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作”精神的坚守与并蓄
——从浙江“汉唐”品牌看当代木作茶具设计的审美特质

2014-10-26 07:54
关键词:茶盘苏作木作

秦 伟

(台州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台州317000)

“苏作”精神的坚守与并蓄
——从浙江“汉唐”品牌看当代木作茶具设计的审美特质

秦 伟

(台州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台州317000)

木作茶具在当代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随着工夫茶的流行和普及发展起来的新的茶具类型。作为重要的事茶器物,它不但具有物质的实用性特征,且在精神性的审美方面也反映出特有的多样性。以“汉唐”为代表的木作茶具品牌,在造型、尺度、材质、装饰等方面坚守“苏作”精神的同时,兼容并蓄,融合时代特征,形成了木作茶具独有的审美特质。

苏作;汉唐;木作茶具;审美特质

“苏作”是在太湖流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木作风格,它以苏州为中心,延展到整个江南地区。“苏作”的代表是苏式家具,是木构建筑在宋代到顶峰的背景下,小木作工艺和文士审美不断融合的产物。尤其是明代以来,随着苏州及周边地区园林的大量修建和文士的积极参与,苏式家具达到了全盛的发展时期,并成为明式家具的主体与代表。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将苏作明式家具的精神品格总结为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秾华、文琦、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共计十六品[1]196-197。它们是“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变,简而裁,巧而自然也。”[2]11造物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文因质立,质资文宣。”[3]216艺术精神的完美表达,是与“京作”、“广作”完全不同的木作精神品格。

木作茶具最早在唐代已出现,最初都是合、方等事茶时容放杂物的附属器件。而随着人们饮茶方式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使工夫茶冲泡更方便、美观的新型木作茶具。其形态主要有茶盘及把茶盘与桌几相结合的专用茶桌套组两种。茶盘分上下两部分,上层盛列杯、壶等用于泡茶,并有漏水结构,下层容储泡茶过程中的弃水,使上层泡茶空间时刻保持整洁。茶桌台面分出一定面积专事泡茶,有孔洞以使弃水下漏,储存弃水的部分在桌面以下隐藏不露,使茶桌在实现工夫茶冲泡的同时,更使整体显得雅洁。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的茶具品类,它使工夫茶的品饮活动变得更加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征。

它从明清木作家具中汲取营养,使木作茶具在实用之外更增添了浓厚的审美意趣。尤其是“苏作”家具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为当代木作茶具的设计提供了有“法”可依的文化精神源泉,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使“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得以更好地实现。在对精神审美和人文理想强烈召唤的今天,茶盘、茶桌套组等木作茶具凭借众多异质要素的完美交融,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特质。尤其是诞生于浙江台州的全国木作茶具领导品牌“汉唐”,因其对传统“苏作”精神的坚守和对时代审美情趣的敏锐把握,引领了当代木作茶具的时代审美取向。

一、造型有韵之美

“韵”即和谐而有节奏,有韵律、韵调之意。如曹植在《白鹤赋》中的“聆雅琴之清韵”之句,表达了一种听觉的审美体验。甚至把这种听觉审美的愉悦性拓展到了味觉体验的角度,假借味觉来形容对美的感知。如韵味、意味等。同时,在视觉的领域也得以拓展,如南北朝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第一要法,意为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应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中国传统家具造型中也重视“韵”的形态之美,对于线型的把握和探求使传统家具造型有致、气韵生动。尤其在家具中的旁板和冰盘沿以及线脚等部位特别强调线型的有韵塑造。(图1)“汉唐”品牌在茶盘和茶桌套组的造型设计中,并没有从古典家具中的线型直接挪移,而是将气韵有致的内涵融入造型中,曲线造型的运用秉承书法中对线的灵活掌握,以曲线的律动 感塑造整体造型的韵致之美,特别是曲线和直线的穿插结合,使曲转与平直、律动与稳健形成鲜明对比与协调统一。(图2、图3)

图1 “苏作”明式家具的冰盘沿、线脚剖面①

图2 图3

二、尺度和谐之美

“汉唐”木作茶具在设计造物时对尺度的把握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功能性尺度、人体生理结构尺度、技术尺度和环境尺度等。尤其是人体生理结构对造物的比例尺度之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礼记·乐记》中有“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包豪斯的创立者、德裔美国建筑师和教育家格罗庇乌斯也提出“人的尺度”和“平衡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对物与人、自然与人的尺度进行把握的审美观。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对尺度和谐的更加透彻的论述。芝加哥设计学院的创立者莫霍利·纳吉也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可见,中外皆以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尺度和谐作为造物设计的要首。工夫茶冲泡时一般将茶盘放置在桌几等台面上,以茶盘为中心,其他辅助性用具陈列于茶盘周围。如茶匙、茶夹、茶针等茶道组套件以及茶巾和烧水器等。泡茶操作的完成都在茶盘上,因此,茶盘的长宽应以人的左右臂长为尺度参考。不能过大,过大则臂长不够,得改变坐姿才能够及较远物具。茶壶、公道杯等是泡茶操作中必不可少的器用,皆必须置于近前。而供客人饮茶的杯具可稍远放置,以便客人取用。如茶盘过小,无法容置主要器用,亦不可取。所以茶盘的长度一般在30cm—90cm较为适宜。此外,“汉唐”在茶盘高度的把握上也有尺度的充分考量及要求。因茶盘分上下两层,为了保证泡茶过程中大量弃水极速下流时不至外溅,因而,下层容储弃水的接水盘需保证一定高度,一般在3cm—5cm才可,再加上上层泡茶部分的厚度,茶盘的总厚度一般可保持在5.5—8cm之间。过薄则不能保证弃水在下漏过程中不外溢,过高则泡茶时需不断抬高双臂,舒适度就欠佳。所以比例尺度所体现的人与物之间的和谐美是木作茶具审美的重要特征。(图4)

图4

三、材质温润之美

“材有美”是历代造物审美的标准之一,在“苏作”家具中也有较好地体现。在《考工记》中有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种系统的造物观在当代木作茶具中也有较好地体现,特别是体现在对材料的把握方面。“汉唐”坚持采用风车木(俗称黑紫檀)、刺猬紫檀(俗称非洲花梨)、维腊木(俗称绿檀)、涯豆木(俗称鸡翅木)、交趾黄檀(俗称红酸枝)等优质硬木。它们的表面肌理、色泽、糙滑度、温凉感等材质的直观感受和心理体验是形成木作茶具材质美的根本因素。国人对木的喜爱由来已久,不论是视觉上的纹理美、色彩美,还是触感上的温润感,以及木的自然属性,都使人们对木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并赋予木制品特有的文化意味。“润泽以温,仁之方也。”[4]9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玉的“五德”之一。用它来形容木的特质与品格也恰如其分。木的外表温和质润,既有硬木的挺括,又有柔和的纹理与色泽。它的材质属性又决定了它不具有较强的导热性,因此,它给人一种温和的触感。君子刚柔并济的性格及温和仁爱的品质和木的材质特性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木文化。虽然近年来涌现出众多茶盘用材,例如乌金石、天罗绿石和各种砚石,以及陶、瓷、电木等,这些材质制成的茶具虽然可以满足泡茶的实用功能,但仍然不及木所散发出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因此,各种硬木质的木作茶具所蕴含的温润之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四、装饰素雅之美

以“汉唐”为代表的当代木作茶具注重对线条装饰语言的运用。图5中,四周的绦环板上进行条型和圆形的开光处理,并且围绕开光部分饰以阳刻的线型装饰,这种装饰打破了四围沉闷的板面,使绦环板及茶盘整体显现出玲珑、活泼的意趣。绦环板是“苏作”家具中典型的结构和装饰完美结合的处理手法,体现出含蓄、温雅的特征。在木作家具中,巧妙地借用这一手法,使茶具显露出温和素雅的情致。图6中,对泡茶区域的装饰处理采用镂刻的手法,以一群怡然自得的鱼为装饰主体,既满足弃水下漏的功能要求,又有素雅清新的审美感受。在“汉唐”木作茶具的设计中,单纯的装饰较为少见,多 为结构部件与装饰的完美融合为旨趣,体现“苏作”结构装饰的典型特征,集实用的物质性和精神的审美性为一体,避免繁文缛节的纯装饰。同时,现代设计的手法也在木作茶具中被普遍运用,抛弃图案的装饰,取而代之的是对各种硬木依据实用要求和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整体形态的塑造和雕琢,简洁、灵动,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图7)。素雅之美源于人格的恬静与温婉,是性情的内敛与淡泊,是与茶的精神内涵相一致的审美精神,更是当代人们普遍的向往与追求。

图5 图6

图7

结语

当代木作茶具作为近年来为国人追宠的事茶器物,对它的设计与研究一直徘徊于陶质、瓷质等材质的边缘。木作工艺,尤其是“苏作”工艺所蕴藏的文化精神为当代木作茶具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宝藏。以“汉唐”为代表的木作茶具在坚守传统“苏作”精神的同时,结合现代审美情趣,形成了当代木作茶具不同于现代工业产品的审美特质。

注释:

①图1根据北京读图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著的《古典家具收藏百问百答》一书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54—55。

[1]田英.明式家具的审美与文化品格[J].大众文艺,2010(22).

[2]文震亨.长物志校注[M].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王夫之.古诗评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Adherence and Integration of “Su Zuo” Spirit——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Wooden Tea Set Design Observed from Zhejiang Hantang Brand

Qin Wei

(School of Fine Arts,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Zhejiang 317000)

Wooden tea sets are a new category of tea sets developed in the 1980s or 1990s along with the prevalence and popularity of Gongfu Tea. As an essential tea utensil, it both embraces the practical character of a material thing and reflects the unique divers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aesthetic spirit. Sticking to the “Su Zuo” (That which is made in Jiangsu Province) spirit in the shape, scale, material quality, decoration, etc., and in the meantime integrating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wooden tea set brands represented by Hantang brand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unique aesthetic traits.

“Su Zuo”; Hantang brand; wooden tea set; aesthetic trait

2014-07-05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江浙地区木雕茶具设计美学研究”(项目编号:Y201121262)的研究成果之一。

秦 伟(1981-),男,甘肃平凉人,台州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TS971.21、TS669

A

1008-293X(2014)05-0117-04

(责任编辑林东明)

猜你喜欢
茶盘苏作木作
凹凸 · 茶器
木作艺术对于现代茶空间环境的氛围营造
市委书记赴高新区 专题调研苏作文化工作
河豚主题文创产品设计
系列纪录片《中国手作》第一季《木作》开播
茶盘里停靠着一座飞机场
园林工程古建筑木作工程如何修缮分析
传统小木作语言在现代地域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文雅精致 苏作天工
工巧推苏郡苏作工艺与宫廷