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探讨

2014-10-25 05:56涂道平
陕西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态型护岸护坡

涂道平

(浙江省临海市水利局 浙江 临海 317000)

1 引言

山区河道,顾名思义是指源于山地和位于山地地区的河道,山区河道一般集雨面积不大,暴雨集中,汇流历时短,水位暴涨暴落,流量洪枯变化大,河道坡降陡,水流流速快,河水冲刷力大。山区河道主要功能是行洪,岸坡一般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河道整治的难度较大。

2 山区河道整治现状

长期以来,山区河道整治时,很少考虑河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单纯考虑行洪排涝的基本功能,因此整治后的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岸结构也往往单纯硬质化,多采用干砌块石或混凝土等材料护岸。传统河道结构形式虽然在约束水的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作出了较大成绩,为广大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但是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影响:①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导致治理后的河道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协调,改变了河道原有的蜿蜒曲折,破坏了自然的水环境。②河道同岸坡硬生生相隔离,河道中的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河道的自净能力遭道到了破坏,河道失去了原有的水环境功能,河流生态环境因此而遭到了破坏。

3 生态型河道建设

3.1 建设生态型河道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也随之逐渐提高。河道作为生态系统中灵魂部分,对河道治理在满足行洪排涝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其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随着城区河道开始推行生态治理工程,山区性河道开展生态治理工程也刻不容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河道在局部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作用,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2 生态型河道建设的目的

3.2.1 注重河道的自然性

生态型河道在保证行洪排涝安全的同时,保持河道原有的自然形态和走势,河面宽窄结合,滩地、湿地、小水塘相点缀,突出亲水性、休闲型、景观性等,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创造水景观,打造水文化。

3.2.2 保护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

生态型河道尽可能地减少硬质护岸,多采用土料筑堤,草皮或生态砌体护坡,堤脚采用防冲材料,或者采用隐藏式的硬质护岸,尽量保持河道原有的蜿蜒态,形成弯弯曲曲的潺潺细流,为鱼、虾、蟹等水生生物建造栖息场所。生态型河道注重同岸坡的有机结合,不会割断河面同岸坡的整体性,不会对原有的动植物造成威胁,保持河流系统的动植物生机盎然。

3.2.3 恢复河道的自身功能

生态型河道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的环境条件,重建丰富、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因此,河道的自净作用得到恢复,自我修复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3.3 生态型河道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是生态护岸。护岸要注重实用、美观与生态结合,采用自然原型护岸或人工自然型护岸,推行喜水植物、生态袋、土工材料结合植物、生态砌块等方式护岸。

二是水清流畅。加强河道保洁、清淤等后期管护,建立健全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巩固河道治理成果、改善和保护河道的水生态环境,恢复河道自身功能。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实行轮回疏浚清淤制,提高河道自净功能,确保水清流畅。

三是岸绿景美、功能健全。放缓岸坡,加强河岸绿化、美化和景观等建设,水流、绿地、树木错落有致。充分利用河道,开发水环境,适当开辟岸边小公园,布置凉亭,增设近水休闲区等,实现人水和谐。

4 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的实例

4.1 项目概况

临海市位于浙东中部沿海地区,灵江穿临海城区而过,义城港是灵江的第二大支流,全长40.2km,流域面积228.8km2。本治理工程位于义城港下游,工程任务以排涝、稳定岸坡为主,结合改善河道水环境,通过拓宽河道、护岸加固、清淤疏浚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河道的排涝能力,稳定河势,确保岸坡稳定,创造亲水环境,形成别具特色的滨河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2 河道生态护岸形式

根据该河道实际,因地制宜采用三种护岸形式:

(1)护岸断面一:河道设计底高程至1.8m为土坡,1.8m处做一水生植物平台,平台宽3.5m;1.8m~2.8m为生态袋护坡;2.8m处设亲水平台,宽2.74m,其中外侧1m为绿化带,内侧1.74m为卵石人行道;2.8m至现地面以1∶3连接,采用植物护坡。

(2)护岸断面二:基本结构同断面一,增加了河床坡脚防冲设施,采用抛石防冲(断面图基本同断面图一,仅增加坡脚抛石,故省略)。

(3)护岸断面三:河道设计底高程至1.8m为土坡,坡脚设合金钢网石兜或抛石基床护脚,1.8m处做一水生植物平台,平台宽3.5m;1.8m~2.8m采用浆砌大毛石护坡,2.8m处设亲水平台,宽2.74m,其中外侧1m为绿化带,内侧1.74m宽为卵石人行道,2.8m至现地面以1∶3连接,采用植物护坡。

图1 护岸断面一示意图

图2 护岸断面三示意图

该河道通过此生态治理工程,改善了农田灌溉排水条件,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创造了人水和谐的自然环境,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山区河道建设时在考虑防洪排涝安全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生态景观性,不仅能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同时也能改善河道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及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河道亲水性,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当地土地的综合价值,实现了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目标,故在山区河道治理中应大力推广生态治理工程。

[1]黄凯文,方建飞.山区河道堤防设计探索[J].浙江水利科技,2012(7).

[2]裘涛,黄建超,黄邵军.山区性河道中生态性护坡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

[3]蒋冲良,徐俊.河道生态化在河道整治中的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1).

[4]彭历.城镇河道生态化建设初探[J].山西建筑,2008(30):349-350.

猜你喜欢
生态型护岸护坡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
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
护岸框架减速效果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