观.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通信工具对“中国梦”进行宣传教育,如发起 “中国梦·我的青春宣言”微话题讨论,开展“最美中国”“我们与梦想同行”为主题的微电影征集等.通过学生的独特视角和全新创意,对“中国梦”进行形式多样地演绎,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进而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

(5)扎实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有助于了解中国国情和风土民情,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高校应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我校城建学院开展了主题为“青春使命中国梦”活动,走进社区、农村,以发放宣传资料、播放记录影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学习活动,推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艺术学院在“探寻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中,组织寻梦小分队深入基层采访村镇干部、老红军、老党员、退休老人、教师、小学生、农民工、街头小商贩等,通过访谈、拍摄视频等形式,探寻他们心中的“中国梦”,并力所能及地帮助老百姓圆梦;旅游学院开展了“七彩童年共筑中国梦”假日爱心学校公益实践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们圆梦,为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本次活动有120多名小朋友入学,大多为外来务工者子女、留守儿童及残疾人、低保户家庭子女,活动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外来务工家庭暑期孩子托管的困难,同时学费、餐费全免也减轻了他们经济上的负担.通过暑期一系列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探寻他人的中国梦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梦.“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是学生参加活动后的最深体会.

4 结语

在新形势下,如何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已成为当前思政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全社会进行 “中国梦”思想宣传教育的大背景下,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育,开展关于“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围绕 “我的中国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有助于把大学生人生观的培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由理论转向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梦”:阐释“中国梦”文章选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3,18.

[2]王英梅,王晋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1.

[3]徐娟.90后大学生人生观特点分析与对策[J].中国校医,2010,24(9):704-705.

[4]梁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12(11):44-45.

[5]新华网.刘云山强调: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 量 [EB/OL].(2013-04-09)[2014-01-03].http://news. xinhuanet. com/zgjx/2013-04/09/c _132294039.ht m.

猜你喜欢
人生观梦想大学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大学生之歌
梦想
梦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